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豪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39241907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忠豪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吴忠豪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吴忠豪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吴忠豪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吴忠豪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忠豪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忠豪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忠豪: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2016-03-25小学教学设计各位老师辛苦了。今天下午我坐在这个会场里,可以用两个词形容我的感受:一个是“感动”,一个是“震撼”。三天高密度、高强度的听课、听报告,倾盆大雨,各位脑力和体力付出都很大。但是今天下午直到现在,会场里居然还聚集着这么多老师。当下我们的社会很浮躁,很急功近利,可是居然还有这么多的老师这么认真地在研究语文,这样的精神真是令人感动,让人震撼。这更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充满信心!所以我们在座各位老师,应该为我们如此高尚精神境界,这么优良的素养鼓掌!向各位老师致敬!这次会议的

2、主题是“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家都很关注“核心素养”这个主题词,教育部委托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牵头制定了一个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这样一个文件,高中课程标准在修订的时候,也引进了这个概念,提出了语文课程要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现在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中小学一线教师中很热,然而在理论界并不很热。这个研究刚刚开始,还有争论。对核心素养的问题我研究不深,很难讲透彻,所以这方面我不多展开。今天我主要围绕“实践”这个主题词,对建构实践型的语文课程教学发表自己粗浅的观点。这三天时间听了那么多的课,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突破,一个是突破了“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的“

3、魔障”。“魔障”这个词是崔峦老师2010年在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提出的,语文课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事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六年过去了,这道魔障逐渐地被逾越、被突破。二是以“板块式”课堂教学结构取代了逐段分析讲读课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两个突破在本次会议名师上课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的名师没有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做过多纠缠,无论是四位说课的老师,还是上课的名师,都很明确这堂课教什么,瞄准的都是本体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名师都没有采用逐段讲读课文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板块式教学或是共同体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些名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方面走在了语文

4、教学的前列。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这是崔峦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一个口号,怎么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创造性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语文课的重点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必须准确地把握住。现在的教学参考书给出的教学设计大量的还是在分析课文思想内容。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关于语文本体教学内容的研究,发表在语文建设上,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这两个杂志也发表过我写的围绕本体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我想在座很多老师都看过这几篇文章。我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一科独担的教学内容,因此是“非本体教学内容”,语文围绕课文思想内容来分析讲

5、解,来组织课堂教学,就会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社会课、科学课,就会异化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应该围绕本体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应该突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三天来我们这些名师在这一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薛法根老师上的谈礼貌,教学重点不是在分析讨论这篇议论文的思想内容,而是在教学生叙事说理这样一个写作方法,教学内容非常明确。林莘老师上的武松打虎这堂课,采用的是共同体学习的方式,这是很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佐藤学是教育家,他从教学论的角度推出了这样一种很有效果、很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从语文课程教学论的角度看,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教学内容,就是用共同体这种方法学什么。林莘老师这堂课的

6、学习内容也是非常明确的,具体指向“怎么写批注”,让学生通过共同体这么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起学习怎么读课文,怎么写批注,目标非常明确。他不是教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而是用这篇课文来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听课后来找我,问我“像这样高水平的课,还有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想说的是,无论什么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对课不对人,对名师上的这些课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武松打虎这样的课怎么上得更好?现场观课老师统计这堂课有五次研讨,学生经历了五次共同体学习,这五次合作学习怎么有效地层层推进,推进的线索似乎不是很明显,尽管就是提出的学习任务不同,但讨论的似乎都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这堂课学生

7、是写批注了,但是开始写的批注和最后写的批注可能是同一个平面的,不一定有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有真实的学习行为发生。这堂课的组织我有这样一个建议,应该围绕“怎么写批注”来组织推进各个教学环节。比如先让学生讨论描写武松打虎的这段文章,哪些地方值得批注,先自己找一找,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看哪些学生找的地方最值得写批注。接下来再第二次研讨,再读读文章,让每个学生练习写批注,先自己批注,然后共同体讨论批注怎么写好,他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写的,围绕这一点展开研究,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参与指导,这样的研究交流学生就能有提高,有真实的学习行为发生,这是第二环节。因为学生写过批注了,他有过

8、实践了,再通过交流他就有会有很多收获体会,这时候老师再组织第三次共同体学习,接下去我们再读一段,这几段文章你怎么写批注,要写出比刚才更有水平的批注,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去交流研究批注怎么写好。如果按照这样一条线索来展开教学,就能够呈现出一个层层推进的教学组织过程,学生在这堂课就会学到怎么写好批注,就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听课时祖庆老师在插了一句话,他说吴老师还可以做这样一项工作,让林老师自己也写几条批注,或者把金圣叹的批注也拿出来让学生读一读,看经典的批注是怎么写的,让学生欣赏一下,这样指导或许更有效。语文课上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品读文章,练习写批注。可是对“品读课文”这项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

9、教学方法究竟有何价值,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往往不怎么清楚,也不一定去深入思考。因此品读课文往往局限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认识这些方面。学生品读后交流的大多是课文思想内容或人物性格情感方面的感悟体会,比如说“武松喝酒到底有没有醉,对他打虎有正能量还是负能量?”还有“武松到底怕不怕老虎?哪里看出武松也怕老虎的?”都是纠缠在内容方面的品读体会,当然这样的品读体会也需要。但是作为语文课程的阅读训练而言,语文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品读这篇文章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的表达我是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精彩,这样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等等。语文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品味、高质量

10、的品读,因此品读课文更应该指向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这样去引导,学生才可能提高阅读质量,才会收获更多的语文营养。从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去品读课文,这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从三年级开始引导,一直到五、六年级,通过三至四年的坚持,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神圣职责,也是品词品句、品读课文的价值所在。第二我想谈谈语文课的“实践性”。“实践”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基本特征、基本属性。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反复强调了三次,“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在实

11、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则。”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人文性、工具性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但从教学这个方面看,从学生学习语文这方面看,我们似乎更应该强调的是语文的“实践性”,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无论是听说能力还是读写能力,都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当中获得的,或者说是习得的。建国六十多年来,我们的语文课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老师要“精讲多练”,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其实目标就是一个,就是语文课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可是这么多年来,语文课一直没有走出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样的误区,包括这三天的语文课堂里,也存在老师讲得

12、多,老师过度发挥这样的课。多年的惯性积重难返,要扭转这个局面确实很难。但是忽略语文实践性这种状况必须扭转,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将永远低效,语文改革永远找不到出路。三十多年前吕叔湘先生说过“十年时间两千七百多个课时,本国语言不过关”,什么原因,就是因为老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在语文课上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太少了。我们的语文课效率不高,问题就出在老师讲得太多了,这不适合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所以现在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这个重要的课程特点,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包括当下不少从事课程理论研究的工作者,真正能够深刻认识领会的其实并不很多。所以针对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强调学生的实践性怎么都不过分。因

13、为孩子学阅读学写作,主要是在实践中学习的,不是听老师讲的。叶老说过,“母语学习一靠积累,二靠实践,语文教学绝不能无视母语学习这样子规律性,否则就碰壁,语文课本当中某些学科知识之所以不管用,就因为这些知识并不反映母语学习的实践需要”。这段话讲得很深刻。吕叔湘先生也强调语文是技能,和打乒乓,学游泳没本质上的区别。怎么学习游泳呀?你在课堂里教学生怎么换气,手怎么划,脚怎么蹬,讲得再多管什么用啊!你得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啊,到水里面才能学会游泳。崔峦老师提出语文课要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这句话固然不错,但要补充一句,“以策略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而且我以为“实践”比“策略”更重要。台湾的李玉贵

14、老师,今天在临走之前特意坐到我身边,听取我对她上的这堂课提出意见和建议。很抱歉她的课我只听了个开头。我说我只能对台湾老师在大陆上的几堂课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对。我听过台湾赵镜中老师上的太阳,他教的是说明文怎么读,还听过台湾老师在南京上的一堂课,他教的是“预测”这样一个阅读策略。这次李玉贵老师上的这堂课重点也是教阅读的方法。我的总体印象是台湾语文课着重在教阅读的方法策略。我说指导阅读的方法策略这个思路没错,但是对小学生而言,阅读实践可能更加重要。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指导阅读方法策略,两者相比我认为实践更加重要。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实践经验积累以后再去教他策略,这时学生更能够接受。如果学生阅读经

15、验很少,老师教的阅读策略即使很有用,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我们一定要认清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需要的是增加阅读实践经验。就像面对一个不会投篮的人,投十个难得中一个,你去指导他投篮的方法策略,怎么提高投篮命中率,手什么姿势,脚什么姿势,怎么调整呼吸,就能投10个中8个,甚至达到90%或以上。你跟不会投篮的人去讲这些道理是没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去练习投篮,自己去实践。我们的孩子其实也是处于一种原始阅读经验的积累阶段,阅读实践越丰富,经验堆积得越多,那么阅读方法规律就像才越有效。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其实是走入了一个误区,我们误以为方法规律指导是第一位的,要先理解再实践。其实这是错的,小

16、学生学习阅读,是从不会阅读到会阅读,从阅读不熟练到熟练,从阅读儿童读物到阅读成人读物,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当他阅读时碰到障碍,遇到瓶颈时你适当地去指导些规律,教他一些方法,这样的指导会更加有效,而且时间很节约。对儿童来说,阅读实践比规律指导更重要,当然我不否定规律指导。心理语言学提出了语言学习的两类方法,第一类就是用听说的方法,强调语言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语言;第二类是以认知教学法为中心,认知心理学派强调的是理解是运用的基础。学习语言知识也要先能理解,再去运用。需要注意的是,认知教学法指导语言学习的三阶段:第一阶段理解,以老师讲为主,占四分之一教学时间;第二阶段通过运用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掌握这个概念,占百分之五十教学时间;第三阶段是综合运用,占四分之一教学时间。大家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认知教学法虽然强调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认为不理解就不会运用,但还是把主要教学时间放在学生的实践运用上,理解只占四分之一,实践运用占整个教学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