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36KB
约5页
文档ID:393238323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_第1页
1/5

一 壬寅学制1 1901《教育世界》近代最早的教育刊物,系统的简介了日本重要教育法2 1902张百熈主持《钦定学堂章程》第一种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3 学制规定了(学堂性质,培养目的,入学条件,在年限,课程设立和互相衔接关系)4学制主系列划分三段七级,蒙学堂和寻常学堂共7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此学制并没有施行)二癸卯学制1近代中央政府第一种颁布并得到实行的学制2 1903张百熈,张之洞,荣庆《揍定学堂章程》19施行3这个章程除规定学制系统外,尚有学校管理法,专家法4该学制划分三段七级,第一阶段:初等教育(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将蒙养院纳入学制,标志着国内学前幼儿教育已纳入国家规划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中档教育(中学堂-----一级5年第三阶段:高等学堂 (三级11-)另设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1《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校令》《实业校令》2学制主系列划分三段四级3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共7年,不分设男女学校(但设专门女子学校4高等:预科,本科,大学院17 -另设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5小学前蒙养园和大学本科后来的大学院不计入学制年限6此学制仍以保持小学-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构造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学制会议,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发布了《学校教育系统改革案》这就是壬戌学制1参照美国式六三三学制(实用主义)2此学制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种重要阶段的标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一种积极成果3新学制不订教育宗旨,而以七项原则为指引(1) 适应社会进化需要(2) 发扬平民教育精神(3) 某个性之发展(4) 注意国民经济实力(5) 注意生活教育(6) 使教育易于普及(7) 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4学制体系1922年新学制在指引思想上,整体构造和具体条款上均有独特长处和明显进步新学制以小朋友身心发展规律为根据,采用“六三三”分段原则,将学制划分为三段纵向看,小学6年,其中初级小学4年(义务教育)高档小学2年中学分为初,高中各3年大学4-6年小学之下有幼儿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横向看,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5学制特点第一, 第一次根据国内学龄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六三三四“制,基本上是根据国内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第二, 初等教育缩短小年限,更加务实合理,利于普及幼儿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第三, 中档教育是改制的核心, 是新学制的精髓第四, 高等教育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第五, 增强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兼顾升学与就业第六, 师范教育方面6年,限度提高设立灵活,设师范大学,并在大学设教育科五戊辰学制背景:1922新学制实行后,效果并不明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要履行三民主义,需要制定新的学制1928年蔡元培主持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整顿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2分组织和系统两部分3第一部分七原则:(1) 根据本国国情(2) 适应民生需要(3) 增高教育效率(4) 提高学科原则(5) 谋个性之发展、(6) 使教育易于普及(7) 留地方伸缩之也许4第二部分学校系统,基本上与1922年学制没有过大变化5突出特点、(1) 使占人口80%以上不识字小朋和谐成年人受到一定的教育,较为注重义务教育和成年补习教育(2) 提高民族文化限度,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顿充实,求质量的提高,不求数量的增长(3) 为适应30年代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教育决策明显倾向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