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笙”的历史溯源及历史演变的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39405781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器“笙”的历史溯源及历史演变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乐器“笙”的历史溯源及历史演变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乐器“笙”的历史溯源及历史演变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乐器“笙”的历史溯源及历史演变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乐器“笙”的历史溯源及历史演变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乐器“笙”的历史溯源及历史演变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器“笙”的历史溯源及历史演变的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器“笙”的历史溯源及历史演变的研究 【摘 要】“笙”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周代称之为“匏”类乐器,在周代用于雅乐中,笔者试图从诗经的“笙”来探析“笙”在周代的称谓,试图从中寻找该乐器漫长的历史源头,因此,笔者从古文献入手,结合历史遗存,研究“笙”在周代的历史面貌、音乐功能和政治功能,研究“笙”在两千年前的历史痕迹。 【关键词】笙 诗经 春秋溯源 “笙”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一些文献资料中以神话的形式记载下来。关于笙的由来,在世本作篇中曾经记载:“女娲作笙簧,随作竽,随作笙”。在后来的帝王世纪博雅风俗通唐乐志等文章中都有类似的记载。所以许多研究笙的学者对“女娲作笙簧”有不同的看法。尽管如此,笔者认为

2、历史传说故事并非无根之水,它也有着历史上的影子,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经说过:“神话与传说,绝非好事者之凭空谎造,而皆有其一定的历史根据。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 虽然历史文献上关于笙的历史没有确切记载,更难以考证实物或者历史遗存,但从神话传说中可见笙的历史非常悠久。诗经中的宴饮诗,也称宴飨诗、燕飨诗,本是燕礼、乡饮酒礼等礼仪上的乐用之诗,出自周代贵族之手,体现着周代贵族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 从周礼的解释中诠释诗经中的笙 周代时期,笙是乐队组合中主要的乐器,笙这门乐器,最早只被用在皇家宫廷音乐当中。纵观历史朝代中,笙曾经都是宫廷礼乐的乐器,周时期

3、,统治者用礼乐制度来控制人们的思想,设立专门的音乐机构,周代的统治者利用音乐来区分等级制度、阶级制度。在周代,等级不一样,所享受的音乐也不一样,周代的笙,只能是统治阶级较高的天子大臣有权利欣赏其笙乐队演奏的音乐。宫廷音乐中的笙发挥重要的作用,使整个乐队能融合在一起,所演奏的效果非常和谐圆润。 据周礼春官中记载:“笙师,掌教歙竽、笙、箫、a、埙、管、篪、a。”(周礼:笙师掌教笙郑众曰笙十三簧尔雅曰大笙谓之簧郭璞曰列管匏中施簧管端白虎通曰笙者太簇之气众物之生也)选自(尔雅文选卷十八赋壬 李善唐)周代时期,周礼春宫中也曾记载:“笙常继间歌之后,即笙由庚崇立,由仪,侧笙者继人声之后为最贵”,意思是在重

4、大礼仪祭祀宴会上,笙处于领奏的地位,唱一遍,然后笙再独奏一遍。从这些记载中可见当时笙不仅已经广为流传,在当时不仅为声乐所伴奏,而且发挥着主奏、领奏的重要作用。 诗经中的笙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但毛诗叙有三百一十一篇,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孔子删定的这六首诗在三百一十五篇之内,其中有六篇是描写“笙诗”的,所谓“笙诗“,就是用吹笙来奏的诗,有声无辞。春秋末期,是礼乐文化走向衰亡的时代,这六首“笙诗”遭遇战国及秦而亡佚,(文献统考 马端林(元)卷一百七十九经典考六)诗经小雅中对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的这种社会现象有较多反映,包括从阶级矛盾内部的激化、宗教法制的衰败,祭祀乐器和祭祀规模的变化等社

5、会现象,都有所反映出来,因此,诗经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在诗经中,“和”的角色是拉近你我的一种感情的纽带,它是一种相当于文人雅士寄托音乐情感的一种方式,如毛诗也曾曰:“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文选 李善(唐)卷四赋乙)”,不但用这个乐器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它也体现了大气和谐共赏共雅并存的一种宗旨。因此,“和”在我国古代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如:“琴瑟相和”“和气致祥”以及“家和万事兴”等,这说明“和”字在音乐中和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笙在和音上的历史演变 笙的独特艺术表现力体现在它丰富的和音性方面,和音性是中国笙的一大音乐特性。自古至唐就有五个音合在一起演奏和音的例

6、子。 南宋以后,笙主要流行在民间,由于笙、竿的苗数和簧数都在不断减少,苗多、漏气严重的竿已不适应民间使用,随着乐器簧数的减少,和音的运用也从演五至六个音构成的和音逐渐衍变为演奏二至三个音构成的和音。 笙的和音性表现在与其他乐器合奏时的烘托、润饰和融合作用,在民间音乐演奏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曾广泛用于周代雅乐、唐代燕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及宫廷鼓吹和戏曲音乐,直至明清时期,成为丝竹乐、鼓吹乐和戏曲音乐中举足轻重的常用乐器。从南宋以后,笙逐渐失去了在宫廷中的地位,开始流传在民间使用、演奏。 伴随着形制排列的完善统一,乐器的和音运用也随之定型,明清以来,广为流行的笙多为十簧、十三簧、十四簧和十七簧。

7、在民间十四簧、十七簧的圆笙和方笙比较普及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形成了独特的演奏特征。发展至20世纪的传统五八度和音,用于民间乐曲的演奏,即我们现代人所谓的传统和音五八度和音。 结 语 笙,从古至今,在乐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应该进一步加深对笙的理解与研究,笙在以后的民乐中更为不可缺少,同时,笙在演奏者与研究者的引领下日益丰富和完善,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繁荣。我们要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应用,来陶冶情操,给欣赏者带来音乐的美感,使民族器乐笙逐步走向全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高沛:笙学艺术文集,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7。 2曹建国:中国笙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 3黄允箴:中国传统音乐导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0。 4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10。 5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音乐出版社,1964,3。 6张前、王次葜: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4。 7如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1983,235页,游国恩等人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册1963,第48页。 8秦佩珩:朱载钟搿蠢致扇书,人民音乐,1963年第4期。 9杨天字: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597页。 10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2006。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西安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