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393332782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4年1月5日,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如约而至,透骨的寒冷和暖心的激情在这一刻交汇,碰撞出充满希望的火热。哈尔滨的冷,与生俱来。作为我国最北边的省会城市,这里冬季漫长,动辄出现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因此哈尔滨有了响亮的名号“冰城”。冷是阻碍,对发展构成制约。粮食作物只能种一季,基建工程也因低温、冻土等面临重重困难。由于室外寒冷,东北人曾有宅在家里“猫冬”的习惯。冷也是资源,别具特色优势。每年12月,松花江上的冰冻了,太阳岛上的

2、雪厚了,“冰豆腐”和“大雪垛”在能工巧匠手中“华美变身”,成为美丽的冰雪胜景,吸引着不远千里络绎而来的游客大军。以高寒为气候特质的哈尔滨,成为当下社交媒体上最热的文化符号。这座地处北疆的东北城市,正在把制约发展的“冷”转化为吸引游客的“热”,在聚光灯下焕发无限生机。今日的哈尔滨,寒冷不变,热度却“只增不减”,背后是这座城市深挖冰雪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各种“有求必应”举措,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主动作为。让哈尔滨在这个冬天“走红”的,还有中外文化在哈尔滨碰撞、交融带给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东北大花”主题与火车、汽车融合,将冻梨改刀、切块、摆盘,用勺子吃烤红薯,路边新增温暖驿站,东北大汉学会

3、“夹子音”,哈尔滨的建筑、饮食、洗浴文化以及市民的热情好客,也被大家津津乐道。“土”与“洋”的对话与融合,使哈尔滨更添奇妙丰富的色彩。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映衬着白雪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很多国外游客驻足欣赏货架上的传统手工艺品。一家铺着浓浓东北风的大花布的摊位上,摆着多款俄式“大列巴”。哈尔滨,曾经是松花江边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来自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的百姓,带着开天辟地的豪迈,历尽千辛万苦“闯”到这里,成为重要的开发建设者。这座城市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埋头探索,焕发青春荣光。“85 后”郑好是新时代“闯关东人”,2022 年,他从日本北海道大学毕业回国,成为哈

4、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短短几个月,他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围绕寒区冰雪路面开展研究。寒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也是冰雪游的宝贵财富。抓住“文旅热”的风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新经济、新业态,让城市发展尽显青春与活力。(摘编自新华社“冰城”缘何成“热点” 人文经济视野下的哈尔滨观察)材料二:这个冬天,“东北冰雪游”火爆出圈,但好运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水到渠成: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带动:3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推动冰雪经济蓬勃发展,让冰天雪地也能变成金山银山;伴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我国消费结构正加快从实物消费主导向服

5、务消费主导转换;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持续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用“掏家底”的诚意,千方百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努力接住了这轮流量。消费的潜能,藏在对美丽山河的热爱里。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奇谲壮丽,文化瑰宝灿若星辰,可以全方位满足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好奇与探索。2024 年元旦假期,北上赏冰滑雪、南下赏花看海的“南北互跨”长线游成为热点。网络数据显示,广东、浙江、上海是冰雪游客源地前三名,贡献了全国三成左右的冰雪游预订量。更要看到的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差距意味着潜力,不断提高的城市生活品质将激发更多需求,新型城镇化带动的内需潜力将以万亿计。消费的潜能,藏在

6、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现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仅从“吃饱穿暖”转向了“吃好穿美”,也对价值实现和情绪满足有了更高要求,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高期待。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要加快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消费的潜能,还藏在对身心体验的追求里。花钱消费,图的是花得高兴玩得开心,甚至期待下次再来,这也对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快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断提升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2024年元旦假期,国内旅游实现“开门红”,为新年消费市场开了一个

7、好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消费潜能向何处寻 不在别处,正是在民生所盼、高质量发展所需之中。(摘编自赵晗、张翀从哈尔滨“出圈”看中国消费潜能)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粮食作物只能种一季,基建工程因低温、冻土等困难重重,加之室外寒冷导致的“猫冬”习惯,制约东北发展。B.哈尔滨以高寒气候特质为出发点,突出自身优势,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C.哈尔滨主动作为,推出各种人性化举措,因此能够深挖出这座城市所深藏的冰雪禀赋。D.中西文化在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对话与融合带给了这片土地独特魅

8、力。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伴随着我国消费结构转换,冬奥带动冰雪经济发展,且哈尔滨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才有了东北冰雪游的火爆出圈。B.广东、浙江、上海是冰雪游客源地前三名;北上赏冰滑雪、南下赏花看海成为热点,占据最大旅游市场份额。C.中国人当今的消费需求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对价值实现和情绪满足的更高要求,希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只要在民生所盼、高质量发展中所需寻到消费潜能,就可以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3.下列选项对哈尔滨的描述,更偏向经济视野的一项是(3分)A.冰雪大世界展出青花瓷雪雕、冰雪水墨画、冰版画。B.中央大街89号马迭

9、尔宾馆的“阳台音乐”倾情上演。C.老建筑具有巴洛克风格,但图案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D.开发“滨滨有礼”、冰雪服饰等100.多种工艺品和纪念品。4.哈尔滨爆火,校报“壮游天下”栏目选取了材料一,你作为小编请为其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导读,概括内容,吸引读者,要求110字以内。(4分)5.要激发深藏的中国旅游市场消费潜能尚需许多措施,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礼拜二午睡时刻(节选)马尔克斯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不时从车窗吹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这时候是上午十一点。“你最好把车

10、窗关上。”女人说。小女孩想把窗子关上,可是车窗锈住了,怎么也拽不动。她们是这节简陋的车厢里仅有的乘客。机车的煤烟不停地飘进窗子里来。小女孩把她们随身带着的东西一个塑料食品袋和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的座位上。自己坐到离窗稍远的位子上。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小女孩十二岁。那个女人矮小孱弱,穿的衣服像件法袍。整个旅途中,她一直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十二点了,火车慢腾腾地行驶着。女人低着头,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小女孩脱掉鞋子,然后到卫生间去,把那束枯萎的鲜花浸在水里。她回来的时候,妈妈正在等她吃饭。火车徐徐穿过一座铁

11、桥,又经过了一个镇子,镇上另一端是一片因干旱而龟裂的平原。女人停下来不吃了。“把鞋穿上!”她对小女孩说。小女孩向窗外望了一下。映入眼帘的还是一片荒凉的旷野。她把剩下的饼干塞进袋子里,连忙穿上鞋。“梳梳头!”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你要有什么事儿,现在赶快做。”女人说,“接下来就算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小女孩点点头。这是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小镇上阳光灿烂。小女孩用湿漉漉的报纸把鲜花包好,目不转睛地瞅着母亲。母亲也用温和的目光看了她一眼。小镇热得像个蒸笼。母女俩下了车,穿过空无一人的车站。快两点了。在这个时候,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有些人把椅子靠在树荫下,在大街上睡午觉。母女俩悄悄

12、地走进小镇,她们径直朝神父的住处走去。母亲用手指敲了敲纱门,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 ”“我要找神父。”母亲说。“神父正在睡觉呢。”“我有急事。”母亲固执地道。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他叫你们三点以后再来。”开门的妇女把声音压得低低地说,“他才躺下五分钟。”“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母亲说。她的口气很坚决,不过声音还是那么的温和,流露出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感情。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镜,从里面走出来。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开门的那位妇女的哥哥。你有什么事”他问。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女人说。神父瞅了女孩一眼,又看了看那个女人,然后透过纱窗望了望万里无云的明朗天空。“天太热了。”他说,“你们可以等到太

13、阳落山嘛。”女人默默地摇了摇头。“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 ”他问道。“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谁 ”“卡络斯森特诺。”女人重复了一遍。神父还是听不明白。“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神父打量了她一眼。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着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在细雨的淅沥声中寡妇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拿出一支老式手枪,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能够准

14、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举起枪,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她随即听到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哟,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卧着一具男尸。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这么说他叫卡络斯森特诺。”神父说。“卡络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我唯一的儿子。”神父走到柜子跟前。柜子里的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的。神父吁了一口气。“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 ”女人回答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神父看看女人,又看看女孩子。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

15、,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都拔掉了。”女孩插嘴说。“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他叮嘱她们把头包好,免得中暑。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窗上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树荫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的反常样子,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等一会儿走吧。”说话的时候,他没看那个女人。“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要不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女人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的妹妹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谢谢。”那个女人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像电影镜头一样,小说的场景从行驶中的火车开始;“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车窗锈住了”等描写,奠定了小说不太明快的叙事基调。B.透过“鲜花”“丧服”等词语,我们隐约可以猜测到母女俩将要进行的是一场拜祭活动,但拜祭谁,作者故意设下悬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