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392302001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0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思维的含义(P3)(1)广义的思维:意识。(2)狭义的思维:理性认识。(“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2、思维的方式(P3)(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2)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思维的差异性(P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

2、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4、思维的共同特征(P4)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5、思维与实践的关系(P4)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第二框思维形态及其特征1、思维形态的

3、分类(P5)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2、思维的基本形态(P5)(1)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2)形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3、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P6)(1)抽象思维:基本思维形式: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

4、规律。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基本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4、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P6)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的不同用法(P8)主要含义范围举例规律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要把握科学研究的逻辑”“这是生活的逻辑”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规律)

5、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说的不合逻辑”“根据材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诡辩家逻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2、逻辑学研究的目的及四种用法之间的关系(P8)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3、逻辑学的含义(P8)(1)狭义的逻辑学:形式逻辑。(2)广义的逻辑学:

6、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辩证逻辑。(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4、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P9)(1)推理结构: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5、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P9)(1)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2)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3)论

7、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6、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P9)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P10)(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公式:A是A(3)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4)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

8、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5)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6)同一律的条件性: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P11-P12)(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公式:A不是非A(3)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4)要求:在同一时间、

9、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5)逻辑错误:“自相矛盾”(6)矛盾律的条件性: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P13)(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公式:A或者非A(3)基本内容:在同一

10、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4)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5)逻辑错误:“两不可”4、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与规律(P13)(1)基本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P10-P13合并概括)(2)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3)来源: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4)必要性:只有遵循

11、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第一框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P14)(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的含义(P14)(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2)不科学思维: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3、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P14)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

12、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4、科学思维的特征(P15)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第二框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学

13、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P16)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逻辑思维意义)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辩证思维意义)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意义)2、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P17)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从思想觉悟层面看)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4、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从实践层面看)3、总结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P17)(1)精神理想层面:(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2)思维工具层面: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3)世界观和人生观层面: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4)思想政治层面:(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第一框概念的概述1、属性(P22)(1)含义: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

15、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2)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的含义(P22)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3、概念的表达(概念与语词的关系)(P23)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4、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P24)(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5、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P24-P25)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