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39233127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种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成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学情分析:我所专家的是二年级的孩子,她们聪颖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体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环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教学目的:1、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慨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调。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1、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慨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调。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教学难点: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措施: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措施让学生充足阅读,自主探究。此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

3、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措施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均有了更深刻的结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足的感悟。设计理念:语文课程原则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合,是她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她们自己的课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结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爱好。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

4、等教学措施。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因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她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她所犯的错误,可以从她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发明性也得到了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流程:实物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学时:第二学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同窗们看一看教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葫芦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

5、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3、学生自主交流。4、带着自己的理解阅读课文。(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 )的葫芦(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3)、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洁白的、可爱”;齐读。过渡:这样可爱的葫芦,同窗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爱慕。(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体现效果。(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6、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爱慕之情。朗读指引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种一种都落了。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人的表情不同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葫芦的叶子不同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尚有小孔。葫芦不同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过渡:找出了

7、这样多的不同,同窗门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这样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样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足思考的余地,能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求知欲。)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一)学习第二段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某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多媒体出示:有几种虫子怕什么!有几种虫子不用怕。师:谁懂得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同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阐明不可怕呢?请

8、人们把这两句读一读。2、是的,她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她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引。(理解“盯着、自言自语”)3、是啊,她多但愿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主线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她的话,想对她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二)学习第三段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她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她。请人们读第三段。画出种葫芦人与邻居的对话。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懂得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同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她呢?(指名)是啊,这样可爱的小

9、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成果,每一种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庇护每部分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同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成果。4、分角色朗读对话?(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引,使学生得到再结识,再发明,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环绕学生据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五、拓展延伸。1、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据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由于看问题不全面而导致了不好的成果的事例。2、编一编:次年,那个人又种了某些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指引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她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明能力。)六、板书设计:14 我要的是葫芦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长虫、不治 变黄、落了(设计意图:板书是根据学生理解课文时出示的,这样能让学生懂得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