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

上传人:工****全 文档编号:389297526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 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1 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具体指导下,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一、今年以来工作指标及所做重点工作 10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0.7%,居全省第二位。60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总数达118家,首次突破100家。10月份,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86亿元,居全省第9位。20-年全市RD经费15.2亿元,较上年增长7.5%,居全省第10位。RD占GDP比重为1.35%,较上年度提高0.01个百分点,居全

2、省第9位。获省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一)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是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完善市科技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二是举办读书班,认真学习选编纲要,开展专题学习研讨5次,到-县板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9篇,认真开展调研成果交流,局领导班子成员到党支部、党小组讲专题党课。四是开展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坚持眼睛向内,相互咬耳扯袖。融合推进专项整治、集中治理和专题整改,制定完善领导班子和成员问题、任务、责任、标准四清单,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五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

3、态化制度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 (二)着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一是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已于20-年12月1日实施。二是出台淮南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三是突出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主题,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17场次。四是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组织各类政策宣讲会、产学研用对接会、银企对接会等16场,服务企业600余家,发放政策汇编等资料20-余本。五是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制定完善安徽省淮南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 (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四大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

4、高新区及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势头良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全省第一位次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毛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核工作已通过初审。二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20-年度全市184家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共计32944.81万元,减免税额8236.2万元。审定20-年度科技创新政策兑现资金3596.9万元,其中市本级承担2605.6万元,县区共同配套承担991万元,即将兑付。三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获批6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18家。四是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新认定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纳入局权力清单范围,简化办

5、理流程,营造良好引智环境。 (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一是10月,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16件。截至10月份,我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86亿元,居全省第9位。其中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35亿元,居全省第7位。二是新增市级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备案众创空间2家。 (五)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138名,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村162个,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全覆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5场,培训人员1500余人,帮扶贫困户2436户,推广实用技术62项,推广新优品种42个。二是深入推进定点帮扶寿县瓦埠镇铁佛村双包工作,实现脱贫240户493人,贫困发

6、生率由7。94%降至0.36%。 (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认真学习,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二是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系列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三是开展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推进省委巡视我市和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四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组工作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召开20-年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暨作风效能建设工作会议,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五是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二、存在问题不足 主要表现在:全社会RD投入水平偏低,产学研结合紧

7、密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够畅通,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企业能力相对薄弱,少数党员干部精神状态还不够振奋。原因分析: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经营环境发展变化,我市大多数企业注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研发投入增长乏力;创新型龙头企业缺乏,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多停留在个别项目上或临时合作上,没有形成长期稳固的结合;创新型人才队伍不足,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非常匮乏,特别是缺乏创新型企业领袖和企业家,相当数量的企业决策者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不强,载体专业化程度不高,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的能力较弱。 三、20-年科技创新工作谋划安排 20-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聚焦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创新驱

8、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阵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RD占GDP比重达到1。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亿元。 (一)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开展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着力推动科技界作风学风转变取得新成效,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启动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大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落实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二)着力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按照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

9、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具有淮南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加快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任务。 (三)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形成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积极培育高精尖科技创新企业,推进省级生物及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矿用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 (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载体建设。推进国家高新区、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安理

10、大科技园建设。建立大院大所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共新中国成立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各类省、市级研发平台。 (五)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众创空间等人才创新载体,推进院士工作站等建设,完善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机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培育一批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勇于创新的创新型企业家。建设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 (六)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互动融合,加快建设一批以成果转移转

11、化为主要内容、专业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奖项目进行奖励。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吸纳技术,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亿元。落实科技成果登记制度,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50件。打通科技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对接通道,组织企业参加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 (七)着力推进科技惠民工作。进一步推深做实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贫困村全覆盖工作,争取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10个,开展技术培训指导100场次,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全面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发展。鼓励科技特派员开展创新创业示范,培育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

12、地10家。提升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水平,推进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寿县迎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壮大果蔬水产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潘集农业科技园区,争取迈入省级队。大力提升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水平,实施生态环境应用技术研发项目;推进毛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核工作,确保通过科技部复核验收。 (八)着力提升科技系统工作能力。提升全市科技系统学习力、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加强学习和调研,打造一流的科技管理部门。深化县处级领导干部、各科室对接服务基层制度。特别是针对重点目标任务、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及时掌握信息和跟踪推进。 个人乡村振兴专干年度工作总结2 今年以来,-党委

13、、政府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以争创国家级生态镇和省级旅游强镇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工业强镇、生态靓镇三大战略,坚持把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里子工程来抓,擦亮生态旅游新面子,以-、-等村为突破口,以-省道和-路沿线为着力点,倾力打造休闲乐园、生态小镇。 一、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 (一)突出三项措施,狠抓推进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全员有责。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管区主任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将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工作有目标的整治格局,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搞好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公开栏、宣传

14、车进村等多种方式宣传,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印发宣传材料600多份,悬挂横幅5条,利用宣传车在镇驻地及各村巡回宣传67车次,提升了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了镇村干部群众群建共建的浓厚氛围,共出动2100余人次,清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100余吨。抓好监督考核,全面开展。成立由副书记任组长的环境整治督察小组,每周对环境整治情况进行调度,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及时教育,及时整改。制定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严格兑现奖惩,将各村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村年终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加大考核分值,并与绩效工资挂钩,村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主动提升标准质量,加快全面整治工作推进落实。 (二)、突出三个重点,生态

15、乡村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在全镇开展了镇村环境集中清理整治活动,抓好村庄街道的硬化、净化、亮化工作。全镇共出动垃圾车220台次、铲车90台次,拆除私搭乱建、占道经营106处,建立管理整治长效机制;投资20多万元,在镇驻地与334省道交汇的东西出口,高标准规划建设标志性景观小品2处,栽植绿化苗木20-余株,打造魅力-第一印象;在镇驻地北建设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的垃圾压缩中转站,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问题,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二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围绕生态旅游抓调整,统一采购樱桃、核桃、柿子、山楂等苗木 万株,新发展林果面积 亩,全镇林果总面积达到 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 %;全力打造范世山樱桃旅游观光园与凤凰山百果谷,形成东西两翼观光采摘旅游格局,目前已完成投资90万元,整修道路12.5公里;聘请专家新规划谷坊、塘坝等小农水工程15处,总投资27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小农水工程5处、石砌河道1000米;在-等精品观光园区,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和旅游道路建设,目前完成投资-余万元,建设农家乐7家,新建停车场4个,整修道路10公里。 三是突出社区建设,益于群众惠泽民生。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努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20-年计划投资-万元,在-社区和-社区高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