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389299418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A. 速率B. 位移C. 力D. 加速度【答案】A【解析】位移、力和加速度都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是矢量,只有速率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A 正确2.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两以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A. 亚里士多德B. 伽利略C. 牛顿D. 胡克【答案】B【解析】【详解】A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B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理论内部存在矛盾,通过铜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运用数学演算,得到自由落体

2、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创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B正确;C牛顿发现了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C错误;D胡可发现了胡可定律,D错误。故选B。3.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细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B.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成质点C. 研究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D. 研究地球公转规律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答案】D【解析】【详解】A、B项:质点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抽象的点,是实际物体的理想化模型只要物体

3、的大小形状不影响研究的问题,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所以不能说“只有细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故A、B错误;C项:因为有大小才可能自转,而且地球表面线速度的大小跟地球半径有关,所以研究自转时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D项:地球的大小比公转轨道长和公转半径小的多,不影响对公转运动的研究,可看作质点,故D项正确4.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vt图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在02秒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在02秒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在24秒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在24秒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图线,根据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质点的运动规律解:A、02s

4、内,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C、24s内,速度随时间不变,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数能力,会根据图线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题5.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刹车测试中,初速度为18m/s,经过3s汽车停止运动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电动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A. 3m/s2B. 6m/s2C. 15m/s2D. 18m/s2【答案】B【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有:v=at,所以汽车的加速度:,故选B.6.汽车速度计不能显示车辆运动的方向,那么

5、它显示的是什么呢?关于图片说法正确的是()A. 显示的是汽车平均速度的大小,数值为90km/hB. 显示的是汽车瞬时速度的大小,数值为90km/hC. 显示的是汽车平均速度的大小,数值为90m/sD. 显示的是汽车瞬时速度的大小,数值为90m/s【答案】B【解析】【详解】汽车速度计显示的是行驶过程中每个时刻的速度,所以为瞬时速度,图中数值表示的是90km/h,B正确,ACD错误。故选B。7.从离地面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此过程中( )A. 小球通过的路程是B. 小球的位移大小是C. 小球的位移大小是D. 小球的位移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答案】C【解析】【详解】小球以初

6、始状态到末状态位移为,方向向下,路程为,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8.胡克定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于1678年发现的。实际上早于他1500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教育家郑玄就提出了与胡克定律类似的观点,他在为考工记弓人一文中“量其力,有三钧”一句作注解中写到:“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驰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郑玄的观点表明,在弹性限度内()A. 弓的弹力与弓的形变量成反比B. 弓的弹力与弓的形变量成正比C. 弓的弹力与弓的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D. 弓的弹力与弓的形变量的平方成反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明

7、显地揭示了弓的弹力和形变成正比关系。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9.短跑运动员在100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s末的速度是8.7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3m/s,此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是()A. 9.5m/sB. 10.3m/sC. 9m/sD. 10m/s【答案】D【解析】【详解】运动员整个过程中的位移为100m,所用时间为10s,故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A、B、C三个物体从同一点出发,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三者的位移不相等B. A物体做曲线运动C. 三个物体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 三个

8、物体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详解】ACD由图看出,三个物体的位置与末位置都相同,位移x相同,运动时间都是,而平均速度,可见,三个物体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即故AD错误,C正确;BA的位移图线是曲线,但并不表示A做曲线运动。由斜率看出,A的速度先正后负,说明A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运动,做的是直线运动。故B错误。故选C。11.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根据给出的初速度v0和加速度a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 若v00,a0,则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B. 若v00,a0,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小C. 若v00,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D. 若v0

9、0,a0,物体速度一定越来越大【答案】D【解析】【详解】A因为v00,a0,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物体是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A错误;B因为v00,a0,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是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B错误;C因为v00,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物体是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C错误。D因为v00,a0,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是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D正确。故选D。12.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利用直尺测量反应时间。甲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尺的准备,从他看到乙同学放开直尺开始,到他捏住直尺为止,测出直尺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20cm。则这次测量出甲的反应时间是(g取

10、)()A. 0.02sB. 0.2sC. 0.14sD. 0.1s【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意,在反映时间内,木尺下落的高度H=20cm,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得t=0.2s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全对得满分,不全对得2分)13.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取10m/s2,该物体()A. 第1s末的速度大小为5m/sB. 第2s末的速度大小为20m/sC. 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5mD. 第3s内的位移大小为为25m【答案】BCD【解析】【详解】A第1s末的速度大小为A错误;B第2s末的速度大小为B正确;C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C正确

11、;D第3s内的位移大小为D正确。故选BCD。1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那么在任意1s内()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3倍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末速度大3m/s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3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6m/s【答案】CD【解析】【详解】A加速度为3m/s2,物体的末速度不一定等于初速度的3倍,比如初速度为1m/s,1s后末速度为4m/s,A错误;B物体这一秒的初速度和前一秒的末速度是同一时刻,速度应相同,B错误;C由可知,加速度为3m/s2,任意1秒时间内,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3m/s,C正确;D任意1秒内的

12、末时刻与前一秒的初始时刻相隔2s时间,则速度的变化量大小说明物体这一秒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6m/s,D正确。故选CD。15.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为v1,经过t时间后速度变为v2,位移为x,则物体在()A. 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一定是B.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C. 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是D. 这段时间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一定是【答案】AB【解析】【详解】A在t时间内,位移为x,则平均速度为A正确;B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故有B正确;C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C错误;D物体做

1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D错误。故选AB。16.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关于这个质点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t=2s时质点的位置在x=16m处C. 质点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方向沿x轴正方向D. t=2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沿x轴正方向【答案】BD【解析】【详解】A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结合对比可得,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4m/s2,方向沿x轴正方向,AC错误;B将t=2s代入解得x=16mB正确;Dt=2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方向沿x轴正方向,D正确。故选BD。17.竖直升空的模

14、型火箭,其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0mB.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20mC. 火箭经过6s开始下落D. 火箭从2s末开始下落【答案】BC【解析】【详解】A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即为运动过程中的最大位移,由图可知当速度等于零时,位移最大,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A错误,B正确;CD06s内速度为正,即一直向上运动,6s末速度为零,即到达最高点开始下落,C正确,D错误。故选BC。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空2分,共14分)18.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从A点开始每5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各个计数点与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该物体运动时,接通电源和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2)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_s;(3)从相邻计数点间的间隔可判断出,小车运动的速度_;(选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4)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