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38928080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这一次的四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一、试题质量分析: 通观四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

2、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本试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 读拼音,写词语,考查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情况。2、 用对号标出正确的拼音,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3、 比一比,再组词。对于形近字的比较与辨析组词。4、 照样子,写词语,考查学生对于含有“龙”字的四字词语的掌握情况。5、 补充词语,考查学生对于本册课本四字词语的掌握情况。6、 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带点的词,考查关联词以及对于个别词语词义的掌握情况。7、 按要求填空,主要考查的是本

3、册书要求背诵的诗句,以及日积月累中一些名人名言。8、 按课文内容填空,主要考查课文背诵段落的内容。第二部分:阅读1、 课内阅读,选自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 课外阅读小溪的欢歌第三部分:写作小动物二、试卷分析:1、等级分析:班级参考人数AB CD一班541716813二班48201738三班48141978合计15051521829从这几项来看,学生的成绩较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提高。应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答题分析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1)、“音”部分:第1、2题;(2)、“字”部分:第3小题;(3)“词”部分:第4、5小题;(4)、课文内容部分,第

4、7、8题。(5)课内阅读部分。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1)“句子”部分:如第6小题,其中“多少才”几个字下加着点,要求学生仿写句子必须运用这几个字,但是有不少学生读题不细心,仿写句子没有用上要求的词语;(2)、“诗”部分。如第7小题;有的同学一看见苏轼题西林壁,彷佛害怕马上就忘记内容一样,飞快的把前两句“横看,远近。”写在了横线上,却没有审清题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3)、“课文内容”部分:第8题,一段鸟的天堂的内容,文字结束后接着就是“本段文字选自_”很多同学就写成了鸟的天堂,却不知题目要考查的是作者“巴金”。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课外阅读。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原

5、因的分析,做的不好。3、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

6、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见效慢,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作文素材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童真、童趣则瘳瘳无几。可见在这方面,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

7、)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有的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5)学生学得太“规范”。 透过整张试卷,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如阅读题:小溪又唱起欢歌的原因)感到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回答。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

8、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4、要树立大

9、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广大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附送:小学语文第七册期末质量测试卷(9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成绩: 一、我会拼写:10%jn yn z wi zh hu bng x nng sh rng qi m

10、 fn hng rn jn b hu hung 二、我会组词:4%辨( ) 惜( ) 寓( ) 驰( )辩( ) 腊( ) 偶( ) 池( )三、词语积累:5.5%(4+1.5)1写出带有不同生肖的四个成语。 2把下面“看”的近义词填到合适的成语中。 瞻 睹 览 观 察 盼(1)看惯了,只当没看见熟视无( )(2)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一( )无余(3)观察言语和表情( )言观色四、我会选择。7%1、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顾:转过头看 注意;照管 拜访 (1)我左顾右盼,终于把他等来了。( )(2)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花店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3)爸妈不在家,我不得不担负起照顾

11、妹妹的责任。(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变化多端 慢条思理 (2)胸有成竹 随欲而安(3)欣喜若狂 百依百顺 (4)如虎添翼 胁调有序3、联系课文,正确打“”错误打“”(1)蟋蟀的住宅这一课,法布尔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向我们介绍蟋蟀的洞穴。(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文章。 ( )(3)“读鸟的天堂中描写大榕树的部分,仿佛看到了独木成林的美丽的大榕树。”这句话是比喻句。 ( )五、我会写句子。7%(2+2+3)1、张家界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改为“反问句”) 2、昆明湖静得像 ,绿得像 。(补充句子)3.照样子写句子。例: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

12、是架子十足!(用上带点词写一句话。)_ 六、课文链接:14%(1+1+1+1+4+2+4)1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为雪白头。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 3四面荷花三面柳, 。(济南大明湖)4、没有 就做不出 。(牛顿)5、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送别诗,“送别朋友时那种依依惜别之情”在李白的诗中是“ , ”。在王维的诗中是“ , 。”6、我们 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7、颐和园真美啊,我能从中选两句描写景物美的句子写下来。 七、课文回放。8%(3+1+2+2)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止,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