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地之中——解析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44KB
约4页
文档ID:391699743
天地之中——解析_第1页
1/4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天地之中,老家河南”一语成了河南全省频率最高的对外形象宣传什么叫天地之中”?为什么说大多数中国人的老家在河南?天地之中”,从方位上说,就是上天和大地的中间在人为万物之灵的宇宙间,天地之中的中”字指的就是人类于是居中为尊”就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观念古代天地人乃三才”的说辞,也许就是这样来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具有地域特征中字的起源地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据考证,五千年前人文始祖伏羲在河洛一带仰天俯地演八卦、画太极”,是肇造汉文中”字之始太极图形就是中字的最初写法殷商之前的先人们,把圭表这一天文器具叫作中”西周以后依据有飘带的中”字写法,又创造出了个专指圭尺的圭”字,而把中”字赋予了另外更多的含义其次,天地之中孕育了中国早在三皇五帝的邦国时代,开放富庶的中原是邦国联盟共主的活动中心在他们看来,要想统领四夷,就必须居天下之中”于是,他们就以中”观星量天,求得北极星为天中”,河南的嵩山阳城为地中”并且神秘地认为,天中与地中相对应的地方,就是王者与上帝通话以达君权神授”之地在此建都立国,就能号令四方诸侯,阜安万民这个建都立国的神圣之地,就是嵩山河洛一带的阳城、洛邑。

由中”与国”组成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洛邑),与四方”对称初义京师”的中国”又有多种引申,主要指诸夏列邦,即黄河中下游这一文明早慧、国家早成的中原地带,居四夷”之中西周时,中国”主要包括宋、卫、晋、齐等中原诸侯国,此义的中国”后来在地域上不断向四周拓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天地之中就是中国,或者说孕育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建国立都文明史,在河南境内延续了长达四千余年数千年来,华夏子族不但与涌入中原的四夷边民交汇融合,而且又一批批迁徙四方,和当地部族联姻交合,传播中”字文化由此大中华就形成了代代相传的根在河洛,老家河南”的理念再次,天地之中是内涵丰富的哲学理念受居中为尊的观念影响,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将中”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理念孔子所谓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反映出古人居中为尊的观念,强调为政以德才能像北辰一样居于中心位置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道学经典,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和冲气以为和”是其第一要义在道家看来,中”即为度”,要知止知足,行为要有节制限度,治国应该爱惜民财《道德经》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甚即贪淫声色,奢即糜烂生活,泰即豪华宫馆。

抛掉此三者,天下就风清政廉,社会自然太平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里首次把中”与庸”连为词组,提出了中庸”的概念,认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宋代理学家程颐给中庸”下的定义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强调不偏不倚的中”是永恒不变的定理孔子的嫡孙子思作《中庸》,集中论述中”的哲理,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要大力推广中和之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以求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协调发展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印度龙树祖师的中观论”和六祖慧能坛经”的中”化,融成了完全中国化的大乘禅宗它的核心观念是中道”虽然佛学各派对中道”的解释不尽相同,但都把它当作教派的最高真理,与真如、佛性并提中原不但是中国道、儒、佛三大教派的祖庭源头,也是三大教派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三者由于学术以中和”相通,彼此虽有纷争,但从未发生过宗教战争隋唐以降,三教的学者力推道、儒、佛合一”到了宋代,程颐、程颖二兄弟在嵩阳书院创立新儒学,集三教之大成,进一步突显中和理念,最终实现了三教合一中和”理念强调事物对立面的统一与平衡、复杂多样事物之间的统一与融合,认为由中”而致和”是万事万物生存发展的源泉。

要中和”关键是无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把握住度;要时中”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要和而不同”,多元一统以人为本是中和理念的根基正如《左传》上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孔子曰:仁者人也中和理念所体现的主旨,是他人至上,包容诚信、公平正义;追求的目标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数千年来,中和这一主旨和追求,已经沉淀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成了思想和言行的主导建筑学上的中轴对称,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音乐美学的声韵谐和,为人处世的宽厚包容等,无不闪烁着中和的魅力为什么叫“天地之中”在中国人的早期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之中心则在中国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登封一带,登封的嵩山是天地的中心中国早期王朝将这里作为建都之地,以象征皇权神授据统计,从周武王开始至清代末年,中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巡狩、祭祀、封禅嵩山的帝王就有72位以“天地之中”理念为动力,中国古代礼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均热衷于在嵩山建立核心基地,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历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类型的代表作品汇聚于此并得到了真实保留,具有很咼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