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389404751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生态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生态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生态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生态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生态有机茶园创建 .- 1 -第二章建立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 .- 7 -第三章低产茶园、常规茶园改为生态有机茶园.- 10 -第四章生态有机茶园修剪技术 .-13-第五章茶园水分和土壤管理 .-16-第六章生态有机茶园施肥管理 .-20-第七章生态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 .-25-第八章茶园冻害预防和补救防治技术 .-30-第九章茶叶采摘和运输技术 .-33-浉河区茶事活动一览 .-37-浉河区主要茶树病虫害防治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1第一章生态有机茶园创建一、建设要求区位要求:交通便利,离茶叶初制厂的直线距离5km以内;规模要求: 1000 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开地条件和生态要

2、求:离公路干线500m以上,坡度在25以下,土壤pH值 4.5-5.5 。茶树栽种品种应为国家或省级无性系良种。生态有机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城镇,基地附近及上风口以及河道上游无明显和潜在的污染源,且土层深厚、养分较高,排水良好,起伏较小的坡地和能适于机械作业需要的地域。二、茶园规划建设新茶园前,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对生态有机茶园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制定出具体的发展和实施方案。1、道路规划。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臵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道路网。干道。干道是全园的交通要道,贯穿园内各作业单位,并与附近的交通公路等道路相衔接。路面宽 2-3m,能供汽车来往行驶。支道。宽 1-2m

3、,是机具下地作业和园内小型机具行驶的主要道路。- 1 -步道。宽 0.5-1m ,作为下地作业和运送肥料、鲜叶等物之用,与干、支道相接,与茶行或梯田长度紧密配合。2、水利规划。做好园区内排水沟、灌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排水沟设在茶园低洼处和道路两侧,防洪沟规划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蓄水池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一般每亩茶园建一个,规划在路边或距供水处近的地方,深宽度以每亩蓄水 - 立方米为宜;排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蓄水,以每隔一定距离规划设臵一个低于沟面5-10cm 的梯级小土坝为标志,一般规划在茶行上方。水沟的深宽度和水管的条数宜视需水量和排水量而定。规划要纵横有序,大小相通。隔离沟。在茶园上方与

4、山林交界处,横向设臵隔离沟,隔离雨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纵沟。顺坡设臵,可利用原有溪沟,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横沟。与茶行平行设臵。坡地茶园每隔10-15 行开一条横沟,使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将多余雨水排入纵沟。3、沼气池规划。沼气池是生态茶园建设的一项新技术。由于沼气用作制茶能源,沼渣用作茶园肥料,沼液既可用作肥料又可用来防治茶树病虫害,因此建立生态有机茶园需对沼气池建设做出规划。4、地块规划。 田地茶一般以不超过10 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m 为宜。种植沟行距为150cm,须深挖到- 2 -60-70cm,种植沟上梗面宽度必须达到60cm。茶苗种植方式多采用双株双行栽种方式。

5、坡地茶园还需要等高梯级设计,坡度15 度以上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最小1.5-2米,种植2 行茶树的应为3-4 米。5、生态环境规划。茶园建设还需做好生态环境的规划。重点做好茶园防护林带、遮荫树(经济林)、风景树木、果树、花卉等规划设计,以形成生态立体茶园,便于调节茶园综合生态链, 增强幼年茶园抗病害能力,提高茶园综合效益。同时茶园还可规划套种如花生、豆类等农作物。三、茶园建设1、整理基地。 我区田间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9 月份作物收割完毕后就应该开始准备茶园开垦工作。山坡茶园在9月后及时砍掉杂灌开始准备茶园的建设。坡地茶园建设: 首先清理地面上的树木、竹子、小灌木、乱石、土堆等;

6、然后初垦,开垦深度应在50cm以上。除尽树根、杂草、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应在30cm以上。田地茶园建设注意以下几点:清沟排水。 挖防洪沟、 排水沟, 将田间的水分充分排除。清理杂物。待农田排水完毕,清理农田的杂树、荆棘、乱石等,但是田内或者周边有大中型树木必须保留。- 3 -消毒农田。 先对农田进行耕理, 将土壤露于太阳下暴晒,随后进行消毒管理,防止茶苗栽种时染上病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进行道路、水利等设施建设。2、抽槽建园 。最佳建设时间在10 月至 11 月份。开挖种植沟前宜先用石灰粉划线,然后按规格、顺序开挖。第一步开垦种植沟,开垦前首先将表土层、杂

7、草、腐叶等肥力较高的表土层约 5-10cm 开挖作基肥堆放在不影响开垦种植沟又利于填回沟底的一侧。 示意图如下:从第一行至第二行,每开挖好一条茶沟则回沟一行,可以较好地解决泥土堆放难的问题。种植沟行距为 150cm,必须深挖到 60-70cm,种植沟上梗面宽度必须达到 60cm(不是- 4 -梗底的宽度),禁止不挖直接在种植梗面堆土。四、茶苗栽种茶苗一般在惊蛰至春分之间栽种,不要太迟,否则会影响成活率。茶苗行距1.5cm,株距 33cm,丛距(小行距) 33cm,使之整齐美观。栽植要求:即时、沾浆、定植、浇水、封土、定剪、盖草。1、即时 : 茶苗要即起即栽,尽量缩短茶苗存放时间,减少茶苗体内水

8、份损失,特别是外地调运茶苗,到后及时卸车,苗根向下平摆洒水,不要堆压,及时栽植。2、沾浆 : 搅拌好泥浆, 泥浆浓度以把茶苗根部沾上泥浆,又能使侧根舒展为标准。3、定植 : 要按行株距标准进行定植,定植时茶苗要大小分开栽植,每穴2-3 株,田改茶一般基深10cm,达到根系舒展、栽直、栽实。4、浇水封土 : 浇透定根水。浇水后土壤下沉,再用细土封满,压实。5、定剪:离地 15cm以上部分剪除, 减少上部水份蒸发,有利于根部生长及侧枝萌生,提高成活率。6、盖草:茶苗周围15-20cm 要盖草,每亩400 斤,利于保墒,稳定土壤温度,减少杂草生长,防止土壤冲刷。五、茶苗栽后管理1、浇水管理。新栽茶苗

9、对茶田水份要求特别严格,旱- 5 -时需及时浇水,特别是栽后两个月内和伏天遇高温干旱,应及时浇水,遇阴雨天应及时排水,茶树最怕渍害。2、间作除草。在距茶苗 15-20cm 处可间作高杆作物(如玉米、高梁) ,增加茶农收益,对茶苗起遮荫作用。发生杂草时要浅锄除草,切忌不要伤及茶苗根部。3、修剪与防虫防病。茶苗在立秋前长到 25cm 以上时,可进行定型修剪,剪去 25cm 以上部分,利于增粗发新枝,注意防治病虫害。4、适时补栽。 补栽时间是晚秋与早春,注意补植同品种、同龄茶树,在缺苗处挖好穴,将苗带土块移栽。- 6 -第二章建立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是利用茶树耐荫、喜漫射光的特

10、性,创造一种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 既充分利用光照、土壤、养分、水分、能量和不同类群的生物,又能使其在较适宜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发育,发挥了最佳的生物、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一、营造防护林带对于冻害、风害等不严重的茶区,以营造经济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为主,在茶园四周、陡坡地、山顶等部位种植。先期建设的有机茶园要与常规茶园之间保持9m 以上的隔离林带。可选用速生、防护效果大,适应当地自然条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如杉树、马尾松、广玉兰等。防护林主要用于挡寒风,抗御自然灾害发生,还应设主副林带,在挡风面与风向垂直,设主林带;在茶园沟渠、道路两旁种植树种作副林带。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一般为林带高度的l5-20倍,即树高 20m,按300-400m 安排一条主林带,种植2-3行,行距 2-3m,株距l-l.5m ,三角形排列。二、种植遮荫树目前,我国茶园遮荫树种有林木和果树两大类,如合欢、- 7 -相思树、泡桐、马尾松等林木,李、枇杷、柿、板栗等果树。而适宜在茶园中种植的树种应是:树体高大, 分枝部位较高,枝叶分布适中,秋冬季落叶,根系分布在土层50cm 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