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39242009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7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 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1【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设计理念】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_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

2、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设计思路】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时打破了_的顺序,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

3、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再引导学生读故事发生之原因及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少年讲述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对于吴王的影响及该成语故事阐述的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隐患的道理,从而感受少年的机智和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过程】(本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字、词问题,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成语导入,增加积累1、同学们,你们到现在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那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掌握的成语多。2、学生用1分钟时间想成语后交流。3、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很强的表现力,运用得好,产生的力量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老师希望大家今后能够掌握

4、更多的成语,继承好我们的民族文化。4、今天,老师就送给你们一条新成语。(投影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5、这是个八字成语,学生齐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遍。二、古今对照,感悟真理1、同学们,其实,好多成语都出自古文。这就叫典故,像这则成语就出自一本汉代的叫说苑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古文)(师范读)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读png即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dn)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想古文的意思。(学生自由读)3、古文比较难读,也比较难懂,是

5、吧?别急,让我们到螳螂捕蝉这篇课文里去找找它的翻译。(齐读课题)4、交流(师伺机出示课文中相关片段。)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1)指名读。(2)借助板书理解故事。少年打黄雀啄螳螂捕蝉(3)交流读书感受,填空:a.蝉眼前的利益是:(),隐伏的祸患是:()b.螳螂眼前的利益是:(),隐伏的祸患是:()c.黄雀眼前的利益是:(),隐伏的祸患是:

6、()(4)自读感悟:说说各自都从中读懂了什么?(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看到隐伏的祸患。)5、总结,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三、吴王顽固,执意攻打1、过渡:是啊,凡是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利益背后所隐伏的祸患,应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请大家读下面这个小故事:(教师出示)有一年,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2、读过这个故事后吴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得出来?3、理解固执处死,读一读吴王的这句话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7、。4、是啊,吴王很主观,很专横,谁来劝说会性命不保,顽固不化。你能把此时吴王的神情、语气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5、其实啊,吴王固执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楚国国力确实不如吴国,吴王又有称霸的雄心。可当时的地理位置是吴国南面是越国,西边是楚国且较远,北方其他诸侯国还有很多。事实上,攻打楚国对吴国是极为不利的。(出示春秋列国图。)6、这时候,大臣会怎样向吴王劝阻呢?同学们能不能来设想一下。(有理即可。)7、可惜吴王顽固不化,下了死命令,不容更改,让我们再读吴王的话,读出他下命令时的坚决。四、恍然大悟,取消念头1、过渡:吴王此时的态度是如此的坚决,似乎不可更改。可最终结果怎样?课文中哪部分就写到了故事的结

8、果。2、交流。(课文最后一节写到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3、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最后一小节,边读边把你认为很重要的词圈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4、交流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圈了恍然大悟,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5、吴王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出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6、乘虚而入什么意思?吴国如果攻打楚国就会有什么虚?(诸侯国乘吴国兵力不足而进攻。)7、是呀,吴王想到了这些,他明白了齐读(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五、少年机智,巧劝吴王1、过渡:吴王怎么会明白这些的呢?那

9、还得归功于那位少年。因为少年给他讲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2、吴王攻打楚国可能会带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不堪设想之后果,大臣们和少年都看出来了,都进行了劝阻,但前者没有成功,而后者却如愿以偿。这是为什么呢?3、少年侍卫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4、是啊,正是有了少年的巧劝,吴王明白了出示填空:吴王眼前的利益是:(),隐伏的祸患是:()5、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箭头表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现在谁愿意试试来照样画画吴王攻楚的图呢?6、交流成板书诸侯国趁虚吴王攻打楚国7、两图作比较,体会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8、看来

10、,成语故事的力量真是无穷啊,少年借故事巧劝吴王,可真是个智者呀!这位少年侍卫就像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中的那位高明的哲学家一样用心良苦、不露痕迹。面对这样的少年你们想说些什么?六、合作表演,深化体验1、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2、那好,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吴王,练台词。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自由演练。)3、指名两位同学上台准备表演,请下面的学生做导演进一步帮助他们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情、语气

11、等。4、现在让这两位同学到一边去练一练。我们还得准备准备。演戏要有个旁白,也就是画外音,把那些在舞台上没法布置出来、演出来的景呀、物呀作一个旁白,来一点说明。吴王花园早晨的情景怎么样呢?文中没写,现在就请各位导演即兴写一段话,谁写得快、写得好,就用谁的。(生纷纷动笔写。)5、老师选择其中一位同学来作旁白,开始表演。6、激励评价。【板书设计】10、螳螂捕蝉少年打黄雀啄螳螂捕蝉诸侯国趁虚吴王攻打楚国【作业设计】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的人或事呢?如果有,请你想想怎样劝?2022年螳螂捕蝉教案2一、听写词语,引入故事。1.能与同学们合作是我的荣幸,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寓言故事,你来

12、读课题。大家都带练习本儿了吧?先请同学们听写五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每组三个词,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三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1)蝉悠闲自由自在(2)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3)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4)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5)不堪设想隐伏着祸患恍然大悟)2.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自己批阅,全对的奖励自己一个五角星。(学生对照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投影展示?)3.春秋时期,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灵机一动,对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是怎样一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

13、、用心记,待会儿请你来讲这个故事。(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画和刚才学生听写的五组词语。)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二、指导学生练讲故事。1.同学们听得很专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内容都记住了。不过,为了让大家讲得更好,老师还是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先来练讲一遍,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让学生大声地练讲故事。)

14、2.现在谁愿意来讲这个故事?(施以鼓励)(预设: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趴在高高的枝干上,悠闲地唱着歌,自由自在地吮吸着甘露)3.故事听完了,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师指指听写的词语。)(她还能将听写过的几组词语都恰当地用在故事里了。)表扬,鼓励。谁还愿意让大家享受一番?三、读通课文,理清思路。1.我们讲的故事就叫(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位少年是怎么利用这个故事劝说吴王的呢?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后指名朗读。)2.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就是一下子全明白过来的意思。)吴王一下子想到了什么他就全明白了?他又明白了什么?请

15、你联系上文想一想。(适时引导学生读第一节。)3.写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少年所讲的事在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吴王怎么就相信了呢?吴王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为什么会听那个少年的话?)适时解决疑惑4.老师现在想到这么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少年表面上是讲趣事,实际上是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暗示攻打楚国隐伏的祸患。)5.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你觉得这个少年怎么样?(足智多谋、机智勇敢)四、自导自演,表演故事。1.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