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389281307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74页7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有时我们要计算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这就需要我们了

2、解一些数据,运用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板书课题)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1)我们学校的综合楼准备粉刷和装修,工人叔叔正准备做一些数据的测量,我们也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好吗?(2)大家先想一想,测量哪些地方,会用到什么单位?问: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2.测量单位及进率(1)我们知道测量除了数据之外还需要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面积和体积各自的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2)说一说请大家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3.前面我们已经分类复

3、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来。4.汇报交流。交流时要说出每类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哪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课前收集,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一、填空题。1.有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大小相同的4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分形的长是6.28厘米,宽是3.14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 )厘米。3.18个相同的铁圆锥,可以熔铸成( )个和它们等底等高的圆柱体。4.一个圆环

4、的外直径是16厘米,内直径是10厘米,圆环的面积是( )。5.将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 )。6.棱长是3米的正方体木箱放在地上,占地面积( ),占空间( )。7.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盛50升的水正好盛满,把一个正方形铁块放入桶中,就要流出30升的水,这个正方形铁块的体积是( )。8.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这个圆柱高是底面直径的( )倍。9.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模型,它的表面积是( )。10.一个长20厘米、宽18厘米、高18厘米的长方体木盒(从里面量),可存放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积木( )个。11.如右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板

5、,两条直角边AB与BC的比是1:2,AB长6厘米。如果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那么,所形成的圆锥体积是( )立方厘米。二、判断题。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都可以用公式V=sh求体积。 ( )3.容积是100升的油箱体积就等于100立方分米。 ( )4.一个圆柱削去6立方分米,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 ( )三、选择题。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2 B、4 C、8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正方体的棱长4厘米,圆柱体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A、4 B、12.56 C、163

6、.压路机滚筒在地上滚动一周所压的路面积正好是压路机滚筒的( )。A、底面积 B、侧面积 C、表面积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周长为2512分米的正方形,那么求这个圆柱底面积的正确列式是( )A、(25123.142)3.14 B、(25123.14)3.14 C、(251243.142)3.145.小明家6月份的用水量是12( )。A、立方米 B、立方分米 C立方厘米 D 升6.下面的图形能搭成长方体的是( )。7.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 )A、三角形 B、长方形 C、扇形 D、圆形8.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A、1:2 B、1: C、2:

7、9.将右图中的硬纸片沿虚线折起来,便可成为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3号面的对面是( )号面 。 板书设计:图形与测量的整理与复习教后记: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1教案 苏教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38、39 “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2 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3.学生在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刘翔照片这是谁?后面的同学看得清楚吗?那我

8、把它变得大一些。 2.出示三张放大后的图和原图相比你觉得哪一张比较好?为什么? 图 一原 图图 三图 二 师:图2和原图相比变大了,但形状不变,在数学上我们称之放大。师板书:图形的放大3.图形的放大有什么特点,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操作探究1.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将两张图像去掉画面变成长方形,并标上长和宽的长度)12厘米6厘米16厘米8厘米师:为了便于从数学角度研究,我们把照片隐去,并标上数据。(指课件)这张是原来的长方形图,这张是放大后的长方形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总结,板书: 放大后

9、原来 长 2 1 宽 2 1师: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都是21)师:21表示哪两个数量的比呢?(请学生上去指一指引出对应边)师引导小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电脑)问:这里的“对应边”是什么意思?师: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时,我们就说把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了。(课件出示)出示原图和按31放大后的图,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什么?得出: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31,也就是把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了。出示原图和按32放大后的图,观察这两幅图,你又能发现什么?得出: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32,也就是把长方形按32的比放大了

10、。出示刘翔照片图师:刚才我们发现图2是把原图按21的比放大了,那么图1和图3呢?你发现什么?(长和宽按相同的比放大 形状不变)2.尝试操作,加深理解。(1)想自己试试放大一个图形吗?出示例2(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3:1”是指什么?学生在书上例2画一画,指名说怎么样画的,集体核对,师演示。(指出:为了便于操作,可以标出格子数)(2)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放大的特点,谁来说说看图形放大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3.类推图形缩小的含义师:图形有放大,那就会有缩小。(板书)师:如果要把原来这个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方形会有什么变化呢?同桌交流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注意语言表述的完

11、整性。师:1:2表示哪两个数量的比呢?师:在书上例2画出将原来长方形按1:2缩小后的长方形。指名学生说,你是怎样画的?教师演示核对。师:如果我现在要把一个长方形按1:4缩小,1:4表示什么?按2:5缩小呢?师:刚才我们把一个长方形按照一定的比分别进行了放大和缩小,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放大的比和缩小的比,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相同?师:仔细观察屏幕上的例2的三个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放大后的图形原 图原图 缩小后的图形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师巡视,提示形状不变)全班交流,小结并板书:长和宽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大小变了,形状不变。4.分类比较 下面是一些变化后图形与原来图形每条对应边长的比。1

12、:2 8:1 1:1 6:1 2:3 1:9 100:1 1:20 5:2请你把这些比分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缩小的比前项比后项小?放大的比前项比后项大?那1:1表示什么?三、巩固深化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如果给你一个三角形,你会把它按要求放大吗?电脑出示)拿出课本,翻到39页试一试(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指名学生说是怎么样画的。(先画出两条直角边,最后画斜边)师:斜边是不是原来的2倍呢?怎么证明?(量一量,比一比)师:通过刚才练习,再次说明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对应的每一条边都是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形状不变。(把板书中的“长和宽”改为“每一条边”)2.继续完成练一练。程序同上。3.师:屏幕出示练习九1观察方格中的5个长方形,完成以下两个问题。师:4号为什么不是1号放大后的图形呢?图中还有哪两个长方形存在放大和缩小的关系吗?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拓展延伸: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看 (课件播放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制作的模型)师:看,这是什么?(长江微缩景观)我们学校的长江微缩景观是把长江按一定的比缩小后建造的,谁知道长江全长多少?长江微缩景观全长约70米,你能算出它是按多大的比缩小后建造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