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俄罗斯航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11页
文档ID:391090175
俄罗斯航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_第1页
1/11

俄罗斯航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飞行家,是晚清至民国以来,国人对飞行人员的一种带有尊敬意味的称呼长久以来,中国人都有着一个“我欲乘风归去”的美梦这个梦,到底由一众航空爱好者发明成功了又溯大洋而来,传播于中国 于是,归去来一番,中国也有了自己的飞行家 1909年,“东方的莱特”、大飞行家冯如先生自制“冯如1号”飞机试飞,虽然在最后关头出点麻烦,但是中国人能制造飞机并驾机起飞还是让西方世界大为惊叹 6年之后,中国便出现了至目前为止经考证一致承认的第一位华人女飞行家:中华革命党飞行队队长谭根的妹妹,安娜・卢・比,自此,中国的天空之上开始有了女性飞行家飞翔蓝天的可能性,千秋飞天梦,一朝成真 引言 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是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完成的,但只是初步完成了航空生产体系建设,即飞机的配套生产和维修;而科研体系和航空工业管理架构的建立,已经无法得到苏联专家的帮助,是我们自己“摸索着”建立起来的因此,很多国防工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们非常想知道,俄罗斯和苏联是如何提出重大科研项目任务,例如,如何组织第三代战斗机的概念论证,如何确定战术技术要求、如何组织方案设计、评审、试验、生产、鉴定和部队使用的。

若想回答这些问题,一篇文章是不够的,作者试图以苏-27飞机的研制历程为主线,理清楚苏联时期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军用飞机的研制流程通过一系列专题文章将苏联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基础研究机构的组成和职责、设计局的组织架构和研制流程、设计局与军方、协作单位及批生产厂的关系等内容呈现给广大读者 如果是在苏联时期,这样的研究只能秘密进行俄罗斯/苏联的航空工业属于高端科研行业,保密性相当高许多研究机构、研究项目都采用代号,甚至飞机和发动机设计师的名字都是保密的笔者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期间,一位讲授飞机飞行试验的老师曾经在苏霍伊设计局工作多年据他介绍,苏联期间,苏联公民有三种护照:第一类是可以随便到世界任何国家,第二类只能到苏联的友好国家,如东欧国家,第三类护照是不能单独出国的,只能随团一起出国他在苏霍伊设计局工作期间所持有的护照就是第三类护照由此可见,当时想了解苏联的航空技术和知识是多么的困难 幸运的是,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保密制度松动,我们现在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俄罗斯学者、设计局的设计师,甚至于型号总师和总设计师大批苏联时期的航空技术专家、学者、官员及军方人士开始著书立说,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历史,尤其是有关苏-27飞机的研制历史。

这为我们研究俄罗斯/苏联航空科研生产体系创造了机会以此为基础,通过多年研究,逐渐对苏联的航空科研生产体系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写出来,以飨读者 第一篇:航空工业“统治金字塔”的塔尖――苏共中央“军委会” 问题的提出 2014年9月5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俄罗斯军事工业委员会(简称军委会)将在近期改变隶属于政府的地位,由俄罗斯总统直接领导军委会主席由普京亲自担任,该委员会将增设执行秘书一职,由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兼武装力量装备部部长鲍利索夫出任副总理罗戈津将任委员会唯一的副主席兼军事工业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董事委员会的主席 读者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成立军委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需要国家总统亲自担任? 在这篇报道中,这样描述军事工业委员会的职责:“目前,军事工业委员会是一家政府机构,就重大国防项目和计划进行决策,包括复杂武器装备的研制与批量生产、大型企业及国防工业各行业的现代化改造与重组、企业以及行业间的合作、国家武器装备计划和国防订货的编制军事工业委员会不得不解决与军事项目拨款和定价有关的问题,而这正是军方和国防工业存在利益冲突的地方 这短短几句话不能够让读者完全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军事工业在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军事工业中,航空工业又是重中之重。

为了了解俄罗斯航空工业体系,就必须了解军委会产生的原因,以及军委会与航空工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军委会的历史背景 苏联时期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多重领导体系问题这种多重领导体系“金字塔”的顶点当然是苏共中央委员会苏共中央是最后一层上级机关,他们做出的决定必须无条件地执行整个航空工业科研和生产管理机构的各个部门都处于中央领导框架内在苏共中央内设立有书记处,每一位书记都作为中央的特使分管一个领域的工作,在苏共中央内部设有分管“国防业”的书记一职在苏共“国防”书记领导下有三个办公室:国防工业领域发展问题办公室,国防事务办公室,国防建设问题办公室而管理国防建设问题的最高政府机关是国防委员会,它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组成按照地位国防委员会主席是政府最高领导人,即苏共中央总书记 军委会负责“照看”全苏联30个部中的8个部:航空工业部、机械制造部、国防工业部、通用机械制造部、无线电工业部、中等机械制造部、造船工业部、电子工业部随后又增加了一个部:通信设备部军委会管辖的某些军事装备样机的研制和使用接受国防部领导军委会机关所在地位于克里姆林宫,在这里每周都召开军委会全体会议 军委会的权力并不局限于生产,军委会成员包括科学院院长、苏联政府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空军司令、战略导弹部队司令、海军司令、防空兵司令,以及国防部主管新式武器的副部长。

从军委会的组成看,军委会主席的手上集中了巨大的权力:全部军工企业和四个军兵种但是,军委会的权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则是它的组成机构军委会无权自主发布政府法令,但是军委会机关负责起草、协调并商量好向苏共中央和部长议会提交的法令草案只有当苏共中央总书记和部长议会主席签字批准后,法令才具有法律效力,军委会内各部必须予以执行 苏共中央分管国防的部门领导及其机关并非完全放心军委会的工作,他们始终敏锐地跟踪着军委会的行动,防止任何多余动机和企图的出现,造成对整个中央权力的威胁在官方层面上,政治局和党的机关、财政部和计划委员会主席并不服从于军委会的决定军委会不能处置物资设备和财政拨款的分配,干部问题也不在军委会的职权范围之内,高级干部由苏共中央书记处任命地方用途”的干部应当由各部长指派,但需要国家、各州、边疆区和所在城市的党委同意 不管怎么说,军委会会议及其做出的决定还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会议上,生产和科研部门的领导们有机会详细阐述自己对新型武器和远景技术的观点各部长们则互相寻求帮助,必要时则求助于军委会主席,可以超出一个部的范围对设计方案、试验计划提出批评和建议 军委会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问题提交到国防委员会进行讨论,军委会所做出的决定,不需要花费新的财政预算,也不触动军委会全权范围之外领域的利益。

军委会的变迁及现状 2004年3月,普京第二次当选总统后,立即着手对国防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组:成立新的工业与能源部,负责国防工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工作同时,把原航空航天局的职能分为航天和航空两部分,成立联邦航天局和联邦工业局联邦工业局负责管理常规武器局、控制系统局、弹药局、造船局和航空局 2006年3月20日,普京任命当时的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为国家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此时的军委会与俄罗斯国防工业相关的各部门并非直接领导关系,而是一个协调机构,它与俄罗斯核研究局、俄罗斯航天局、俄罗斯联邦工业局协调工作成立军委会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控制俄军事工业集团及其发展项目,严格监控决议的执行情况但这种愿望并没有实现,突出问题是国防部长如何监督和控制工业部门国防部门作为订货方可以对产品的研制提出要求,但工业部门之间的协调无法插手,这是问题的关键!因此,俄罗斯军事工业仍然处于变革状态没有走上发展的正轨,俄罗斯政府并没有停止军委会乃至军事工业体制的改革步伐 普京卸任总统后,权力有所削弱,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改革动作有所收敛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一直致力于国防工业的改革2010年9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他本人担任俄罗斯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担任副主席。

该委员会由俄联邦政府管理升格为总统直接管辖这些任命意味着俄军事工业委员会“升格”,该委员会将直接受命于总统,有利于提高效率俄罗斯军事工业委员会“升格”后,通过直接对总统负责的方式更好地弥合政府、军方、企业及其他机构之间的分歧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将担任该委员会执行秘书 俄军事工业委员会是对重大国防项目和计划进行决策的政府机构,其职能范围包括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国防工业及大企业的改造重组、企业间合作、国家武器装备计划和国防订单等 虽然经过十多年近十次的调整和改组,俄罗斯国防问题专家和国防工业部门的管理层认为,目前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仍然不尽人意,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整与改组,但这不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问题 军委会的作用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朝鲜战争开始,在不到10年时间里,苏联从一个中等航空水平国家一下子跃升到世界前列,成为航空大国和强国有人归因于苏联从德国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二战结束后,苏联利用缴获的德国发动机、飞机及其设备,很快就造出来喷气式飞机但著名发动机设计师留里卡与飞机设计师苏霍伊紧密配合,也很快研制出具有自主产权的涡轮喷气发动机AL-1和喷气式飞机苏-9。

况且大家都知道,借来的东西用不长维持苏联航空工业高速发展几十年的动力应该来自其内部,最重要是其特殊的航空体制笔者认为,苏联领导人重视航空、懂得航空、亲自抓航空是苏联航空突飞猛进发展的第一要素专家负责制、型号研制竞争机制则是第二重要因素 在苏联,新机设计局采取总设计师负责制,如米高扬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伊留申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等是主要的新机设计局,他们负责设计最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留里卡设计局,克里莫夫设计局等是主要的发动机新机设计局这些设计局的总设计师都是由苏共中央任命的,设计局也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是一种无法估价的荣誉,可以流芳千古这些总设计师不仅是技术权威,而且拥有人事任免、财物支配、项目安排等权力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苏联总设计师制度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航空部部长戴门蒂耶夫试图将西蒙诺夫调到苏霍伊设计局担任副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来到克里姆林宫航空部长办公室,部长拿起话筒给总设计师苏霍伊打戴门蒂耶夫虽然很不喜欢苏霍伊,但很尊重他,内容是这样的:“巴维尔・奥希波维奇(苏霍伊),为向您推荐一位助手,一位很不错的年轻人”西蒙诺夫当时就站在部长旁边,克里莫林宫的通话效果好极了,他当时清楚地听到了苏霍伊的回答:“不,不行,我对他不了解。

一位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可以直接回绝部长的请求,可以看出苏联总设计师的地位航空部长没办法,只好给苏霍伊设计局的党委书记、第一副总师伊万诺夫下命令,才将西蒙诺夫送进苏霍伊设计局 第二个例子是在苏-27飞机研制过程中发生的由于AL-31F发动机迟迟达不到要求,使得飞机装备部队的时间一拖再拖当时的航空部长西拉耶夫十分震怒,在一次厂所协调会上,他指着AL-31F发动机的总设计师留里卡说:你们再不按期交付发动机,我就撤了你这个总设计师留里卡当仁不让,毫不客气地将部长给“顶回去了”:我的总设计师不是你给的,你也没有权力撤了我而且发动机拖延也不是我们的责任,而是涡轮叶片材料不过关 通过这两个事例可以说明,苏联的科研体制有其独特之处,也是航空科技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篇:多层次的俄罗斯航空工业研制体系 历史回顾之原航空工业部 第二次大战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苏联的科学技术规划中,航空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