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7篇

上传人:办****家 文档编号:394066676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7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7篇 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篇1 时间:_ 地点:小(3)班 目的: 1、家长讲解新生入园须知,让家长对老师和幼儿园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2、请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让孩子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给家长介绍幼儿本学期应学习的知识和幼儿园将开展的活动。 过程: 一、点名 二、介绍班级情况 1、教师情况 2、幼儿情况 班级幼儿共26人,男生12人,女生14人。 三、强调新生入园家长须知 1、接送时间 2、给孩子准备一些必需用品,如:擦汗的毛巾、备用的衣裤等等。 3、请家长协助老师做的工作。 送宝宝态度坚决 当老师接过宝宝后,父母最好马上离开,不要在幼儿园逗留,更应避免出

2、现宝宝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况。有的父母离开后,又偷偷回来看宝宝,一旦宝宝发现父母也在园内,定会产生依赖情绪,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哭闹,拒绝参加任何活动。请相信,老师一定会尽职尽责地带好每一位宝宝。父母们,请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宝宝入园时态度要坚决。请记住:你心软的表现只会导致宝宝变本加厉地哭闹。高高兴兴地送、高高兴兴地离开,才是明智之举。 尽量早点接宝宝 宝宝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集体中,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一周),这时他心里也许会委屈地想,是不是父母不要我了。为了减少刚入园时的恐惧心理,在第一个星期可以稍微早一点接宝宝,让他感受到父母并没有忘记他。回家路上,最好用关爱的语言

3、与宝宝交流,询问他在幼儿园进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分享他的快乐,使他从内心感受到被爱。 帮老师多了解宝宝 不同的宝宝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父母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宝宝、更好地照顾宝宝。例如,有的宝宝一哭闹就要小便,有的宝宝要成人摸着耳朵才能入睡等等。另外,最初父母最好每天坚持接送宝宝入园,鼓励宝宝积极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精神准备至关重要 首先,要让宝宝充分了解幼儿园里不仅有游戏还有其他活动,但活动时间有一定限制。其次,不要将幼儿园描述得过于理想。老师人数毕竟有限,要同时照顾很多宝宝,难免出现不周到的时候。如果宝宝觉得现实与理想差距很大,就会产生失落感,从而引

4、发哭闹等行为。再次,父母应积极地与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宝宝在幼儿园时的状况,帮宝宝轻松度过分离焦虑阶段。 四、本学期将开展的活动 八、九月份安排: 1、进行环境布置,创设主墙饰、各区角等。 2、做好期初准备工作,做好各项计划讨论制订幼儿一人活动常规和班级工作计划。 3、召开班级家长会。 4、结合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5、编出一套适合小班幼儿的早操。 6、制定适合本班幼儿的教研课题。 十月份安排: 1、配合年段,开展“德育专栏”比赛。 2、进行幼儿早操训练。 十一月份安排: 1、进行期中测查幼儿发展情况及保教、常规工作检查。 2、进行环境及自制玩具的评比。 3、组织幼儿

5、秋游。 4、配合幼儿园,接受教委对我园的复评。 5、请专家为教师举行业务讲座。 十二月份安排: 1、积极参加冬季户外体育活动。 2、结合月目标,开展“迎新年”主题教育活动。 3、向家长开放,举行观摩教学活动。 4、反馈期末保教工作情况。 一月份安排: 1、测查幼儿发展情况,填写幼儿在园情况报告表。 2、进行期末家访撰写期末总结,并进行交流。 3、期末家访。 小班幼儿家长会活动方案篇2 一、设计意图 开学初教师常常发现:幼儿们很多不愿与同伴玩,有的就算是愿意和同伴玩但不会玩;有的比较自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与小朋友争抢玩具;每天推人、抓伤现象较多,甚至偶尔还有咬伤等,就班级幼儿的交往能力现状做了

6、家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事事都依着幼儿。虽然幼儿已有半年的幼儿园生活经验,但因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比较有个性,生活经验缺乏,在与同伴交往时容易发生矛盾,且不懂得处理纠纷的方法。因此,我们想通过这个主题家长会,向家长解读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幼儿的交往行为,通过多途径的“大带小”活动,让小班幼儿对大班幼儿的交往行为进行模仿、学习,提高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同时也让家长全面了解并指导幼儿正确交往。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多元化的“大带小”活动,让幼儿学会理解,懂得谦让、合作、分享,提高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2、让家长了解班级动态,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活动准备 1、前期问卷调查

7、及分析报告。 2、班级问题研究情况和实施方案。 3、社区活动记录表。 4、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幼儿的整体情况和个体特点,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让家长信服。 5、准备好会场,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为积极沟通做一个良好的环境准备。 四、活动时间: _月_日下午 五、会议流程及内容 (一)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本学期由我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见证您孩子的成长。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次会议,我代表三位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希望通过今天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使家园协调一致,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幼儿们一定会愉

8、快地渡过每一天。 (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使大家了解小班幼儿在家庭中交往能力的现状。从调查表中能够看出家长能认识到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但有时因工作忙或者别的原因疏于对幼儿交往能力的正确引导。同时也希望教师能多组织表演游戏等活动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多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往。另外还有不少家长介绍了很多家庭育儿的良好建议,如多带幼儿参加聚会,多让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多锻炼幼儿独立的个性,多让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等活动。 (三)小班幼儿交往的年龄特征分析 小班幼儿的交往范围小,活动中只关注自己,他们喜欢独自操作、平时活动常常

9、是一个人独自在角落摆弄材料,很少与人交谈,更加缺少就操作中的有关问题与同伴交流,即使有交流也是很快结束。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喜欢模仿,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活动,在托儿所模仿小朋友、教师行为,模仿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交往更多的是以玩具为中介而发生的,但这种交往常常是以负面的形式出现,如玩具被别人拿走发生争执,但慢慢的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也开始关注别人的语言和行动,并作出简单的回应。 (四)幼儿在幼儿园交往中的几种表现及行为分析 1、“我才是最棒”型 这类型的幼儿在行为上是非常强硬的,喜欢和大人交往,与同龄幼儿交往稍有不顺就会尖叫、打人、抓人,以自我为中心且带有攻

10、击性,不顾他人感受,做事又缺乏耐心。其实,这类幼儿是不知道如何应对困难,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2、“什么都是我的”型 这种类型的幼儿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有些霸道、不明事理,甚至是有些自私、占有欲强。玩具永远是别的小朋友手里的好,需要就直接去抢。好吃的东西就从小朋友的碗里抢,不好吃的就直接拨到别人的碗里。他们似乎难以理解“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差别,在他们头脑里似乎只要自己需要那都是“我的”。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不顺心就大呼小叫,几乎所有的需求都能及时得到满足,也难怪他们对需要的、喜欢的东西不分彼此了。因为在他的观念中,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可是,当他来到小伙伴的群体中,这种原有

11、的观念就行不通了,于是他就通过抢来达到目的。 3、“不要欺负我”型 这类幼儿在幼儿园里经常受到委屈,不敢反抗也不敢跟教师说,但回到家里跟大人说,一方面是希望从家人这里得到安慰,另一方面是期望大人能够帮助自己,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在同伴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4、“我不好意思”型 这类幼儿在家、在外表现截然不同,民间俗称“在家是条龙,在外是条虫”,平时在家或单独面对个别同伴或教师时,说得头头是道,一让他到集体面前回答问题,总会说“我不会”“我不好意思”,表现得极度缺乏自信。很多时候,我们在家里对幼儿千般呵护、万般疼爱,于是家庭就成了幼儿最好的港湾,幼儿感到安全、幸福与满足,可

12、与此同时,也扼杀了幼儿单独面对风浪的能力。 (五)开展“大带小”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小班同伴交往活动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这对幼儿的成长、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以大班哥哥姐姐为榜样,通过对他们模仿、学习,从多种形式的“大带小”活动着手,为幼儿提供多途径的交往形式。因为小班幼儿限于身心发展水平,各种知识、能力远不如大班幼儿,大班幼儿的出现无疑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小教师”的作用。小班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不仅可以向大班幼儿

13、学习幼儿园常规,还可以学一些简单的技能,通过交谈对话,锻炼幼儿的说话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从而逐渐培养小班幼儿掌握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六)本学期研究重点 首先要解决如何消除幼儿间的陌生感,让幼儿间相互接纳,然后渐渐从大班哥哥姐姐身上学会谦让和如何关心、照顾别人。可以开展以下活动来帮助幼儿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1.不定期开展幼儿园“大带小”活动与社区“大带小”活动 a.社区生日会 b.社区风筝大赛 c.亲子农场郊游 d.儿童节派对 2.开展各类游戏,让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 (1)开展一系列分享活动,让幼儿通过对大班哥哥姐姐行为的模仿,逐渐转化为我要分享。 a.晨间交谈:趣闻连连谈我最喜欢 b.

14、音乐游戏:好朋友找朋友 c.分享活动:特色小吃自制蛋糕水果沙拉 (2)提供机会,开展合作游戏,让幼儿懂得如何合作。 a.手工活动:一起制作星球小蝌蚪 b.生活活动:哥哥姐姐教我穿衣服 c.户外绘画、合作绘画:拓印树叶石板画沙画 d.表演游戏:拔萝卜三只蝴蝶小蝌蚪找妈妈 e.社区活动:放风筝赏花 3.每月召开一次班级家长会,了解活动进展情况,对家长在社区进行“大带小”活动时,进行指导策略的交流与探讨。 (七)家长配合事项 1、示范引导幼儿礼貌待客,鼓励幼儿与人分享。 2、积极报名参加社区活动,主动承担活动组织者、场地负责人等事宜。 3、结合主题活动为幼儿准备相应物品及材料。 4、认真填写社区活动记录表,并与教师交流幼儿的交往情况。 5.配合教师工作,鼓励幼儿大胆地与人打招呼,幼儿在交往中遇到问题可及时向教师咨询或在qq群上一起交流、探讨。 六、注意事项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