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39333583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作者:hlongy0 【摘要】:以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结合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带给我国汽车业的挑战和机会,全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汽车工业目前的竞争能力,以民族汽车工业和合资汽车工业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民族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分析我国民族品牌汽车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策略。 【关键词】:对策、竞争、挑战 【正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目录内103家企业汽车总生产量233.44万辆,比1981年增长了12倍。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

2、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施,即通过设置高关税壁垒和其它非关税壁垒,实行汽车工业进口替代。中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按照WTO的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关税壁垒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拆除使得“散、乱、差”的中国汽车工业得到有利的整改,因此,调整和制定正确的新时期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在WTO架构下推动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和结构优化,对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迈克尔波特理论 对国家竞争优势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先生,1990年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

3、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又称“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属于国际贸易理论之一。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竞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波特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该理论合理地说明了一国国际贸易的现状,预测一国贸易发展的前景。波特理论同样适用于汽车工业的发展。 二、汽车起源 一直以来,车辆都是由人力或畜力驱动,能不能发明一种机器来代替呢?也就是能不能发明一种自走式车辆呢?

4、 带着这个问题,人类开始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1420年,有人制造出了一种滑轮车。人坐在车内,借用人力使绳子不停地转动滑轮。车虽然走了起来,但由于人力有限,这辆车的速度就不能充分地得以发挥,比步行还要慢。 后来,大画家达芬奇设想了一种车,利用发条机构使一个带齿的圆盘进行水平旋转,旋转的力通过带有齿轮的车轴和车轮连接起来,车就可以前进了。但他仅仅提出了设想,并没有进行实际的研究。1649年,德国一个钟表匠汉斯郝丘,制造了一台发条式的汽车。但是这台发条车的速度不到1.6km/h,而且每前进230m,就要卷一次发条,这个工作的强度太大了,所以发条车也没有能够得到发展。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5、,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许多发明家也纷纷把这一发明应用到“汽车”的设计中。 汽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写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发展史。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段属于中国汽车发展的历史。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

6、,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8月第一汽车厂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

7、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1959年2月1 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由此可见当时轿车制造技术的水平。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专用车,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第一汽车厂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

8、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 进入90年代,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体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发展阶段 特 征 第一阶段 19831996年 产量从24万增至147.5万辆,年均增量不到10万 乘用车产品市场为三大、三小、两微、 把持,

9、竞争格局稳定 私人汽车市场尚未形成,公务车主导乘用车市场 汽车价格居高不下 在销售渠道上,以大卖场为主 合资企业双方权力结构比较稳定 第二阶段 19972004年 1997年通用汽车和1998年本田技术进入中国,带来国际同步的产品及经营理念,与此同时法国标致退出中国市场 数年间超过10家的跨国汽车公司陆续进入中国,原有竞争格局彻底被打破 以吉利、奇瑞为代表的民营和地方资本亦纷纷进入汽车领域 中国加入WTO后,迎来“家轿元年”,私人汽车市场起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汽车售价连年下降 8年间汽车产量从157.9万辆增长到507万辆,年均增量超过40万,尤其2001年以后以每年百万级数字递增 汽车后市

10、场规模凸现,合资企业外方纷纷争夺销售及服务权,在试水二手车及汽车金融服务方面,牢牢把持控制权 第三阶段 2005年 靠低等产品立足的民族汽车品牌开始占有较大比例的市场份额,产品线 亦逐渐向上延伸 跨国公司在占领中高端产品市场的同时,产品线开始向下发展 民族品牌与跨国公司将逐渐开始正面交锋 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出口增长迅速,海外业务拓展步伐加快 各层面认定“市场换技术”策略失败,国家鼓励自主创新,支持自主品牌 一直合资或技术引进单条腿走路的公司纷纷公布自主业务发展计划 合资企业跨国取得阶段性成果 汽车产销突破700万辆成为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 国内汽车产业将进入新一轮重组期 内资企业对汽车产业

11、理解加深,信息不对称因素减弱,在原有的合资企业及成立新的合资合作项目中,更加积极争取自身的利益 陆续出现不同以往的创新型合资合作模式,汽车产业进入“后合资”时 代 三、世界经济危机带给我国汽车业的挑战 随着美国新总统的诞生, “新官上任三把火”势必要重新点燃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因此全球经济有可能会朝着一个清晰有序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复苏的时间很可能早于人们的预期。人类的智慧总是在与各种困难做斗争中得到升华,在历史上,还没有一次经济危机将人们打垮。但汽车公司们能否安全地渡过此次金融风暴却是个未知数。 汽车业成为全球金融风暴中率先倒下的实体经济。继美国汽车巨头付出可能因现金流短缺而破产的消息之后,最

12、具盈利能力的日本汽车企业近日也频频公布可能亏损的消息。作为全球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汽车业,现在可以用惶惶不可终日来形容,无论是风暴的爆发地美国,还是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都哀声一片,各种负面消息不绝于耳。一时间,各国政府相继出台或准备出台救助汽车业的举措。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两上华盛顿请求巨额资金援助,最终参议院否决了140亿美元的汽车业紧急援助案。原以为这些巨头将因此陷入现金流困境而破产,但转眼间,布什政府同意拨出174亿美元的紧急贷款,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汽车迅速绝地逢生.在丰田汽车宣布本财年可能出现71年来首次营业亏损后,日本政府也有点按捺不住了.不可否认,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汽车

13、销量确实出现了下降趋势,即使近年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汽车市场也没有逃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汽车产销量迅速降到了10.1%,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汽车业利润下降,并不仅是销量下滑一个原因。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地区,情况不同,利润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汽车业利润下降不能说明汽车厂商受到了多大压力,更不能说明他们在中国市场利润缩水。在中国市场捞得风生水起的跨国公司,日子过的相当不错。那些实力弱小,产品不能赢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厂商,即使没有金融风暴也混不下去。他们面临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利润率下降,而是能否继续在中国生存的问题,菲亚特早在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前就被踢出了局,克莱

14、斯勒、三菱汽车等恐怕也是来日无多。除去销量下滑外,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主要是金融问题。正是因为在汽车金融上遇到麻烦,才导致其利润缩水,这与中国人通常所理解的无利可图不可划等号。 金融机构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特别是加大零部件企业和经销商的贷款支持;建立汽车企业中长期债券融资通道,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门槛。由于市场迅速变冷,投资回报期进一步拉长;加上前期银行信贷紧缩,多家国内汽车集团自己的压力都比较大。因为贷款难、消费疲软,不少汽车经销商亏损严重,已经传出无力经营下去的消息。联信天下国际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80%以上身处第一线的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短缺、经营亏损的压力,43%经销商资金可能断裂或被兼并。因此,一位汽车集团高层曾表示,开展汽车信贷、资助有实力的经销商度过难关,是有必要的。 如果把金融问题扣除,仅凭销量下降这一点很难造成这样跨国公司的利润下降。从已发布的公司财务报表也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本田公司在2008年4月至2008年9月的财报中称,在其销量增加的情况下,其税前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2%。本田公司将利润下降的原因归纳为,受汇率损失、原材料价格高涨、消费税及管理费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汇率损失排在第一位。不过,现在全球大宗商品、石油、铁矿石等汽车业密切相关的原材料价格大副下降,因此汽车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原材料成本会下降,这可能使其因金融问题损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