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39253681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二年级数学学科试卷及试题分析一、 试题分析1、试题质量分析(1)题型分析:本份试题共六个大题,包括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画图、解决问题。从题型上看,本试题题型比较全面,且均为常规性的题目,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通过一些联系现实生活的题目,既注重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方法的考查,又注重了解决问题与数学学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内容比例分析:内 容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及混合运算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统计图形与拼组比 例17%55%6%9%5%

2、8%从内容比例上看,本份试题对有余数的除法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及混合运算的考查所占比重较大,所占比例约为72%,重点考查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及混合运算的计算和应用。对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分段统计等内容均有涉及,内容覆盖比较全面,比例适当,重点突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3)、试题的难易程度分析从题目的难易程度看,题目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难易适中,个别题目稍有难度,如第六题第2小题对一些细心的学生来说还可以,但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却很容易出错。第六题第4小题,本题要求把数学信息用直观图形表示出

3、来,很多学生不知如何画。本试题既有对有余数除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题目以及体现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题目,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能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这份试题能考查学生对本学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4)、知识涵盖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分析本试题内容全面,覆盖面广,注重能力培养,对本学期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且重点突出。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本试题中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贯彻始终,知识点考查很全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也就是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

4、问题。第六大题第4小题不列式计算把题中信息在图上表示出来,就较好地反映了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来源于生活”,在本试卷中,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比如第六题解决问题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5)、试题与新课改的对应分析本试题注重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如第五题画一画,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第六题解决问题,题目既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能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

5、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第4题将题中的信息在图上表示出来,既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又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完整与严密。2、试题质量评价本试题为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二年级数学试题,该试题六个大题,包括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画图、解决问题。试题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全面,侧重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显著特点:(1)题目设计能紧扣教材,并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如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本试

6、题在考查双基的同时侧重对学生数学方法的考查,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作用。(3)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如第五题画图,在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刻,学生在会认时刻的基础上,通过动手画进一步理解了时刻的认读,画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总之,这份试题质量较高,不论从题目的呈现还是内容的比例分配,都有利于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题。3、今后命题的建议(1)、试题设计应更多的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各个层次的试题,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

7、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使学生体验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结合本册教材内容,口算题目可考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题。(3)、继续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内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4)、题目要求要明确。第四题第4小题计算,题目要求是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应明确要求是列竖式计算还是脱式计算。二、试卷分析1、等级情况分析:本次测试173人参加,其中得A的有77人,参考人数的44.5,得B的有47人,占参考人数的27.2, 得C的有27人,占参考人数的15.6,得D的有21人,占参考人数的12.7。从学生成绩来看,多数学

8、生能熟练计算有余数的乘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扎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考试习惯不好,不会认真审题、做完不会检查、粗心马虎等不良习惯在考试中也反映了出来。特别是学困生的转化,中等学生的提高,都是今后教学中要努力解决的问题。2、学生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第一题、第四题、第五题得分率较高,第三题、第六题得分率低。从整体上来看,学生掌握了本册知识,也能够熟练地运用,在个别细节问题上有些学生还不够扎实,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

9、知识的能力。从答卷可看出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有:有余数的除法及应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长度单位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分段统计。答卷中具体问题分析:(1)、第一题填空,大部分学生做的较好。万以内数的认识、长度单位的认识掌握较好,能正确解决有关问题。但有些学生6小题43/()=()(),学生不会填,出错较多。第8题,蜜蜂身长约2(),由于,有些长度单位不熟,学生做错的较多。第10题,有些学生审题不仔细,以致出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做题不细心造成的。(2)第二题判断,第4、5小题出错较多,第4小题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有的学生认为是错的,主要是正方形特征不明确,所以做错题。(3)第

10、三题选择第4、5小题一部分学生出错,主要是没有认真利用和操作学具,时分秒的知识掌握不熟练。(4)第四题计算,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其中直接写得数大部分学生计算较好,正确率较高;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和三位数减三位数大部分学生做的还可以,只有个别学生忘记退位或忘写演算;混合运算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还行,正确率也比较高。但有的学生不明白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是什么,所以做错了题。(5)、第六题解决问题。此题包括5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及混合运算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多数学生掌握较好,能准确审题,按要求列式,正确进行计算。第2题

11、求儿童乐园一天一共来了多少个小朋友?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求成了下午来了多少个小朋友。第4题,将题中的信息在图上表示出来,多数学生不知如何画,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也不全面。第5题统计。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段统计的能力,从做题情况看,学生能掌握分段统计方法,按分段进行统计,个别学生因粗心算错个数,导致结果出错。三、今后的教学建议通过本次期末考试,针对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以县教育局、镇教研室“三环节”指导意见为指导,扎实推进课前预习、课中改进、课后检测的三环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较大

12、提高。切实抓好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理,发现其长处,挖掘其潜力,尽量地减小两极分化的趋势,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3、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利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数学问题。4、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次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5、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堽城镇中心小学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二年级数学学科试卷及试题分析堽城镇中心小学杜国辉XX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