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5095860浅析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392976904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45095860浅析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745095860浅析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745095860浅析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745095860浅析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745095860浅析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745095860浅析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45095860浅析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临汾市是国家农业部规划的苹果优势产业区和山西省规划的无公害水果高效经济产业区。改革开放以来,临汾市着力发展水果产业,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各县(市、区)依托产业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水果产业, 水果产业已成为全市仅次于粮食的主导产业, 水果面积和产量均居山西省的第二位, 水果产业已成为临汾市农业支柱产业和果农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1 水果产业发展现状1.1 生产规模大2014 年,临汾市水果面积13.05 万hm2,占全省11个市水果总面积23.5%;总产量111.8 万t,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1

2、4.9%;分别比2011 年提高14.7%和11.5%。其中苹果9.09 万hm2,主栽品种为’红富士’、元帅系、嘎拉系等,产量79.1 万t;梨1.84 万hm2,主栽品种为’酥梨”玉露香’等,产量10.73 万t;葡萄8 800 hm2,主栽品种为提子类、’巨峰’,产量7.9 万t;桃7 800 hm2,主栽品种为’北京2 号”早凤王”大久保’等,产量9.8万t;杏2 000 hm2,主栽品种为’沙金红”白水杏’等,产量2.3 万t;山楂7 333 hm2,产量7 000

3、 t;大樱桃600hm2,产量0.5 万t;李子200hm2,产量3 000 t;其他1 133hm2、产量4 700 t。1.2 产业布局集中临汾市的西山地区具有发展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全市的苹果、梨正在这些优势产业带发展。目前,西山7 县以苹果、梨为主的水果面积达到6.95 万hm2。其中吉县2.06 万hm2、隰县2.53 万hm2、乡宁县4 933 hm2、蒲县5 400 hm2、大宁县7 800 hm2、永和县3 133 hm2、汾西县2 333 hm2,占17 个县(市、区)水果总面积的53.3%。葡萄主要分布在尧都区、曲沃县,分别为2 800 hm2、2 733

4、 hm2,合计5 533 hm2,占全市葡萄总面积的62.9%。桃主要分布在尧都区、襄汾县、翼城县、洪洞县, 分别为2 907 hm2、1 333 hm2、927 hm2、833 hm2,合计6 000 hm2, 占全市桃总面积的76.9%。全市有吉县、隰县、大宁、翼城4 县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水果基地县;329 个村实现了水果”一村一品”,其中186个村被确定为全省”一村一品”水果专业村。1.3 鲜果周年供应市场由于临汾市多树种多品种成熟时间跨度长,加上设施栽培水果的发展,实现了当地产的鲜果基本上可以周年供应市场。13 月份设施草莓、樱桃上市,46 月份早熟杏、桃上市,78 月份早熟葡萄

5、、苹果、中熟桃上市,910 月份中熟苹果、梨上市,11 月份晚熟苹果上市。1.4 产业化发展形势好除地产鲜果直接供应市场外,还有贮藏果,贮藏业为鲜果周年供应市场提供了保障。2014 年全市水果总贮藏能力46.1 万t,总贮藏量34.4 万t,占全市水果总产量30.7%,80%供应国内外市场,20%供应当地市场。其中,气调库贮藏能力2.4 万t,实际贮藏量2.3 万t;恒温库贮藏能力23.9 万t,实际贮藏量19.7 万t。总加工能力4.7 万t,实际加工量2.3 万t,分别比2011 年提高71.6%和94.9%。全市共有水果加工企业40 余家,加工能力较大的企业有隰县天天饮料、侯马青青食品、

6、乡宁戊子酒庄、曲沃龙泉山庄等几家企业。全市有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设备55 台(套),主要在吉县、隰县、乡宁、翼城等地。2 存在的问题2.1 产业规模小,应对市场能力差目前, 临汾市水果生产80%属于规模较小的一家一户生产方式,果园生产集约化、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如苹果套袋每666.7m2 成本600 元,是规模集约化管理果园套袋成本的1.37 倍。生产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高效益。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关联性差,在市场多变的情况下,果农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出现”惜售”或”抛售”倾向,不利于果农增收。如2012年,襄汾县苹果采收期价位较高,3.00元/kg左右, 部分果农惜售,到12月初,苹果价格

7、猛跌至1.70元/kg,果农开始大量抛售苹果,经济损失比较严重。要实现果园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有效途径,但目前果园土地流转缓慢,因为水果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大田作物, 一些小果园的果农即便多数时间在外打工,也不愿放弃自己的果园,使果园土地流转进程远远落后于大田。2.2 基础设施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果农又无力投入,导致基础设施薄弱。临汾市90%以上的山区果园受水利条件的制约, 目前全市果园节水灌溉1.03 万hm2(其中穴贮肥水7 793 hm2,滴灌和渗灌2 551 hm2),占水果总面积13.2 万hm2 的比例很小。多数果园缺少水利设施,在干

8、旱面前显得束手无策。部分果农对灾害性天气认识不足, 认为冰雹等极端天气不是每年都发生,不愿意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一些冰雹易发生地区的果园没有搭设防雹网, 全市防雹网面积仅有几百公顷。有些果园道路系统不配套,生产资料和果品运输困难。2.3 技术人才短缺,技术推广不到位一是果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而且分布不均衡。全市果业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有350名,每666.7 hm2果园平均不到2 名;这些技术人员多分布在市、县两级(80%),乡镇一级搞推广的仅占20%;有限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存在知识更新慢,不能快速、准确掌握水果的新品种、新技术等,宣传推广乏力。二是扎根果园的”土专家”缺乏。水果产业要发展,更需

9、要实践经验丰富、充分接地气、能手把手传授技术的”土专家”,这样的人才在临汾市实在是太少,到了果树管理的关键时期,常常是顾此失彼。三是果农技术水平低。近年来,由于年轻一代进城务工的增多, 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是妇女和老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影响果园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4 加工企业弱小,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目前, 全市果品加工转化能力仅占水果总产量的2.0%左右。仅有的几家加工企业也因规模及研发能力有限,多数水果以单一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对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不够重视,保鲜、贮运等冷链流通设施严重不足, 果品长途冷链运输问题得不到解决,果品异地加工也难以实

10、现。3 发展对策根据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的思路,发挥临汾市自身区位、资源和品牌方面的优势,做好水果产业发展规划,严格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科学配置资源,推进临汾市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应该稳定水果面积,在改造老果园和果园提质增效上下功夫。3.1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产业组织化引导、转变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的陈旧观念,帮助农民算好土地流转收益账, 将土地流转政策和作用宣传到村、到户,让群众充分了解政策,消除疑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行动。各级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通过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流转土地,进

11、行特色水果产业开发。结合壶口自然风光、尧都区尧文化、曲沃晋国故地、洪洞寻根祭祖、乡宁戎子园、隰县”中国梨博园”等旅游资源开发,搞好休闲农庄、观光园、采摘园的建设,把土地集中整合到少数的庄园农场主手中,建设集水果、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为一体的集约化果园。通过建设特色水果生产基地或果品加工庄园、果业合作社, 不断发展壮大果业经济组织,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低温冻害、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政府要加大对水果产业扶持力度,结合水利、扶贫等相关项目,加强果园基础工程建设,重点推广修建小水窖等小型集雨蓄水设施,推行滴灌、喷灌等

12、节水设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应对自然灾害的政策性保险业务。逐步完善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建设,对突发性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对水果产业的危害。3.3 健全推广体系,强化技术普及应用建立健全以政府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 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户等先进实体的示范作用,搞好技术普及。充实乡镇一级果业技术人员,在重点乡镇落实编制,稳定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对水果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定期集中培训,特别是要重点培养一批能够发挥二传手作用、具有示范辐射效应的果园

13、”土专家”,使他们真正服务于果业生产第一线,在果园标准化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作用。3.4 因地制宜推广实用技术,全面提质增效一是老果园间伐减密技术。目前, 临汾市仍有1.33 万hm2 老果园需要改造,要针对不同树龄、树势确定间伐密度,通过间伐、疏枝、落头、提干等措施,改善果园光照,减少养分无效消耗。并配套果园生草、增施有机肥等沃土措施,促进老园改造取得成效。二是苹果双套袋技术。目前,平川地区的大部分果园仍然采用的单层膜袋技术, 不利于果品质量的提高, 应搞好塑膜袋+高档纸袋双套袋技术示范,引导果农应用。三是果畜循环发展技术。要从根本上解决临汾市60%果园过量施用化肥造成果园土壤板结、果品

14、质量下降的问题,必须走果畜循环发展的技术路线, 通过发展畜牧业为果园提供有机肥,通过增施有机肥促进果园提质增效,以果园增效促进畜牧业壮大发展。近期可推广吉县”畜-沼-果”模式,以畜促沼,以沼促果,以果促畜,形成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四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改变重化学防治的做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推广挂糖醋液、频振式灭虫灯、性诱芯、诱虫粘板、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技术; 有条件的果园要积极引进天敌, 施用生物农药,使用矿物质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化学防治要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适时用药。五是节水栽培技术。尤其是西山地区, 干旱缺水是制约果树生产的主要因素,节水栽培是抗旱保品质的主攻方向。节水栽培的主要

15、措施, 一是在增施有机肥时加入抗旱保水剂(每株250 g,吸附250 kg 水),并灌足水,以保证果树全年用水。保水剂可2 年施用1 次。二是果园覆盖。在现有的节水灌溉(滴灌、喷灌、涌灌)及穴贮肥水的基础上,进行树盘覆膜或覆草,可保证果树在需水临界期(5 月上中旬)、果实膨大期不缺水。3.5 延伸产业链,创临汾水果品牌通过各种政策扶持, 培育壮大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强完善特色水果采后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加工、运输、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相关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降低产品损失率,缓解果品集中上市的矛盾。同时要开发新产品,提高果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开发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产品种类,提高果品附加值。要注意提高果酒、果酱、果汁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的制作工艺水平,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通过质量认证和产品注册, 不断提高果品档次, 培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品牌。要认真总结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乡宁戎子葡萄酒等品牌培育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经纪人等研究品牌、培育品牌、经营品牌,树立临汾果业品牌。文档资料:浅析临汾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本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