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 .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3923302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 .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2.2圆锥圆锥的认识教案6新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感知,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测量圆锥高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圆柱和圆锥形实物、三角板、直尺、扇形图片一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找生活中的圆锥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或小黑板板贴),展示各种形状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教师: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过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教师:谁能说一说圆

2、柱有哪些特征?抽学生回答。教师指着圆锥问:你们见过这种形状的物体吗?谁知道像这种形状的物体叫什么?(圆锥)谁能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图形?(楼顶上的铁架台是圆锥形的,建筑工地上的铅锤、圣诞节戴的帽子、铁路边上的煤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接着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物体。小结:像麦堆、谷堆、铅锤、帽子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板书:圆锥2揭示课题教师: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知道圆柱的特征,同学们,你们想认识圆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圆锥吧。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学生齐读课题。 点评:通过对已学立体图形的复习和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引入新知,用旧知引入新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

3、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实物感知,抽象图形教师:圆锥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圆锥仔细地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受并体验一下圆锥的形状。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圆锥的形状。反馈信息。抽生说出观察的结果。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曲面。圆锥的曲面和圆柱的曲面不一样,圆柱的曲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曲面展开后不是长方形当学生叙述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曲面时教师给予表扬。教师:还有补充的吗?教师:他的观点有新意,观察仔细。教师:这些圆锥形的物体怎样用图形表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帽子、铅锤、谷堆的图形。并在黑

4、板上贴出圆锥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像这种形状的图形就是圆锥。 点评:通过看、摸、说等体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锥的形状,初步建立圆锥的表象,从而为学生由形象到抽象奠定了认知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圆锥图形,有哪些相同点?这些圆锥的底面都是圆的,顶部都是尖的。教师:圆锥由几部分组成?能给各部分取名吗?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作好记录,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反馈:教师找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学生1:圆锥由两部分组成,有一个面是平的,有一个面是曲的。平的面叫底面,曲的面叫侧面。学生2:曲面最顶端

5、的部分是圆锥的顶点。学生3:圆锥和圆柱一样有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顶点和底面。表扬学生观察仔细。(2)认识圆锥的底面。学生观察自己桌上的圆锥,说说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圆锥的底面是圆形。底面圆心就是圆锥底面的中心。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圆心O。(3)认识圆锥的侧面。教师: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猜测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教师用课件演示,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学生观察展开图的形状,直观感知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学生动手做一做圆锥。操作:学生拿出准备的扇形图片,然后围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形状。学生通过操作制成一个圆锥,从而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4)引导学生探

6、究圆锥的高。教师:刚才同学们谈到圆锥也有高,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教师抽学生在黑板上标出高。可能有的学生认为母线是高,也可能有的学生认为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高。教师:到底圆锥的高应该在哪里?教师请持两种观点的同学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辩论,发表各自的见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圆锥的高是指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距离是指从顶点到底面的垂线段的长,从而找到圆锥的高。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锥的高。得出高的定义。板书: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教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圆锥的高有几条?学生可能会因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从而推断出圆锥有无数条高。也可能会说只有一条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形状,通过对

7、比找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垂线段只有一条,因此圆锥的高只有一条。(5)测量圆锥的高。教师:怎样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圆锥的高呢?小组合作,想办法测出圆锥的高。教师巡视指导。反馈:教师抽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高的测量过程。边测量边叙述。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可能测量的是顶点到地面圆周的长度,也有的学生可能把圆锥切破进行测量。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引导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都把圆锥形的物体剖开进行测量。但根据圆锥高的特点可对圆锥的高采用以下方法测量。测量高的方法:板书:(1)先把圆锥的底面水平放置。(2)用一块三角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用直尺竖直地量出三角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得到圆锥的

8、高。3小结圆锥的特征教师:谁能说说圆锥的特征?抽学生归纳总结。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只有一条高。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看、说、做、议、辩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探究活动,自主寻找圆锥的特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学得轻松,理解透彻。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1填一填(1)圆锥的高是()。圆锥有()条高。(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形。(3)下图圆锥的高是()cm。(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2小法官辨是非(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相等。()(2)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都有无数条。

9、()(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4)测量圆锥的高只要测出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就是圆锥的高。() 点评:在练习中,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圆锥的特征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作铺垫。同时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增强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同学们有收获吗?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全课总评: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教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大胆的猜想,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重视学生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

10、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3.1比例比例的意义教案新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西师版)六年级(下)三、正比例和反比例(1)比例的意义(P48P49)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3.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关键: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时间与

11、空间,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准备:本课教学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探索发现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教师提问复习。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4.52.7 106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4.52.7106二、新授教学(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例1各组竹竿长和测量的影子长记录如下:竹竿长(m)26影子长(m)

12、391教师提问: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测量的影子长和竹竿长的比是几比几?(3:2)第二组测量的影子长和竹竿长的比是几比几?(9:6)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5,它们的比值相等)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5,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32963揭示意义:像4.52.7106和3296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关键:两个比相等4练习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和9

13、15 (2)205和14(3) 和 (4)0.60.2和 5.填空(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二)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课件演示)1教师以3296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3 2 = 9 6外项内项说明: 3296也可以写成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4.52.7106610915 3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怎么指出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如: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四、巩固练习(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二)填空。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6:5和30:25的比值都是(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9和912 (2)1.42和710(3)0.50.1和 (4) 和7.51五、课后作业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2、3、4和6六、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321.5961.5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3 2 = 9 6外项内项32 = 96 也可以写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