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J社区“促进青少年成长”服务项目设计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389296977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BJ社区“促进青少年成长”服务项目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LBJ社区“促进青少年成长”服务项目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LBJ社区“促进青少年成长”服务项目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LBJ社区“促进青少年成长”服务项目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LBJ社区“促进青少年成长”服务项目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BJ社区“促进青少年成长”服务项目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BJ社区“促进青少年成长”服务项目设计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BJ社区“促进青少年成长”服务项目计划书LBJ社区情况简介: LBJ社区是我国某城市于2000年开始建立的社区,社区建成至今,社区内青少年人口与日俱增,总人口数(10周岁到18周岁)占到社区人口总数的25%,如何为青少年成才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成为社区建设的重点问题。 本服务项目计划书以建设良好社区环境,促进青少年成长为目的,对青少年社区文化建设做出系统规划。 项目背景:LBJ社区内青少年总人口数(10周岁到18周岁)占到社区人口总数的25%,如何为青少年成才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成为社区建设的重点问题。但传统行政思维指导下的青少年工作重心主要聚焦于学校、家庭等维度,较少强调其他社会力量的责任

2、和承担。而随着单位制度在社会转轨中逐渐消融,日益发育成熟的社区成为继学校和家庭之后,青少年活动的又一场所,青少年的社交学习、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等各方面活动都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加之青少年的需求在物质不断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样化,以学校教育为主的青少年工作方式,已不足以承担青少年发展的要求,而且也很难将工作覆盖到每一名青少年,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何在青少年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社区功能日益完善的社会中,找到一种崭新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模式是非常迫切的问题了。 项目名称: 构建文化社区,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项目意义: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一个抉择的十字路口。经济、社会亟待在转型中寻求突破

3、,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举世瞩目的成就之下,种种弊端和隐忧也从然而生。这是个多矛盾凸显的时代,一边是市场经济发展并深入人心,认为经济发展后,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成为部分中国人群思维的主流。部分家长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或是发展事业,投入到子女管教的精力时间明显减少。而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社会化最关键的一步,他们此时心理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发展,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稳固形成,过度物质化的舆论环境和家庭、学校对于教育理念的认识片面,这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之下,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存在一定影响,这也对青少年工作造成很大的冲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所感受到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

4、也越来越大,需要一个外在的资源协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身,服务对象:社区内全体青少年项目目标:总目标: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通过社区文化建设的丰富,引导青少年认识自我,发挥潜能,协调与他人关系,适应社会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增进社会福利。 具体目标:1,通过硬件建设,适应青少年的多样需求,支持青少年全面发展;2,填充家校教育缺失,形成家校社区互补;3,发挥青少年隔代影响作用,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与青少年素质共同提高; 4,社区、学校有机结合,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项目服务内容:一、 适应青少年的多样需求,支持青少年全面发展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是多样的。首先是物质需求:第一,良好的学

5、习条件、学习环境需要家庭、社区更多的经济支持;第二,娱乐形式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如高科技数字产品、运动、旅游等。这些都是青少年与同辈接触,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其次是精神需求,包括互助互爱的需求、尊重与理解的需求等。社区教育应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适时介入,满足青少年融入社会的渴望,支持青少年的全面成长。二、 填充家校教育缺失,形成家校社区互补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所发挥的功能有限,培育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式上有欠缺,而社区教育能很好的弥补两者的缺失。当前,地方教育还不能摆脱升学指挥棒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致使学校的教育功能简单变为书本知识积累与科学文化素养培育。在升学压力之下,家庭教育某种程

6、度上充当着“应试教育”的辅助工具,不能充分承担起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职能。而通过社区这样一个社会生活小单元的串联作用,全部社会教育资源将加入到教育大发展环境中。家校社区合作体系的有效构建,青少年社会教育及服务的提高等,显示青少年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环节尤为重要,社区层面公共资源的物尽其用,都能有效促进青少年社会适应力及其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三、 发挥青少年隔代影响作用,居民素质与青少年素质共同提高家长的良好习惯使孩子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孩子对家长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或者是家庭建设提出自己的创新性意见,能促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道德水平等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7、所以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实现和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以青少年纯真健康的思想为纽带,提高家庭生活的融洽度,进而整体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居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区责任意识。四、 社区、学校资源互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当今社会各种诱惑无处不在,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需求旺盛时期,“个人欲望越强,达不到有效的排解,其挫折感就越强,社会中不稳定的因素就会越积越多,使青少年可能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甚至会引发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通过社区文化建设,使学校显性教育与社区阴性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利

8、于提高双方资源的共享力度;有利于弥补长期以来学校封闭式教育管理中局限学生实践能力及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弊端;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等。项目工作团队督导:一名,总负责社区内所有针对青少年的服务项目;社区负责人:四名,主要负责资金评估与申请、组织各种社区活动等;社工:二十名,主要负责协助社区负责人的工作;志愿者:名额不限,帮助社区负责人和社工对社区内青少年进行服务。服务指标与进程安排一、 社区、学校与家庭多方有机配合 基于社区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的这一特征,社区教育的重要地位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在我国,社区教育的最初提出是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即学校教育与实践生活的脱节、学校教育资源的有限

9、性等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因其具有特有的场所、明确的教育目的、规范的课程,对青少年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学校教育的弊端也同样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学校教育特有的封闭性、间接经验知识教授的单一性、德育以及生活实践课程开展的局限性,都不能充分满足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各方面的需要。社区教育一方面可以调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平台;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经费短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拨款,同时也需要通过社会各界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教育。厉以贤教授曾提出,“把社区教育和社区发展结合起来,把社区

10、教育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与社区参与结合起来”。这一思路体现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层次的关系。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社区教育的进一步规范化、多样化,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1,社区与学校实现教育资源的相互流通。学校通过进一步开放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提供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提供教学经验的帮助方式,服务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需求;另外,社区将青少年活动开展的情况定期向家长、学校反馈,取得学校、家长的积极配合。直接聘请家长代表担任社区青少年教育观察员,发现社区教育活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沟通解决;2,发掘潜藏的各类社会资源,丰富青少年活动载体。青少年社区教育建设要充

11、分利用本社区的综合条件,建立形式多样的活动基地,诸如在每栋一楼公共车库位置设立青少年业余活动室、校外德育基地、少年法律学校、公共图书角,家长网上交流群、青少年帮教协会、拓展活动服务中心等多项社区教务服务设施;3,社区与学校合作深入开发青少年社区活动内容,以活动为载体提高青少年教育的实效。科技常识推广活动,社区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法律常识普及活动,家长学校,模拟教育实习,创业励志型活动等,充分调动社区与学校的各方资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4,将活动内容与青少年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讲求思想内涵,强调寓教于乐,突出时尚元素,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使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

12、德教育。深刻的活动内涵、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及精神上愉悦身心的目的达成,增强对青少年业余活动的整体管理力度。二、 加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掌握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手原始资料,将有利于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可以采用如下手段:1,设计社区青少年活动记录档案。采取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卡的填写或社区、学校、实践基地签字认证等方式,将青少年在社区活动中的表现开展社区、学校、基地三方信息反馈,激发社区青少年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意识;2,建立社区青少年管理档案,对于辖区内青少年的情况开展信息登记,掌握社区内青少年及其家庭情况的最新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志愿者帮助,有

13、效预防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三、 开展多维社区服务,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基本需求 所谓“多维”是指从各个角度出发开展各种社区服务,以期充分照顾到青少年成长的需求。1,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定期聘请专家或者志愿者到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指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两性问题,告知遭遇突发事件时妥善处理的方式,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2,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设立青少年维权工作办公室,及时有效的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动员与青少年事务有关的基层单位,加强青少年维权意识培训,使广大青少年养成正确自我维权意识和行为;通过广泛宣传青少年权益具体内容,提高广大公民维护青少年权

14、益的意识,尊重和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3,依托驻区单位的资源优势,举办社区自我救助培训班、开展专门的实践训练,让社区青少年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律援助等必要的自护知识和技能;4,定期开展家教讲座活动,宣传家教理念,开展家教经验交流,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给青少年创设良好的家庭成长空间。四、 充实社区青少年教育志愿者队伍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高峰期,心智、生理等各方面变化大,好奇心强烈,展现自我的意识强烈。这就要求建立高素质的社区教师队伍:1,增加街道从事社区教育的人员编制,抽调得力人员加强街道青少年管理教育的力度;2,组织社区内的中小学教师分期分批轮流到街道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奖金由街道负责

15、;3,组织大学生、研究生到社区挂职锻炼,发挥其智力优势;4,社区内老干部、老教师、行业标兵等资源自身素质高、经验丰富,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承担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公民责任,将使社区教育师资力量得到充分保障。存在困难及应对措施: 一、主要存在的困难目前,LBJ社区的建设还存在一些缺陷,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观念淡薄,社区意识尚未形成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识与了解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头脑中的社区观念与意识还很淡薄。社区意识淡薄主要原因在于对社区意识的培养、宣传、强化力度不够。社区建设本身是社会化、大众化的行为,需要全社会大力宣传,是社区建设深入人心。2,社区建设新的组织体系

16、急需完善现行的社区管理体制基本上延续旧有的街、居管理模式,原来层层负责的行政性、直接性管理方式尚未得以改变。新型社区建设应在区、街道、居委会三个层面上建立相应的社区组织机构,直接指导和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迟迟无法操作。3,社区服务滞后相当一些社区功能还只是体现在对老人生活和医疗保健服务上。而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以人为中心的“社区发展观”,是以社区的每一个人为服务对象,尤其以社区青少年为服务和教育对象的社区建立理念还没形成。4,青少年活动场所面临诸多问题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匮乏、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已有的活动阵地设施不匹配或已老化,不能适应青少年需要;不少活动场所建造规格过高,局限了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