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785移相控制芯片应用方法的改进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390287868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CA785移相控制芯片应用方法的改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TCA785移相控制芯片应用方法的改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TCA785移相控制芯片应用方法的改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TCA785移相控制芯片应用方法的改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A785移相控制芯片应用方法的改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CA785 移相控制芯片应用方法的改进日期:2004-12-8 来源:国外电子元器件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 程学院 龙 飞 李晓帆 蔡志开 高奇峰 字体:大 中 小摘要:TCA785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一种性能优秀的移相控制芯片,该器件 具有温度适应范围宽,对过零点的识别更加可靠,输出脉冲的整齐度更好,移相 范围更宽等优点,此外,由于TCA785的输出脉冲宽度可以手动自由调节,因此, 该器件可广泛应用在晶闸管控制系统中。文章根据TCA785芯片的使用特点以及 在逆变器实际运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设计方法。关键词:TCA785;移相控制芯片;晶闸管1引言目前大功率

2、逆变电源的直流部分一般利用三相桥式整流方式来实现,可以采用全 控或者不控方式。全控桥式整流主要通过改变晶闸管触发相位的方法来调节直流 母线电压的高低,此时需要检测三相交流电压的相位以实现同步触发,这通常必 须使用专用的移相控制芯片实现。笔者在研制一台三相工频输入、输出为115V的3 0kVA舰用4 0 0 Hz中频电源的可控整流部分时,采用TCA785 芯片成功地实现了三相整流桥的移相控制。2 TCA785移相控制芯片简介TCA 7 8 5是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开发的第三代晶闸管单片移 相触发集成电路,与其它芯片相比,TCA 7 8 5具有温度适用范围宽,对过零 点的识别更加可靠,

3、输出脉冲的整齐度更好,移相范围更宽等优点。另外,由于 它输出脉冲的宽度可手动自由调节,所以适用范围更为广泛。TCA 7 8 5的基本引脚波形如图1所示。其中5脚为外接同步信号端,用于检 测交流电压过零点。10脚为片内产生的同步锯齿波,其斜坡最大及最小值由9、 10两脚的外接电阻与电容决定。通过与11脚的控制电压相比较,在15和1 4脚可输出同步的脉冲信号,因此,改变11脚的控制电压,就可以实现移相控 制,脉冲的宽度则由12脚外接电容值决定1,当选择双窄脉冲的驱动方式时, 12脚应接15 0pF电容。实际上,有几十个微秒的脉冲宽度即可使晶闸管正 常导通。3使用TCA 7 8 5实现相控整流 实现

4、三相桥式相控整流的一般方法是利用三相同步变压器从电源进线端引入三 路同步信号,这样,将同步信号整形后分别输到三片TCA 7 8 5 (编号为A、 B.C)的5脚,就能控制6只晶闸管,然后通过引脚复用即可实现双窄脉冲方 式驱动。双窄脉冲方式由于驱动脉宽窄,因而可以有效地减小驱动用脉冲变压器 的体积,防止磁芯饱和2。该方法的主电路及同步变压器如图2所示,三片T CA 7 8 5芯片的引脚与所控制的晶闸管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列。晶闸管通过一 个A/Y型同步变压器为TCA 7 8 5提供同步信号,当进线相序(如图2所示) 为正序A、B、C时,同步变压器的三个输出端所对应的中性点的实际电压向量 为 AC、

5、BA、CB,将AC接至 TCA 7 8 5 (A),BA接至 TCA785(B),CB接至TCA 7 8 5 (C),即可实现正序输入时晶闸管的同步驱动。 现以T5T1换流为例进行分析:T5至T1管自然换流点滞后于A相由负到 正过零点3 0,即TCA 7 8 5 (A)的15脚输出至少应该滞后于该过零点3 0,而电压AC由负到正过零点正好滞后于A相30,因而用AC作为T CA7 8 5 (A )的同步信号就可以实现最大范围的移相控制3。表 1 三片 TAC785 引脚及其对应的晶闸管TCA785 引脚晶闸管晶闸管 785 (A) 15 脚 T1T6785 (C) 14 脚 T2T1785 (B

6、) 15 脚 T3T2785 (A) 14 脚 T4T3785 (C) 15 脚 T5T4785 (B) 14 脚 T6T5 其它晶闸管的分析与此类似,即用相应的线电压代替相电压作为同步信号。图3 所示是一个周期的驱动时序。从A相的自然换流点开始,上、下桥臂晶闸管驱动 顺序分另U为:If133551和6224466。4 TCA785使用中出现的问题4.1电源进线电压的相序问题及解决方法 实验发现,如果直接利用同步变压器的输出作为同步信号,只能在一种输入相序(正序或者逆序)下工作,一旦输入相序接法改变,整流就不能正常进行。当输 入相序为正序时,根据前述接线方法,可以使相控整流正常工作,但是当输入

7、相 序变为逆序A、C、B时,TCA785 (A )的同步信号变为AB,TCA7 8 5(B )的同步信号将变为CA,TCA 7 8 5 (C )的同步信号变为BC, 而芯片的输出与晶闸管的对应关系不变,于是,此时上、下桥臂晶闸管的驱动顺 序将分别变为:5f5f3f3f1f1f5 和6f4f4f2f2f6f6, 而正确的驱动顺序应当为:1f1f5f5f3f3f1和2f6f6f4f4 f2f2o可见,实际的驱动顺序比正确的驱动顺序超前12 0,此时运行就 会出现故障。在实验中发现,当输入接成逆序时会出现一相进线没有电流的情况, 且装置启动时直流平波电抗器有振动,这在电源输出功率过大时会损坏晶闸管。

8、 实际上,由于三相全控桥式整流各管可以互换,因此通过改进同步信号获取电路 即可做到整流与输入相序无关,从而防止了相序接错损坏晶闸管的问题,同时还 可提高调试效率。通过分析发现,当输入为逆序时,接到TCA 7 8 5 (A)上 的同步信号应该是BC,而接到TCA 7 8 5 (B)上的同步信号应该是AB, TCA 7 8 5 (C)上的同步信号应该是CA,这正好比实际超前了 120, 因此,如果将同步变压器副方与TCA 7 8 5连接改为图4所示电路,并通过6 个常开节点的直流继电器将同步变压器与3个TCA 7 8 5的同步输入端相连 接,3个标为J1的继电器为一组,3个标为J2的继电器为一组,

9、每组继电器 同时打开或者同时闭合。那么,实现任何输入相序下整流控制电路触发脉冲的正 确顺序就只需要使J1与J2组中相位滞后120。的那一组导通来提供同步 信号即可。利用单稳态触发器7 4 12 1和D触发器可以构成相位鉴别与驱动电路4,其 电路连接方法如图5所示,图中,接到TCA 7 8 5 (A)上的两个继电器J1 和J2的输入端在经过削波、整形后可得到同步信号V1和V2,这可以通过 运算放大器实现。该检测电路各电压波形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如果用D触发 器的Q端驱动J1组继电器,而用Q非端驱动J2组继电器,就可以使TCA7 85得到正确的同步信号。应当注意的是:设计时要适当选择74121芯

10、片的 Rex t和Cex t外接电阻电容的参数,以使74121Q1非引脚低电平状 态持续时间小于D触发器的D输入引脚的持续时间,同时应小于同步信号周期的 16。由此可见,通过使用继电器选择正确的同步信号,可以实现整流相序的无关性。 4.2 TCA 7 8 5的过零点振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进线电流是一种不连续的兔耳状尖峰电流。当电源阻性负载较 重(阻性电流大于15 0A)时,由于需要大量的有功功率,因此该尖峰电流峰 值较大(如本装置尖峰电流峰值达到12 0A)。尖峰电流在电源进线电阻上会 产生一定的压降。该电流产生的压降与输入正弦波叠加后送到同步变压器输入 端,可作为同步信号提供给

11、TCA 7 8 5芯片。实验发现,该叠加电压在过零点 附近存在抖动现象。由于TCA 7 8 5对过零点检测极为灵敏,从而导致芯片第 10脚锯齿波斜边也发生抖动,这样,由输出反馈到11脚的控制电压即使没有 改变,TCA 7 8 5输出的驱动脉冲也会存在移相,引起的结果是进线电流峰值 变化很大,进而在直流平波电抗器上引起强烈的振动,甚至对电网造成冲击。解 决的办法是在进线处加上3个电感滤波,以平滑进线电流,滤除谐波。本装置取 7 5 口 H左右的电感,而同步信号依然从电网侧获取。实验证明:该装置会使电 流振动现象消失。4.3同步信号的整形从同步变压器过来的信号都是正弦信号,由于TCA 7 8 5是

12、利用检测过零点的 原理来实现同步的,因此,如果正弦波的幅值过小,那么,就不能提供清晰的过 零点,同时,电磁干扰也可能导致过零点检测错误,但是,正弦波的幅值过大又 会超过芯片的同步电压输入范围,所以应当将同步信号整形成方波,具体的整形 电路如图7所示。图7电路主要是通过6 8kQ电阻实现限流分压的,并利用D1、D2反并限幅 (管压降为1V左右)将以正弦波变为方波。本电源中,同步变压器的变比为 5.1/1,副边电压为75V,副边电压之所以选得较高,是因为正弦波幅值 越高,过零点处的斜率越大,二极管导通越迅速,输出越接近理想方波。但滤波 电容C1不可过大,否则会引起同步信号相位的偏移。5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大功率中频电源的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该中 频电源中,逆变环节采用的是电压型二重化叠加方式,因此,在利用整流环节实 现调压时,该环节的稳定工作极为重要。通过实验验证,通过本文所介绍的改进 方法,其中频电源工作正常,达到了预定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