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笋芽儿》说课稿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393507875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笋芽儿》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S版《笋芽儿》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S版《笋芽儿》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S版《笋芽儿》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S版《笋芽儿》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笋芽儿》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S版笋芽儿说课稿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编排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本单元以专题的形式来组织课文,单元专题是“春天里的发觉”。在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顺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祥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脉络清楚、绘声绘色地表达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使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憧憬和奋勉向上的精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同时培育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

2、个生字,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 2、力量目标 在读通课文的根底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憧憬和奋勉向上的精神。 本篇课文语言美丽,特点鲜亮,特殊适合诵读。我本着简简洁单教语文的思想,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要求,将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本课重点,并通过活动中读、表演中说、想象中背,让学生在主动参加的过程中突破 “体验笋芽成长过程”这一难点,从而感受笋芽成长的欢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简笔画画出笋芽)“孩子们,他是谁?”学生确定会答复说是“笋芽”。“

3、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好吗?”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写课题笋芽儿,然后齐读课题。教师接着问:“笋芽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呢?”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在黑板右边画出竹子。教师借图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课文,了解笋芽是怎样变成竹子的。” 闻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学问都是从感官开头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图画可以使抽象的学问形象化、详细化,我利用简笔画导入课文,有助于学生感性熟悉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朗读 1.检查读课文的状况。 教师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后有目的抽查平常读书有困难的孩子,进展个别指导。 2.稳固读书

4、。 让学生再一次自读,要求字通句顺,做到五不。(即: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字, ) 3.带问题读。 “在笋芽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谁帮忙了它?”学生读后进展沟通,教师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 4.感情朗读。 “请你找出描写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的自然段,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读后进展展现。在展现的过程中,教师应留意倾听,准时反应,适时指导朗读。假如学生读得特殊好,读出了春雨姑娘的轻柔、雷公公嗓音的粗重、妈妈的慈爱,教师就会加以确定并鼓舞其他学生仿读;假如学生读得不够好,教师将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以描写春雨姑娘的两个自然段为例:“孩子们,轻

5、一点儿,再轻一点,别吓着梦中的笋芽。来,咱们一起轻轻地召唤笋芽吧:“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了。”通过这样人性化的引导,我想孩子们就会入情入境,读出春雨的“轻柔” 来。这样进展了一个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之后,让孩子们根据这一种方法自己进展以下各段的朗读练习。 5.感情朗读全文,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任何形式的讲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读。我指导学生的五次朗读,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目的,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要求,循序渐进,充分表达“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理念。信任这几次朗读之后,孩子们的朗读水平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三、角色表演,积存语言。 低年级学生入学前接触的多是口语,语言很不标准,他们更

6、需要积存更多的书面语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根底。像笋芽儿这样文字美丽的文章最适合学生积存。因此,在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我这样说:“孩子们,笋芽儿多得意啊!现在让我们走进竹林,当一棵棵小笋芽儿,来体验笋芽儿成长的欢乐吧!”这时,教师放出课件,让孩子们看着课件,带着表情,加上动作,边说边演。(教师和学生边说边演) 德国有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方: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汲取了。情境之于学问,如同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汲取;学问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一环

7、节将语言融入到漂亮的风光中,让孩子们在情中演,在动中背,陶冶了情操,有效地积存了语言,使课堂气氛到达了*,到达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露痕迹地突破了本课难点。 拓展升华。 “笋芽经过不断的努力,最终长成了强健的竹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关爱和帮忙。我们也一样,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亲人的呵护、教师的关怀,同学的鼓舞。面对别人的帮忙,我们要心存感谢,学会感恩。最终,让我们用一曲感恩的心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教师唱感恩的心完毕。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一曲美丽的歌声激起孩子们情感的涟漪,他们会不断地问:“我应当感谢谁?应当怎样感谢他们呢?”课堂上高悬的应当永久是问号,孩子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问号中被激荡,不断升华。 四、教学随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表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面对全体学生,敬重学生的共性,努力实现三个纬度,即学问和力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教学是一门圆满艺术,有了圆满,才引发了思索和争辩;有了圆满,才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有了圆满,才使我们更加勤奋进取,不断提高。我的说课到此就完毕了,缺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判指正,盼望我的圆满能成为大家的靓点。感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