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力学课程第1章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1.30KB
约9页
文档ID:393888950
工程力学课程第1章_第1页
1/9

第1章教学方案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基本内容静力学基本概念; 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 学 目 的1、 理解刚体力学模型的建立;掌握平衡的概念;掌握力的三个要 素2、 掌握二力平衡条件、三力平衡汇父条件和加减平衡力系原理3、 熟练掌握各种约束及约束反力的画法4、 熟练掌握对机构及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重 占、 难 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1.1.1 刚体的概念 •刚体:指受力后不变形的物体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如果变形是微小的,对 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不起主要作用,就可以将其看成刚体,使问题的研究大为简化•力学模型的选用并不是唯一的: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密切相关,当研究工程构件受 力后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时,即使变形量很小也必须将构件简化为变形固体静力学研究的物体只限于刚体,故又称刚体静力学,它是研究变形体力学的基础1.1.2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力的运动效应;二是物体形状的改变,称为力的变形效应•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力的矢量表示:可以用一个矢量来表示力的 三要素,如图1.1所示。

我们常用黑体字母F表示 力的矢量,而用普通字母 F 表示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是牛顿, 常以符号“N”表示有时也以千牛顿(KN)作为 力的单位•力系:通常把作用在同一研究对象上的一组 力称为力系 图 1.11.1.3 平衡的概念•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如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如静止的桥梁和机床的床身、作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等等,都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条件:平衡是物体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物体平衡时,其上受力必须满足一定 的条件,称为平衡条件1.2 静力学公理公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经过反复实践检验证明的、符合客 观实际的最普遍和最一般的规律1.2.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1.2 所示 ,即F1= - F2 (1-1)•最简单的力系平衡条件•本公理只适用于刚体,对于变形体平衡,等值、反向、共线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 件例如: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拉力作用可以平衡,而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作用就不能 平衡•二力构件或二力杆: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

二力构件平衡时,二力必在两作用点的连线上,且两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1.3 (a)所示的杆CD,若自重不计,即是一个二力杆;图1.3 (b)所示构件BC,在不计自重时,也是二力构件 图1.2图1.31.2.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其合力仍作用于该点上,合力 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图1.4 (a)所示,F]、F2为作用于O点的两个力,以这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OACB,则对角线0C即为F]与F2的合力尺或者说,合力矢R等于原来两个力矢F1 与F2的矢量和,可用矢量式•力的三角形法则:为了便于求两个汇交力的合力,也可不画整个平行四边形,而从 O 点作一个力三角形,如图1.4 (b)所示力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力矢F]和F2,第三边即 表示合力 FR 的大小和方向R •这个公理表明了最简单力系的简化规律,它是复杂力系简化的基础1.2.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就是说,如果两个力系只相差一个或几个平衡力系,则它们对刚体的作用是相同的,因 此可以等效替换。

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可以导出下列推论:推论 l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 体的作用证明:设力F作用于刚体上的A点,如图1.5 (a)所示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 力的作用线上任一点B加上两个相互平衡的力F1和F2,使F = F2=-巧,如图1.5 (b)所 示由于力F和巧也是一个平衡力系,可除去,这样只剩下一个力F2如图1.5 (c)所 示于是,原来的这个力F与力系(F、F]、F2)以及力F2互等而力F2就是原来的力F, 只是作用点已移到了点 Ba) ⑹ (c)图1.5由此可见,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推论 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若其中二力作用线相交,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过该交点 且三力共面图1.6证明:如图1.6所示,刚体上A、B、C三点分别作用力巧、F2和F3,其中F]与 F2 的作用线相交于 O 点,刚体在此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力的可传性,将力 F1 和f2合成得合力尺12,则力f3应与r12平衡,因而f3必与r12共线,即f3作用线也通过 o点另外,因为巧、f2与r12共面,所以巧、f2与f3也共面。

于是定理得证利用三 力平衡汇交定理可以确定刚体在三力作用下平衡时未知力的方向1.2.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且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 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这个公理概括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1.2.5 刚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这个公理提供了把变形体看作为刚体模型的条件如图1.8所示,绳索在等值、反向、共线的两个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绳索刚化成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图1.8由此可见,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在刚体静力学的基础上、考虑变形体的特性,可进一步研究变形体的平衡问题1.3 约束与约束反力1.3.1 约束的概念 •自由体:物体在空间沿任何方向的运动都不受限制例如:飞行的飞机、火箭等 •非自由体:物体与周围的物体互相联系并受到周围物体的限制而不能做任意运动如: 转轴受到轴承的限制;卧式车床的刀架受床身导轨的限制;悬挂的重物受到吊绳的限制等等 •约束:限制物体运动的其他物体称为约束例如上面提到的轴承是转轴的约束;导轨 是刀架的约束;吊绳是重物的约束。

•约束反力:约束限制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在物体 上限制物体运动的力称为约束反力或约束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限制的运动方向 相反,其大小是未知的1.3.2 工程中几种常见的约束类型1、柔性约束 •构成:由柔软的绳索、链条、皮带等构成的约束统称为 柔性约束如图1.9 (a)所示细绳吊住重物就属于柔性约束•特点:只能限制物体沿约束伸长方向的运动,而不能限 制其他方向的运动约束力只能是拉力,作用在与物体的连接 点上,作用线沿着绳索背离物体图1.9 (b)所示T即为绳 索给重物的约束力2、光滑接触面约束•构成: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如果接触面光滑,构成光滑接触面约束•特点: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公法线方向向内的运动约束力作用在接触点处,作用线沿3、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这类约束包括中间铰链约束、固定铰链支座、活动铰链支座 1)中间铰链约束和固定铰链支座•构成:在机器中,经常用圆柱形销钉将两个带孔零件连接在一起,或由一个固定底座 和一个构件用销钉连接而成,如图1.12 (a)、(b),图1.13 (a)所示图1.12 (c)是中 间铰链的简化示意图,图1.13 (b)是支座的简图。

•特点:只能限制物体间的相对径向移动,不能限制物体绕圆柱销轴线的转动和平行于 圆柱销轴线的移动由于圆柱销与圆柱孔是光滑曲面接触,则约束力应在沿接触线上的一点 到圆柱销中心的连线上,且垂直于轴线,如图1.12 (d)所示接触线的位置不能预先确定, 因而约束力的方向也不能预先确定通常把它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作用在圆心 上,如图1.12 (e)、图1.13 (c)所示图 1.132)活动铰链支座•构成:在固定铰链支座的底部安装一排滚轮,就可使支座沿固定支承面移动这种复 合约束,称为活动铰支座,如图1.14 (a)所示,这种支座常用于桥梁、屋架或天车等结构 中,可以避免由温度变化而引起结构内部变形应力这类约束的简图如图1 . 1 4 ( b )所示•特点:活动铰链支座只能限制构件沿支承面垂直方向的移动因此活动铰链支座的约 束力方向必垂直于支承面,且通过铰链中心,如图1.14 (c)所示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1.4.1受力分析的概念确定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并且分析出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作用方向,这个分析过程 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力,另一类是约束力,约束力是被动力,通 常是未知的。

1.4.2 受力图的画法•取分离体:为了清晰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需要把受力物体从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 单独画出它的简图,这个步骤叫做取研究对象或取分离体•画受力图:把物体所受的所有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全部画出来,这种表示物体 受力的简明图形,称为受力图画受力图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选取研究对象,取分离体;(2) 画主动力,标注力的符号;(3) 根据物体所受约束的性质,分析并画约束力,标注力的符号;(4) 检查受力图中的力有无多、漏、错的现象下面举例说明受力图的画法例1-1】用力F拉动碾子以压平路面,碾子受到一石块的阻碍, 试画出碾子的受力图 解:取碾子为研究对象,取分离体并画简图画主动力有重力 G 和杆对碾子中心的拉 力 F画约束力因碾子在 A 和 B 两处受到石 块和地面的约束,如不计摩擦,则均为光滑面约 束,故在A处受石块的法向力%的作用,在BA 处受地面的法向力%的作用,它们都沿着碾子 上接触点的公法线而指向圆心碾子的受力图如图1.15 (b)所示 【例1-2】悬臂吊车如图1.16 (a)所示简图中A、B、 横梁 AB 和斜杆 BC 的自重可略去不计试画出横梁 AB解:以横梁为研究对象,取 分离体。

画主动力因起吊重物 重量为P,所以在D点的已知 力 P 为主动力再画约束力 因斜杆 BC 是二力杆,因此对 横梁作用的约束力为拉力 FB, 沿着 BC 杆方向 A 处为铰链 约束,其约束力通过铰链中心, 但方向不能确定,故用两个互相 垂直的分力忌和S表示如图1.15 (a)所示图 1.15C 三点为铰链,起吊重量为 P 的受力图横梁受力图如图1.16 (b)所示 【例1-3】如图1.17 (a)所示的三铰拱桥由左、右两拱铰接而成设各拱自重不计,在拱AC上作用有载荷P试分别画出拱AC和CB的受力图图 1.17解:(1)先分析拱 BC 的受力由于拱 BC 自重不计,且只在 B、C 两处受到铰链的 约束,因此拱BC为二力构件在铰链中心B、C处分别受SB、SC两力的作用,且SB= SC, 如图1.17 (b)所示2)取拱AC为研究对象由于自重不计,因此主动力只有载荷P拱在铰链C处受拱BC给它的约束力SC,的作用,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S S/拱在A处受固定铰C c c •支座给它的约束力R的作用,由于方向未定,可用两个大小未知的正交分力和代A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