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39407820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23/10/31);中国13亿人口(2023/1/6)。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 期人口变化特点原 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减少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数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因素:(理解记忆)过去100数年,随着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

2、类对自然环境开发运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运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减少。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因素分析此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不久,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

3、缓慢,很多国家实行人口控制措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一般3%)高高低(一般3%)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一般1%)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重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

4、国、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政策、传统文化观念、社会福利、自然环境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低,青少年比重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寿命延长。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

5、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区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迁移因素特 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2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1 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

6、减少,流动工人增长(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4、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5、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迁移因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流量增大,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1 内地到沿海2 山区到平原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6、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7、,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7、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本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开发土地资源不利影响:导致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有利影响:流入大量优秀人才和提供大量便宜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第三产业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增长公共设施的承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长8、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因素:最重要的是气候、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8、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人们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总之,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也许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9、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10、美国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时期 迁移的因素 迁移流量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政

9、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20世纪2023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

10、见的时期内,运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决定开发数量、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决定消费数量、对外开放限度运用区外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们受教育限度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个抱负的、难以拟定精确数值的“虚数”。4、

11、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记忆(1)国际社会要提倡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也许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连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6、我国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西部环境人口容量小的因素:(见非常学案)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2.1城市土地运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运用类型: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运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

12、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商业区的形成:(课本18页)工业区的形成:(课本20页)中心商务区的重要特性: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内部分区明显;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中高级住宅区的分布特点:低档住宅区的特点:4、城市地区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它们的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举例(理解)同心圆模式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为以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通过不断侵入和迁移,以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成都扇形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 ;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 沈阳多核心模式 :

13、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并由他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区 ;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因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淄博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重要有:交通的便捷限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6、各类土地运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交通的便捷限度

14、对地租的影响(理解)市中心地租最高,交通干线两侧比远离地区地租高,交通干线与外围公路交汇处形成地租次高峰。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队(唐人街等) (4)初期土地的运用方式影响(北京市)(5)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 (6)行政因素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初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公司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2.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档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