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的教案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394067695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的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的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的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的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的教案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二、教学重难点 这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三、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图片引入:

2、课前准备我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讲授新课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观察地图中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颜色是否有明显的地域变化,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2、思考: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分布,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3、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为假设提出证据。4、课堂活动: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的。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

3、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5、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这样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带来哪些影响?(学生分组选择课题,开展讨论进行合作研究)6、成果共享:学生阐述观点,接受质疑。 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给出参考性建议: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行,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阶梯处落差巨大,蕴藏丰富的谁能资源;向东流的大河沟通的东西部地区的交通,分解处的山脉也阻挡了东西部地区的交通。学生活动:1、回忆最基本的地形类型有几种?在我国是否都有分布?如有,请再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找一至二例。教师总结:可见,我国地形特征之二是:地形多种多样。学生活动:2、读教材图找出占比例较大的地形,说出山地与山区的区别。教师总结:山区面积广大。学生活动:3、讨论:这样的地形特点,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教师总结:有利于多种生产、资源丰富;不利于交通,耕地少。学生活动:4、思考讨论: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何利用地形地势的有利条件,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不利因素?教师总结:发展河运、开发水能、多种农业方式、旅游业等,改善交通。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以及带来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重点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和主要地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