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规范的发展历程 在新的形式下,电源的发展主要以静音、节能为主,下面我们通过目前市售中的三个电源的版本来告诉您应该购买哪种版本的产品 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新的主机板结构标准,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可以翻译为AT扩展标准,而ATX电源就是根据这一规格设计的电源与AT电源相比,ATX电源外形尺寸并没有多大变化,其与AT电源最显著的区别是,前者取消了传统的市电开关,依靠+5VSB、PS-ON控制信号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ATX类电源总共有六路输出,分别是+5V、-5V、+12V、-12V、+3.3V及+5Vsb ATX 12V 1.0标准(2000年2月) ATX 12V 1.1标准(2000年8月) ATX 12V 1.2标准(2002年2月) ATX 12V 1.3标准(2003年4月) ATX 12V 2.0标准(2004年4月) ATX 12V 2.2标准(2005年3月) 在我们目前的市面,主要有三种版本的电源,既Intel ATX 12V 1.3版、Intel ATX 12V 2.0版和Intel ATX 12V 2.2版,它们的变化是根据主流平台的发展而演变出来的。
● ATX 12V 1.3标准 Intel ATX 12V 1.3版主要是为了满足最初Intel的“奔腾四”平台,它旨在加强12V供电,同时增加了对SATA硬盘的供电接口,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 ● ATX 12V 2.0标准 与ATX12V 1.3版本相比,ATX12V 2.0版本最是明显的改进就是+12V增加了一路单独的输出,即采用了双路输出,其中一路+12V(称为+12V1)专门为CPU供电,而另一路+12V2则为其它设备供电 一个计算机的开关电源,+12VDC的输出如果是22A的话,这在安全方面是不允许的,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这方面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计算机电源的任何一路直流电压输出不允许超过240VA,而Intel希望的+12VDC输出要求达到22A,这已经超出了FCC对安全的要求,已经可以达到+12V×22A=264VA,已经远远大于了240VA的要求这在安全方面是不允许的 在这种技术背景下,Intel将ATX12V2.0版的+12VDC分成了+12V1DC和+12V2DC+12V1DC通过电源的主接口(12×2)给主板及PCI-E显卡供电,以满足PCI Express X16和DDR2内存的需要;而+12V2DC通过(2×2)的接口专门为CPU供电。
通过这样设计,就可以将240VA安全的问题科学解决在实际上,主板上的+12V1DC和+12V2DC在布线上也是完全分开的(通过验证电源是否是双路12V可以区分1.3版和2.0版的区别) ● ATX 12V 2.2标准 最新的ATX12V 2.2规范依然沿用了2.0规范中的双路12V输出设计,只不过是在部分指标上有了进一步提高主要改变有:增加了最新规格的输出规范并且给出负载交叉图、加强了3.3V与5V的输出能力、削弱了12V的持续供电能力等这些改变属于对2.0规范的一种优化:一方面,新规范制定了更高的功率,使电源能够满足大功率平台的需要;另一方面,新规范对于节能和环保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规范制定了更高的功率 2.2版中450W负载交叉图 为了满足新一代大功耗配件的需要,2.2规范中加入了450W的输出规范在负载交叉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新版本的450W电源,双路12V最大联合输出功率可以达到400W节能很重要 节能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与老版本相比,2.2版电源在效率要求上提高很多衡量一款电源是否节能,一方面要看电源的转换效率如何,另一方面,电源的待机功耗也很有意义 2.0版规范与2.2版规范中的效率对比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ATX 12V 2.2规范中改变最大当属电源在轻载时候的转换效率,而典型负载和满载情况下改变却是较少,这也说明,增加典型负载和满载情况下的效率比较困难。
误区:新规范真的是提高了12V输出吗? 为了更好地优化电源的输出,使电源更加节能,新2.2版电源降低了12V的输出(有部分厂商宣传新规范电源提高了+12V的输出) 同为350W下2.0版与2.2版的输出对比 通过对比图中大家可以看到,相对于老款规范2.2版本规范并没有将12V输出电流提高,反而是有所降低并且在3.3V与5V上有所提高事实正是这样,在ATX 12V 2.2规范中Intel并没有将12V持续输出电流提高,反而提升了3.3V与5V持与输出能力之所以会这样,这与未来SATA存储设备大面积普及以及CPU&GPU功耗降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说明那些宣称2.2规范是将12V电压提高的电源厂家是在欺骗消费者呢? 同为350W下2.0版与2.2版的电流峰值输出对比 通过对比规范中,350W下的负载交叉图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相比2.0版本虽然2.2版规范中将12V输出在最大输出电流上降低了不少,但在瞬间输出电流上确有很大提高达到了16.5A(12V2),之所以会有如此提高主要是考虑到Intel与AMD未来主流——多核心处理器高低搭配“单”“双”无忧——ATX12V 2.3标准 2007年4月3日,Intel发布了最新ATX12V 2.3标准,“沉寂”了一年之久的电源规范再次升级。
此次Intel发布2.3标准,主要是针对Vista系统带来的硬件升级以及双核、多核处理器的功耗改变 目前由于整合芯片组性能的不断提升,不少低端用户已不再将购买独立显卡作为首次装机的必要选择,因此选购双路电源产品有些“大材小用”这次Intel在ATX12V 2.3标准中推出了180W、220W、270W三个功率级别的单路+12V电源标准,为入门级用户提供了一个经济型的产品方案 此外在大功率电源方面,ATX12V 2.3标准给出的300W、350W、400W、450W功率级别都是为了支持高端Vista显卡而“生”而且对比2.2标准,2.3标准中的+12V1输出能力得到了提升,+12V2输出能力则下降了,直接反映出显卡功耗的不断提升与CPU功耗持续下降的“鲜明”反差 目前ATX2.3标准电源还未批量上市,只有个别几款“抢滩登陆”,所以建议想购买的用户再“持币待购”一段时间由于ATX2.3标准在双路+12V输出上相比ATX2.2标准进行了优化,为下阶段CPU、显卡等配件“量身订做”,更能对这些中高端新品的“胃口”所以笔者建议,要想搭配出一套具有不错升级潜力的娱乐型主机,购买ATX2.3标准电源将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平台寿命。
此外,由于ATX2.3标准又重新规划了单路+12V输出电源规格,这类产品肯定在价格上具有较佳的竞争力,配合单核CPU+整合主板使用“手到擒来”,无疑是下阶段入门级用户装机的明智选择 导购总结:历数Intel这三“代”ATX12V电源标准,每一代都是在某种硬件类型即将流行之前“恰如其分”地切入市场,可见Intel对市场动向的把握能力!随着Vista上市带给硬件市场的强力刺激,再加上双核处理器4XX、5XX元的迅速普及,Intel已经亮出“ATX12V 2.3标准”这把宝剑,全力以赴,“迎战”新PC平台对电源产品的“严峻”考验ATX 2.31版电源规范的具体内容 相比ATX 2.3版电源规范,ATX 2.31版电源规范具体改进内容有: 1. 将在ATX12V 2.3版规范上去掉PW-OK信号重新加回到ATX12V 2.31版规范当中在ATX 2.2电源中,电源PCB板上会有一个IC控制电路,并将开关线连接到机箱的开关上,它能为主机提供开机自检启动信号,即PW-OK信号(在AT电源中称为P.G信号)待机时,PW-OK电路向主机输出零电平的自检信号,主机停止工作处于待命状态受控启动后,PW-OK电路在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稳定后,再延迟几百毫秒由零电平起跳到+5V,向主机发出高电平的信号,通知主机触发系统在电源断电前自动关闭。
在ATX 2.3版电源规范中取消了PW-OK信号,简化了信号的匹配问题,这就降低了电源与主板的兼容故障几率,同时还简化了主板工艺需求,间接降低了主板的设计成本,不过却为电源效能带来了不良影响在主机启动时,由于没有了PW-OK信号,电源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5V电压从零上升到+4.75V,CPU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去等待根据Intel试验,电源PW-OK信号丢失后,会造成输出直流电的时间延长(从100%到95%要用1ms时间),而增大电源输出功率的损耗,因而在ATX 2.31标准中再次加入PW-OK信号,可以提升电源的效能 2. 对CFX12V的交叉负载进行一系列的调整由于ATX电源采用了交叉运行技术,因而是主变换电路、辅助电源配合工作,辅助电源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开关电源,只要ATX电源一通电,辅助电源便开始工作辅助电源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5V电压,为主板的“电源监控部件”提供工作电压,使操作系统可以直接对电源进行管理,以实现远程开机及电脑唤醒功能,另外就是输出电压为保护电路、控制电路等电路进行供电 如果可以让电源的负载变得更小,就可以改善电源的电压输出精度,还可以实现远程开机、远程唤醒、主板供电管理等带来的节能效果。
由于电源效能的提升,也使得电磁干扰更小,电源也更加环保为此在ATX 2.31标准中,Intel特别对交叉负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通过调整,使得交叉负载调整率有所提高其中最小负载部分调整最为突出,并通过对交叉负载的优化,从而使电源的输出电压更加稳定,这意味着PC用户能够更为自由地搭配CPU及显卡,而不用担心会出现兼容性或不稳定等问题3. 增加了RoHS环保标准和中国3C强制认证针对EMI(电磁干扰)电路所做出的规定在ATX电源上,3C认证主要考虑的是EMC电磁兼容性,与普通电源不同,3C认证电源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检测,因而电源中需要两路EMI滤波电路,其中一路在电源插座处,也称为第一级EMI电路,另外一路称为第二级EMI电路,其作用是滤除电网中的高频杂波和同相干扰电流,并将电源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减少至最低程度 对于PC电源而言,由于工作时会带来较大的电磁干扰,电磁辐射严重影响了PC用户的健康,为此各国相关机构对ATX电源提出了各种安全认证,并对ATX电源的抗电强度、EMI电磁传导干扰、温度、漏电流等提出了特别要求RoHS-2002环保标准(《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由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03年1月27日正式公布,规定针对电气设备中的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6+,多溴二苯醚PBDE,多溴联苯PBB等含量进行限制。
2.31版本电源外观参考标准 正是由于以上改进,促使Intel公布了最新的ATX12V 2.31版规范在新的电源规范发布之后,几乎同一时间,航嘉就发布了全球首款2.31版电源——航嘉 磐石400从电源的规格上看,这款产品几乎可以认为是一款“公版电源”,不仅在各路电流、电压等参数上与2.31版本规范中的350W额定电源参考标准完全一致,就连电源的外观规格上都达到了完全的相同ATX 2.31版电源规范的意义 从电源表面性能来看,ATX 2.31规范相对ATX 2.3规范而言,其功率的要求和接口标准几乎一样,但是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补充,针对交叉负载调整率的进步,将电源的制造工艺提上一个新台阶,减少了电源不必要的功率损失而将EMI电路纳入3C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