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389282857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作 者:Aspirin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院 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专 业:临床医学 【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目的】1. 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休克的发生与

2、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

3、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 器材与药品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3. 方法与步骤 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颈部手术从甲状软骨向下作5cm长的颈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总动脉和气管,穿线备用。 启动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

4、统,选择“失血性休克”实验配置。 插管及心电的描记左侧颈总动脉插入与相应换能器相连的颈动脉导管(预先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描记血压曲线;右侧颈外静脉插入与相应换能器相连的静脉导管(预先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深约5cm,描记中心静脉压曲线;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换能器,描记呼吸曲线;按要求分别将白、红、黑色心电电极放置于动物的左后肢、右前肢和右后肢皮下,描记心电波形。 肝素化处理按10mg/kg剂量,经颈外静脉输入肝素作肝素化处理。【观察项目】1. 观察家兔皮肤黏膜颜色、肛温、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等一般生理指标。2. 休克模型复制打开三通开关,使血液从颈总动脉流入含少量肝素抗凝的50ml注射器内

5、,一直放血使血压(平均动脉压)下降并稳定在40mmHg水平,1520min后观察失血后动物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3. 抢救治疗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的混合液。抢救过程中注意观察各项生理指标是否逐渐恢复正常。【注意事项】1. 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可致神经源性休克;过深则抑制呼吸。2. 动、静脉导管事先用生理盐水充盈,排除空气,导管插入后,经颈外静脉推入肝素作肝素化处理,放血后也应及时往动脉导管内推注肝素生理盐水以免血液凝固。3. 输液时应注意三通管的使用,输液装置只能单向与静脉导管相通,不能在输液的同时测中心静脉压。要观察中心静脉压,需关闭输液通道,使换能器与静脉导管单向相

6、通。同样,放血的同时亦不可测血压。4. 放出来的血要顺着瓶壁流入输液瓶,尽量减少红细胞的损伤。【实验结果】1. 三次观察家兔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家兔正常各项生理指标观 察指 标呼 吸(次/分)平 均 动 脉 压1(mmHg)中 心静 脉 压2(mmHg)肛 温()心 率(次/分)口唇黏膜颜色放血前37122.050.6036.1246淡粉红放血后3646.850.1035.1242青紫抢救后49108.58-0.0335.0202青紫稍转淡粉注:1.实验过程中造成家兔失血较多,可能对平均动脉压的测定值产生影响;2. 由于实验操作等各方面原因,使得本组右侧颈外静脉导管插管失败,故

7、本组数据并未得到。参考班级其他实验组中心静脉压数据进行讨论分析;3.在截图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数据变化在图线上显示不明显。4.在测抢救后家兔肛温过程中,家兔排出大量透明尿液。2.放血前、放血后及抢救后,家兔血压曲线、呼吸曲线及心电波形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实验讨论】1. 当血压降至40mmHg以后,停止放血,可以观察到血压有所回升,为什么?停止放血之后,机体处于休克代偿期,血量可适当恢复,心率加快,血压有所回升。其机制为:(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大多数器官的阻力血管收缩,在心输出量减少的情况下,来维持动脉血压接近正常值。调节各器官的血流量分布来维持脑和心脏的供血;容量血管收缩,使回心

8、血量不致下降太多,维持一定的心输出量;心率明显加快。(2)毛细血管处组织液重吸收增加: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增大,故组织液的回流多于生成,使血浆量有所恢复,血液被稀释。(3)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生成增加,通过缩血管作用既促进肾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有利于血量的恢复。2. 失血性休克时各观察指标变化的机制是什么?(1)呼吸变化的机制:大量失血,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外周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内气体交换加强,血氧分压降低,使颈动脉体缺氧性兴奋,呼吸频率加快。大量失血后,肺动脉压降低,通气血流比值降低,肺泡无效腔增大,使肺代

9、偿性通气减弱。综合考虑:大量失血时,神经-体液调节较为敏感,主要是交感神经起作用,引起呼吸的加深加快。(2)血压变化的机制:停止放血后,血压有所回升,其机制同讨论1中(1)(2)(3)所述;大量放血时,血容量急剧下降,有效的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平均动脉压下降,加之压力感受器反射活动减弱,引起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有效血压灌流量不足,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超越机体的代偿能力,造成失血性休克。 (3)肛温变化的机制:大量失血时,机体交感、肾上腺活性增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腹腔内脏和体表小血管收缩,产热减少;大

10、量扩容治疗时,输入低温液体,体热丧失。综合考虑,失血性休克时,机体体温下降,随时间推移,体温进行性下降,以致低温的发生。(4)心率变化的机制:代偿性加快机制:循环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出量降低,平均动脉压降低,引起心血管反射,抑制迷走神经,刺激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减少,对M受体兴奋作用降低,负变时作用减弱,而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激活1受体,产生正变时作用,因此心率代偿性加快。(5)口唇粘膜颜色变化机制:由于大量失血,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外周循环血液流速缓慢,淤滞,使毛细血管内血液与组织气体交换增多,血液含氧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造成紫绀。3. 失血性休

11、克的抢救原则及措施是什么?采用的是何种治疗方案?效果如何?其机制是什么?(1)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原则是:及时尽早。可采取的措施是:迅速补充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合理应用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2)采用扩充血容量(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的混合液),血压急剧回升至正常值水平。机制是: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的混合液,即补充血容量,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增加,组织灌流改善,血压恢复。输液的原因:大量快速补液可以充分补足钠晶体溶液。由于在休克时微循环内血流迟缓,血液粘稠度成倍增加,此时如先输血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先输入晶体溶液,能使微循环的血液粘稠度下降,有利于

12、增加微循环的血液。自身输血可快速恢复血容量,恢复血压。综合考虑,回输原血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可以更好地达到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的目的。【实验结论】1.家兔快速(15min)大量失血超过机体总血量的25%30%后,可造成失血性休克,但通过代偿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压适当回升。2.补充血容量(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的混合液)可使血压上升至正常水平,达到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目的。【参考文献】1龚永生,陈醒言.医学机能实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2-1132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5-2373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5-1584 胡蓉,正江.血性休克病人的体温下降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0):3585 翟光维,邢彩霞.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4):70-72 第 6 页 共 6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