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苏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393495474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结构。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

2、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二、剪纸赞人。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句子一:“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这个句子

3、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句子二:“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句子三: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句子四: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

4、心灵手巧呢3、小结(出示小结)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学生讨论,互相夸夸。)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三、剪纸喻理。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分几层呢?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4、学生试着说一说。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

5、“调皮蛋”、“刁蛮”、“耍赖”呢?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1)(出示)(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的道理。(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四、剪纸传情。(一)分层。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

6、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2、交流分层。(二)学习课文。1、课文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2、学生读书思考。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7、。”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来想象这幅画面。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这幅剪纸的呢?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

8、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

9、片开阔的草地。)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四、总结课文。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

10、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

11、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

12、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14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教材说明: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4课设计理念:1、“审美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我力求在“诗意”与“歌韵”上突破,激发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不是很了解,我试图通过剖析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成为一个关键所在。如何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也就成了一个重点。而反复读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式。3、让学生在充

13、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自主探究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会欣赏舞蹈表演的艺术,感受舞蹈的美,体会安塞人的内在品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语言之情感。2、学习课文920自然段,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开放的性格。重点难点:1、重点:后生及舞姿部分。2、难点:文章的表达方法,第17自然段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悟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火烈、狂野”(板书)。现在,我们再次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它,去领略它,去欣赏它。请看2、视频播放“腰鼓表演”3、复习

14、“舞蹈”部分(1)、出示6-7自然段师引读:看哪,“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生齐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师引读:“黄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场”生齐读:“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师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使恬静的阳光立即,使困倦的世界立即”生齐读:“变得燥热了,变得飞溅了,变得亢奋了。”(2)、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

15、体出示,学生齐读)(3)、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我们也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课题上方板书“好一个”)二、过渡、归纳1、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除好在“舞蹈”的“火烈狂野”,还好在什么地方?2、交流、讨论(归纳整理、相机板书:响声后生舞姿)三、精读课文9-16自然段,感悟文本(一)学习“响声”部分1、出示9-10自然段2、指名读。(师生评议)变换方式读,男生读第9小节,女生读第10小节,齐读“隆隆”以朗读促感悟,体会鼓声的力量与震撼。3、拓展:这鼓声碰撞在黄土地上,黄土地也成了也是这鼓声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也是这鼓声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也是这鼓声碰撞在我们的心上,我们的心也成了也是4、比较:如果去掉“隆隆”,效果怎样?如果不用“牛皮鼓面”来比喻,效果怎样?(“隆隆”增强了气势;比喻形象生动,把无形的声音变得有形了。)(板书:隆隆)5、小结:这“隆隆”的鼓声,震撼着山崖,震撼着黄土地,震撼着观众,也震撼着我们,我们一定会发出一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