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从鸡肋到美味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39230938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效管理:从鸡肋到美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绩效管理:从鸡肋到美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绩效管理:从鸡肋到美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绩效管理:从鸡肋到美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绩效管理:从鸡肋到美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绩效管理:从鸡肋到美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管理:从鸡肋到美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绩效管理:从鸡肋到美味又到财政年度的年末,除了要做会计结算工作外,公司经理和员工们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被他们称之为表演的绩效评价会议。由于人事部门的催促,主管们给员工每人发送一份评价表,待他们填好后,主管就表中内容同每人谈上15分钟,然后签上名。乌拉,问题解决了,纸面上的工作完成了,人力资源部也很满意,每个人又都从纸上回到现实中去。这一幕情景或许大家并不陌生。如今,曾被无数企业家奉为圣经的绩效管理,星斗移转中,反而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更有甚者,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在2007年初撰写文章,旗帜鲜明地批判“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但这些难道真的是绩效

2、主义自身的缺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饮誉北美的绩效管理专家罗伯特巴克沃专著绩效!绩效!绾慰计涝惫谋硐帧芬皇橹校颐强梢郧逦卣页霾庑侍獾母矗涸诩芾沓晌凹摺钡哪切笠担亲裱牟还且旎募芾砝砺郏侵室傻耐膊皇钦嬲募芾怼? 巴克沃先生认为真正的绩效管理“是两个人之间持续的沟通过程”,他从绩效主义理论源头上系统地阐述了绩效管理究竟是什么,如何进行绩效管理才可能创造出一种对管理者、员工和所在的组织都有帮助的绩效管理方法。巴克沃倡导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直接主管的沟通,是组织和管理者的高收益投资,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链式投资如同股市投资,在购买一只股票之前,需要系统研究目标企业的基本面,包括

3、财务状况、人力资源、产品特色等等,研究工作做得越充分,未来获得的收益也会越高。绩效管理也是如此,成功运用绩效管理的经理们都知道对绩效管理花点时间,是防止问题发生,提高绩效水平的一项高回报的投资。对组织、管理者、个人都有着明显的好处,起到“三赢”的效果。当然,主管投入的时间不应该花费在填表上,绩效管理本质上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工作职责和提高工作绩效问题持续进行沟通的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在协议中对期望员工完成的实质性的工作职责,员工的工作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以及清晰地说明工作绩效如何衡量等问题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合作双方必须要通过双向沟通明白

4、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合作伙伴。对主管而言,他们认为需要进行费力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员工是否按照他们要求的方式完成工作不放心。通过绩效管理就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主管意图,对经理而言,绩效管理是一种让员工完成他们工作的提前投资。通过绩效管理,员工们将知道管理者希望他们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样的决策,必须把工作干到什么地步,何时管理者必须介入。这将允许经理去完成其他更重要的工作,从而节省自己的时间,从日常事务中脱身,致力于更有价值的工作。如果下属出现工作绩效低下和重复犯错误的问题。绩效管理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错误的原因,很明显,错误不能自行消失,尽管绩效管理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它为去除其中大部

5、分管理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对员工,也有着明显的益处,由于绩效管理是一个主管同员工合作完成的过程,能帮助员工清楚他们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因此它能让员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业绩情况和工作现状的反溃退一步而言,即使没有绩效问题,绩效管理也能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绩效,这为员工提高技能提供了可能,并且很可能找到诸如原料不合适等之类阻碍绩效提高的原因。概括起来说,员工将会因为对工作及工作职责有更好的理解而受益。如果他们知道了自己的职责范围,他们将会在其中尽情发挥。当员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对公司成功的重要性,那么员工的士气和生产率将会提高。绩效管理就是要告诉员工这种关联关系。其实,类似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

6、外伺朗认为绩效管理毁掉了索尼的传统文化,失去了集团激情、挑战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这一类指责根本无从成立。他们出现的问题同绩效主义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恰恰相反,绩效管理对组织的贡献显而易见,如果组织内部及其下属单位的目标都很清楚,并且它们同每位员工的任务都相互关联,那么组织明显将会更有效率。以目标和标准评价法为考核评价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绩效管理在有些公司饱受质疑?巴克沃指出,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环节的错误理解是根源之一。在考核环节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是很多公司在实施绩效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这些公司的高层领导看来,绩效考核就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把员工分出三六九等的工具。在中层管理者眼里,

7、考核更是企业用来管制员工的工具。对他们来说,绩效考核仅仅是他们对员工要做的事,那么冲突将不可避免。其实,反过来,如果把考核看成是双方的一种合作、提高员工绩效的过程,将会减少冲突。绩效管理不是仅仅讨论绩效低下的问题,而是讨论成就、成功和进步的问题。重点放在这三个方面时,员工和经理是站在一起的。当员工意识到绩效管理是一种帮助而不是责备时,他们会更加合作和坦诚。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需要在考核的制度上作出相应的转变。绩效考核一般有三种方式,排名法、层次评级法、目标和标准评价法。在这三种方法中,排名法和层次评价法极为流行,特别是在管理理论西学东进的热潮中,中国企业管理人员对此如获至宝,权力掌控欲望强烈的

8、管理人员将其作为一种控制员工的高效方法。但排名法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初衷,并不值得提倡。它是根据一些设定的尺度(例如销售额、管理能力等)对员工相互比较,以确定某位员工是比他的同事好、相同还是差。排名系统可能会短期刺激一些员工更努力的工作,以取得头名。但从长期来讲,对组织是有害的。一位员工欲取得好的名次,只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造出高水平的绩效,这是管理者乐于见到,对组织绩效提升也多有裨益。遗憾的是,管理实际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并不多见。另一种途径是他们想尽办法压低同事的工作绩效,为他们工作设置障碍。显然,在排名系统里,由于参照标的就是同事,所以同事工作绩效低就意味着自己的高绩效。在

9、这种紧张的氛围里,团队精神往往被弱化,员工之间开始勾心斗角,互助合作也成为表面文章因为他们明白,帮别人就是损害自己的利益。长此下去,容易形成官僚化的文化,团队精神的丧失会渐渐侵噬组织的健康。与之相似,把员工分为A、B、C类的评级方式也有明显的缺陷。评级方式太过模糊,在计划绩效、预防问题和保护组织、发展员工方面没有什么作用。而且,评级的方式比较肤浅,虽然比较容易评价,但没有多少作用,甚至是负作用远大于正向效应。而目标和标准评价法是根据一系列事先同员工协商制定好的标准来度量员工绩效的方式。目标和标准评价法在制定目标阶段,需要经理和员工深入沟通,在执行和反馈时时,也需要双方的多次协调,这种建立在深入

10、沟通基础上的考核,有助于组织协调单位之间的工作,有助于使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的大目标相一致。当然,目标和标准评价法比评级法和排名法对经理和员工的要求都高,经理和员工都需要投入时间,但毫无疑问,这是最好的评价方法。把工资和绩效酬金分开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仅仅是完成了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绩效管理在帮助员工取得高绩效的同时也促进组织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另一个核心问题:绩效酬金的发放。从绩效管理理论诞生之日起,绩效酬金就一直困绕着管理界。它是一把真正的双刃剑,威力无穷。很多研究者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殚精竭虑,希望能设计出一种能够完全反映员工工作状况的考核标准,并依此为依据发放员工的工资。这看似很完美,

11、很美妙。但在不知不觉中,这种思维把绩效管理推向了深渊。管理者制定了标准,度量了员工的绩效,并根据每个员工的绩效支付工资。等于是对有些目标进行金钱刺激,也就是用排除法告诉人们,没有这种联系的目标是不重要的。例如,你可能鼓励员工以无情的方式工作,回避帮助同事或者回避那些同绩效工资没有联系但却很重要的的责任。换句话说,你制造了一种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局面,员工们忘记了他们的价值不仅来源于个人的成功,而且取决于他们对团队或者整个组织成功的贡献大校况且,没有一种度量单个员工价值的方法是完全准确和有效的。度量和评价总是容易引起争论,如果工资不同像资历这样的东西联系起来后,如果把评价和工资联系起来了,那就更依

12、靠评价结果了,争论变得更严重,很可能使经理和员工处于长期冲突的状态。由于联系的事项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原动力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影响了经理和员工共同努力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严重的是,经理为了财务指标控制费用,必须充当极力限制增长工资和充当工资监护神的角色。这将使管理者处于一种难于应付的局面。因为他们限制工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的员工不能超标或者是不达标。这样终会造成和员工之间的怨恨,严重影响经理的管理能力。针对此,巴克沃开出的解决药方是把工资和绩效酬金分开,这是唯一的方法。要把绩效管理工作看作帮助员工完成目标,得到额外奖金或得到提升的工作。要明白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帮助每位员工取得更好的成功

13、。按照这一理念,公司在制定薪酬政策之前,最好能够综合采用一些方法,例如借鉴美国NBA的方法,将报酬同团队或者公司的绩效联系起来,而不同个人绩效联系起来。还可以运用利润分享法。有时运用多种绩效管理方法会更好,这样比单一的方法更有效。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设定目标和标准的时候,应该确保这些标准尽可能地客观和可以度量,以减少争论。同时,管理者在绩效考核设立之初就应该规定加薪的标准。因此,在每年年初的时候每个员工都应该知道为了得到加薪和奖金,他或她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但千万不要把工资同评级或排名联系起来。先诊断系统再诊断个人假设管理者已经同员工讨论并制订好了他们的绩效计划。他们也都清楚他们应该干什么工

14、作和应该干成什么样。管理者也经常同他们沟通绩效问题,因此他们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信息。而且,也进行了年度绩效评价,并搞清楚了每位员工工作的好坏。但这还远远没有结束,绩效管理不仅仅只是如此,更需要在绩效好时搞清楚为什么会这么好,绩效差时为什么会这样差,并想办法多做一些能提高绩效的工作,少做一些对提高绩效不利的工作,这样管理才会形成一种闭环系统,真正让组织得到高额投资回报。因为,确切地说,绩效诊断就是管理者同员工一起确定他或她成功或不成功原因的方法。它可以并应该在绩效管理的各个阶段加以使用,并且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同员工保持一种合作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找到原因以便他们消除或克服之。在考虑个人绩效的影

15、响因素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考虑个人因素。例如,管理者都倾向于,经过良好训练、聪明、受到正确激励的熟练人员的工作绩效会很好。管理者很可能以效率最高的员工为榜样,将他或她的成功归究于一系列的个人因素。第二种考虑成功或失败原因的方法是不常见的。尽管我们曾经相信每个员工能控制他或她自己的命运或左右自己的成功,但个人因素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它们甚至都不是主要的因素。管理者必须考虑工作中的系统因素。当谈及系统时,是指那些员工不能控制的因素,有些公司可能会建立一些类似损害个人创造力的官僚工序。也许是员工得不到合适的工具或设备。更糟糕的是,可能是管理者将最优秀的员工放到了很差的系统中,导致他的绩效不佳。所以在

16、诊断绩效时,首先应该意识到绩效差距,搞清楚差距的性质和严重性,并找到这种差距可能的原因,包括系统和个人的原因。在次序选择上,一定需要先分析系统的原因,然后再分析员工的原因。当然,也有很多问题有多种原因:系统和员工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这个问题。绩效诊断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在绩效低下或者出现绩效问题时,通过设计出消除产生这种差距原因的工作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再评估一下问题是否解决了。如有必要,再从头开始。解决的过程应该做成文档。这就意味着保留有关管理者同员工进行沟通情况的记录,为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珍贵的资料。通过这种持续的、周而复始的绩效管理,可以在工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及其原因,这正吻合了绩效主义的最初面目:通过沟通防止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惩罚和责备。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在年末的绩效评价会议上,“表演”没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