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389297642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市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 一 历 史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卷(单项选择题)本卷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距今约7000 年至5000 年前,仰韶文化点亮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这主要表现在 A. 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B. 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 以粟等为主要农业栽培作物 D. 黑陶作为代表性器物2.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

2、发展的倾向,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对材料中“新的历史时代”理解准确的是 A. 开启了王位世袭制 B. 创设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统治 C. 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D. 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留下很多成语典故,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与图1所示事件相关的历史典故是 A. 三顾茅庐 B. 赤壁之战 C. 走马观花 D. 草木皆兵4. 科举制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从而在社会阶层间出现等级中的升降、贵贱间的对流,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材料主要阐述了科举制 A. 动摇了统治根

3、基 B. 增强了社会的阶层流动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蚌埠市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 共6 页)5. 表1 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表1时 期赋税制度内 容北 魏租调徭役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隋至唐中期租庸调制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唐中后期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 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B. 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C. 农民负担不断加重 D. 政府赋税剥削沉重6. 图2 所示是宣化(今河北张家口)辽墓中的壁画散乐图,图中人物服饰采用宋制。辽朝政府坚持契丹人和汉人的服饰、发饰并存,采用“北班国制,南班汉制,从其便焉”的原则。这反映

4、当时辽 A. 儒家治国的理念 B. 因俗而治的特点 C. 全面汉化的政策 D. 打击了割据势力7.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描写明中后期的徽州“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转他郡粟给老幼,自桐江,自饶河,自宣池者,舰相接肩相也。中人之家,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A. 生产关系根本变革 B. 宋明理学强化伦理道德 C. 社会经济多元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8. 观察表2,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当时表2 1573-1620年中国丝绸、茶叶产销总量商 品出口量总产量占比丝 绸约7000 万匹约1.5 亿匹46%茶 叶约3亿斤约4 亿斤75% A. 深度卷

5、入世界市场 B. 闭关锁国政策成效初显 C. 农业主体地位丧失 D. 部分商品海外市场广阔蚌埠市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 共6 页)9.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官员赫伯特说:“推翻清朝并非我们的兴趣,当我们向北京进军时,我们真为我们的行为担心,若随之发生的无政府状态,我们的贸易和茶叶都将化为乌有。”这表明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意在 A. 维持并扩大对华殖民贸易 B. 以经济利益诱惑清廷屈服 C. 强迫清政府允许公使进京 D. 借助太平天国向清廷施压10.中国近代史上曾先后出现八首国歌,其一写道“寰球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国歌 A. 推动

6、旧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 生动再现民生主义的内涵 C. 表达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愿望 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1.某次活动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同俄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次活动可能是 A. 八七会议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古田会议12.1945 年9 月5 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取得反帝斗

7、争的彻底胜利 B. 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 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 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13. 图3为1945 年中国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良民”塑像,画面显示了当时国统区的“良民”标准。该漫画反映了 A. 侵华日军的奴化教育 B. 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C.普通民众的愚昧无知 D. 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14.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粮食会议召开,决定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 年9 月起开始对棉布、食用油实行凭票定量供应,城乡百姓使用布票、油票。这一举措 A. 为了稳定物价打击囤积居奇 B. 为了抗美援朝筹措物质 C. 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表现 D

8、. 为了土地改革顺利开展蚌埠市高一历史试卷第3页( 共6 页)15.“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全面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错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实现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16.图4 反映了 1990年以后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的变化情况,这主要得益于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C.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理念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第卷(材料解析题)本卷共3 小题,第 17 题18 分,第18 题 16

9、 分,第19 题 18 分,共52分。17.(18分)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交融、国家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

10、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摘编至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蚌埠市高一历史试卷第4页( 共6 页)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

11、。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1)根据史料一,概括清朝在边疆治理和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12 分)18.(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

12、史纲要(上)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而更趋扩大。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工业发达的过程,也是扩大国外市场的过程。他们通过不平等贸易,实行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掠夺,一个囊括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形成。吴于廑大学世界历史地图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强是如何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8分)蚌埠市高一历史试卷第5页( 共6 页)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8年红四军在朱德、陈毅指挥下,于龙源口歼灭进攻之敌千余人。此后,井冈

13、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这个决议进一步总结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摘编自央视国际网络材料二 1978 年之后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探索中提出什么思想? 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7 分)(2)材料二中所述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始于党的哪次会议? 概述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6分)(3)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格中中共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名称。(5 分)领导人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