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文学常识】马致远(约1250〜约1324),中国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仕途不得志,后归隐山林著有杂剧15种,今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 青衫泪》、《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以及 与人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今人任中敏辑有散曲集《东篱乐府》【中心思想】《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原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原诗注释译文枯藤k老树【昏鸦】,【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 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 鸣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 庄户人豕炊烟袅袅古道西风瘦马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 难地前行夕阳西卜,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 边落下断肠人在【天涯】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 泊在遥远的地方赏析】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 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 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 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 寸断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 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 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 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 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 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 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练习与检测】(共30分)1.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 3分)2. 《天净沙•秋思》作者 ,是 代著名 作家、 家他与 、 、 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8分)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___、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 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7分)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 “枯藤”句中的“枯藤” “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 “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 “断肠人”的愁绪D. “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 “天涯”即“极远的地方”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 的独特感受。
B. 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 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 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1.小令曲牌名题目2•马致远 元戏曲散曲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秋思之祖3•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4.A 5.B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