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38937516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单元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第一课时:众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能

2、初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3.能够运用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分析,做出决定。4.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师: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这两个统计量,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众数。(板书:众数)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众数,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二、创设问题情境,认识众数1.

3、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提问:我们选出的队员身高比较均匀才合适,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1)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 的比较合适。(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 比较合适。(3)身高是1.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 左右比较合适。老师指出:用平均数、中位数描述,不能很好地反应身高的集中趋势,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就是众数。上面这组数据中,1.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4、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总结并指出:我们所学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但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数起分水岭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的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一般反映集中水平。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此题中位数是5.0, 从数是5.1,在这里用众数表示全班同学的平均视力水平比较合适。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

5、题。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2.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五(1)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和87,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分和87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3.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题。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由于平均数是2600,中位数和众数都是xx,所以用众数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因为它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

6、。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五、作业:完成教材第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教学反思: 众数是课标教材新增内容,由于以往关注研究得较少,致使今天的教学举步为艰,对个别习题结果的评价更是模棱两可。唯一让我安心的是学生们都掌握了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会正确地确定众数。而开学初教研员所作报告中已提早告知,中位数和众数已经在新修改版课标中删除,所以考试中练习的难度

7、不超过例题。是什么问题困扰着我与学生呢?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苏教版教学内容:P74-75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教学过程:一、回忆铺垫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从图

8、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学习例题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xx年哪个月的

9、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

10、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

11、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第二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内容:P77-79统计练习十三2-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

12、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二、综合练习1.出示P77第2题(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xx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xx呢?(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xx年与xx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

13、么?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3.独立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

14、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四、全课总结1.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第三课时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第727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学准备:篮球、足球、排球各4个,四把米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知识来球,有兴趣吗?二、引导探究1.提问: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

15、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高度?(板书:反弹高度 下落高度)2.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预设问题: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三、带着问题实验操作1.学习书上示意图,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集体交流并板书: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落:注意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观察,记号,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数。计算并小组讨论。2.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3.实验操作。4.计算。5.小组讨论。(提示:把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化成小数比比看)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四、第二次合作实验1.学生再次合作作实验。2.计算结果3.讨论4.集体讨论后小结: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五、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