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89289561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的别名还有菡萏、莲花、芙蕖、水芝、水华、水芙蓉。 B“大漠穷秋塞草腓中的“穷秋”和“辞根散作九秋蓬中的“九秋”,都指深秋。 C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谷神的节日,分春社和秋社。“燕子来时新社中“新社”即春社。 D彩云,古代常用以比喻美丽而薄命的女子。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就隐含此意。 2对下列加横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引”是乐曲体裁之一。

2、 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3下面对李凭箜篌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结尾戛然而止,好像完曲未完,具有意味深长、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B诗人的想象、比喻和夸张大胆奇特,出人意表,有一定的怪诞色彩。 C本诗运用了许多典故,并赋予了新的意义,老鱼、瘦蛟更给人以新奇阴森之感。 D本诗意境清丽自然,思路清晰明快,意象完整和谐。 二、情景默写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李白、李贺和李商隐同为浪漫主义诗人,但诗风有别,异彩纷呈。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 ”句见豪放雄奇;李凭箜篌引中“昆

3、山玉碎凤凰叫,_句展瑰丽神奇;锦瑟中“_,望帝春心托杜鹃”句显隐晦迷离。 (2)“水常常被诗人借用以抒情。李白在将进酒中所写“_,奔流到海不复回”,借黄河水奔流到海的气势抒发豪迈之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乱石穿空,_,卷起千堆雪,借长江水拍击堤岸的力量抒发怀古之情。 (3)中国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拟行路难(其四)中不能安于宿命的鲍照,“ _,举杯断绝歌路难”;客至中刚刚安居草堂的杜甫,尽管盘中菜肴简单,且“ ,也愿与邻翁对饮;登快阁中知音难觅的黄庭坚,也只能无奈慨叹“ ”。可见酒是液体的诗,诗成了情酿的酒。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开篇简明扼要地指出六国失败的

4、原因是“ ,贾谊过秦论结尾段总结出秦最终颠覆的原因是“ ”。 (2)高适燕歌行(并序)中“_, 写出了军队击金敲鼓向边关行进的状态。 (3)意象叠加是将有相同本质涵义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常被用到,例如:“_,_。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合称“高岑”,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诗歌具有雄壮而浑厚古朴的特点,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代的许多诗人,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使他的诗歌有一

5、种慷慨悲壮之美。( )。在50岁之前,他穷困潦倒,甚至沦落到乞食度日的地步;后来他毅然投笔从戎,十余年间就从舞文弄墨的诗人一跃而成纵马疆场的将军。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广德二年,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被封侯的诗人之一。 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高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B校园里不时传来“我们毕业啦!”的兴奋欢呼声。 C这里所说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用现在的话来说,他

6、的人生就是一场华丽的“逆袭 B而他的人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场华丽的逆袭” C华丽的“逆袭完美地概括了他的人生经历 D他的诗歌包含着诗人的主观意念,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A广德二年,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被封侯的诗人。 B广德二年,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成为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被封侯的诗人之一。 C广德二年,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成为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被封侯的诗人。 D广德二年,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是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被封侯的诗人之一。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箜篌

7、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弹奏方式多以竹片拨奏或击奏,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在古代,箜篌除了用于宫廷雅乐之外,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曾叙“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唐代诗歌中也多次写到箜篌,如“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等,汉代时曾将箜篌作为“华夏正声”代表载入清商乐。 关于箜篌的起源,在学术界曾存在一些争议。汉书郊祀志记载“(武)帝禁不止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琴瑟自此起,唐代通典中记有“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但是由于古代史书经过多年的洗礼,不可避免有后来者在编纂中借鉴抄袭古籍,所以史料记载中也不乏有自相矛盾的情

8、况。汉代刘熙载在其所著释名释乐器中曾说:“箜篌,师延所作。师延,相传是上古黄帝或夏商时期的乐师。与之相应的是北宋太平寰宇记中的记载:“箜篌城,在(中牟)县东南二十里,昔师延在此造箜,以悦灵公。”这里说的灵公,为卫灵公(前540前493年)。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年宋太宗组织撰写的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国地理总志,史料价值很高。这部书把“箜篌城定位在“(中牟)县东南20里”处,应该是有其依据的。另据中牟县地名志记载:“(现古城村)古称箜篌城,秦代名曲遇聚,汉高祖大战秦将杨熊于此,明称邢铁寨,清名古城村,简称古城。 经实地考察,现在中牟县东南20华里处韩寺镇的确有座古城,现在名字叫古城村。如今的古城村,

9、是一个拥有3000多口人的大村。村后有堤里小清河环绕,桥头立有“古城桥”石碑。这个村,距黄帝故里新郑市区25公里,距古都开封城区26公里,古代曾为京畿之地。这一带农民翻地打井,经常挖到古墓、拾到箭头等古物。1984年文物普查时,出土了板瓦、筒瓦、铜箭头、铜镜、铜带扣、五铢钱及平首币等战国和汉代时期的文物,为研究箜篌城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中牟县地名工作者肖自才认为,文献记载“昔师延居此造箜篌,“居”字更加真实地记载了师延的祖籍身份。也就是说,师延可能是以制造箜篌而得名的“箜篌城中人。郑州大学副教授陈隆文认为,今中牟县韩寺镇古城村一带,上古时期是圃田泽、萑苻泽相拥的一片高地,木秀竹茂,环境

10、怡人;且离古都新郑、商都郑州很近,有为宫廷制造箜篌等各种乐器、排练歌舞的先天条件。如果这样的推断成立,那么,师延造箜篌的“箜篌城”,就在今中牟的古城村。“师延及师姓的祖居地,也应在中牟县韩寺镇的古城村一带。现在的箜篌城遗址,是在偌大的平原上独矗的一座高土墙,古城村村民称之为“老城头”。与老城头相关的“箜篌城和师延及殷纣王的传说故事,在中牟县韩寺镇、官渡镇等地广为流传,对研究古城村的历史变迁及箜篌的生产制造等均具有参考价值。 箜篌在隋唐时达到鼎盛,但由于其逐渐被划归宫廷雅乐,发展受到限制,再加上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箜篌乃“乱世之因”。随着市井文化的盛行,箜篌逐渐被古琴和古筝所代替,后世的人

11、们只能在一些古老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箜篌的模样。 (摘编自中牟融媒号) 材料二: 2018年3月20日零时,中牟县人文路跨贾鲁河大桥正式通车。此桥创意命名为“箜篌览胜,桥型方案源自凤首箜篌,是中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见证。桥塔采用弯月立面,配以凤首造型,箜篌框架的婉转弧线,柔美优雅而有力,拉索阵列简洁而富有韵律,宛若琴弦。 千年古乐城,而今再发声。 2019年8月5日,20多年来致力于重塑唐箜篌的香港音乐人黄祎琦、许碧兰夫妇慕名来到中牟,专程参观东古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东古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是中牟县首个集文物保护与展示、旅游休闲、文化教育、文艺演出、主题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它将文物

12、本体保护与中国箜篌文化发祥地、传承地相结合,展示了中牟历史文化的一个侧面。 如今,箜篌城遗址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箜篌城的传说被列入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箜篌音乐也被列入了中牟县县级非遗名录加以保护,箜篌文化的复兴已经走上了康庄大道。其中,以郭晓山为代表的传承群体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编辑整理出箜篌城的传说从箜篌城到曲遇聚等作品被广泛宣讲传播。近几年来,政府及文旅单位通过“寻找中牟箜篌传承人”活动,建立起了箜篌公益培训基地,组织箜篌音乐培训百余人,各类演出、赛事20余场。团队两次参加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向中外嘉宾展示箜篌演奏,获得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为了推动箜

13、篌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政府也在积极谋求中国箜篌文化艺术节、世界箜篌博物馆、中国箜篌学院在中牟的落地,既响应国家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也为中牟全域旅游发展“添魂。 传统文化延绵千年,箜篌古韵绕梁不断。要让箜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使之成为一张靓丽的中牟名片,走出河南,走向世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编自文化中牟) 9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 郊祀志和唐代通典中关于箜篌起源的记载一致,都认为箜篌乃汉武帝时期兴起的。 B太平寰宇记是宋太宗组织撰写的地理类史书,其中关于箜篌城的记载有很大的可信度。 C东古城遗址生态文

14、化公园是中牟县第一个集文化、历史、音乐、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园。 D中国箜篌文化艺术节、世界箜篌博物馆等落地中牟,是政府助力区域文旅发展的积极举措。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诗词孔雀东南飞“十五弹箜篌”看,箜篌到东汉时期,或成为书香门第中青少年艺术技能和文化素养的标志。 B古代史书曾有“借鉴抄袭古籍的情况,如果史料记载中出现自相矛盾时,成书年代在前的可信度更高。 C像“古城村”这样的的地名是最好的历史记忆,说明当地有悠久的地域文化以及厚重的历史沉淀。 D为传承箜篌文化,有关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要将箜篌请出神秘的艺术殿堂,使之走近人民大众,仍然任重道远。 11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解释“衰落原因的一项是( ) A唐代顾况的李供奉弹箜篌歌中记载“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可以看出箜篌到唐代已被沦为皇室的专宠。 B唐代段安节乐府录中记载:“箜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