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89279784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8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寓言四则第一课时 你以前一定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哪些特别有趣,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讲给同学听,并说说你的理解。学习导入乌龟与兔乌龟与兔 乌龟与兔为他们俩谁跑得快而争论不休。于是,他们定好了比赛的时间和地点。比赛一开始,兔觉得自己是天生的飞毛腿,跑得快,对比赛掉以轻心,躺在路旁睡着了。乌龟深知自己走得慢,毫不气馁,不停地朝前奔跑。结果,乌龟超过了睡熟了的兔子,夺得了胜利的奖品。这这故故事事说说明明,奋奋发发图图强强的的弱弱者者也也能能战战胜胜骄骄傲傲自满的强者。自满的强者。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寓意:比喻不主动的努力

2、,而存万一的寓意:比喻不主动的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寓 言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作者把所要说明的道理利用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寓”是寄托的意思,具体说,寓言就是把一种深刻的哲理或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和“灵魂”(寓意)两部分组成。伊伊索索,公公元元前前6 6世世纪纪的的希希腊腊寓寓言言家家。奴奴隶隶出出身身,他他善善于于讲讲寓寓言言故故事事,用用这这些些来来讽讽刺刺权权贵贵,最最后后遭遭到到杀杀害害。他他的的寓寓言言经经过过加加工工,成成为为伊伊索索寓寓言言,流流传传于于世世

3、。伊伊索索寓寓言言故故事事短短小小精精悍悍,描描写写形形象象生生动动,语语言言简简洁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西方著名寓言著作西方著名寓言著作狐狸和葡萄农夫与蛇叼着肉的狗乌龟和兔子狼来了学飞的乌龟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第 六 单 元第 六 单 元 第 二 十 二 课第 二 十 二 课HERMESANDTHESTATUER寓寓 言言 四四 则则学习任务一 初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请你概概述这则寓言故事述这则寓言故事并说出这则寓言的寓意寓言的寓意。故事概述:这则寓言讲述了爱慕虚荣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询问自己雕像的价格,没想到自己的雕像竟然被当做“添头”的故事。寓意:

4、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学习任务二 理解寓言如何利用情节突显寓意。再读把握情节,建立情节和寓意间的关系开端:写了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想得到人间的尊重。发展:写他确信自己有把握会胜过宙斯和赫拉。结局:出乎他的预料,他的雕像最不值钱。寓意: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文章的开端和发展层层铺垫,并与结局形成鲜明对比,来表现寓意。1.再读这则寓言,概括情节,思考情节和寓意间的关系?宙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第三代众神之王。赫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赫耳墨斯:他是宙斯与迈亚的儿子。他是商业、旅行、牧畜、竞技、演说等的庇护神。人物关系人物关系

5、2.赫耳墨斯与雕像者有三问三答,去掉第二个问答可不可以?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研读揣摩对话对寓意表现的作用研读揣摩对话对寓意表现的作用 不能。因为第二次的问答是为了表现赫耳墨斯的虚荣心作的铺垫,拉长了他虚荣心理的预期。有了这次的铺垫,才和第三次的问答构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他的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品读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寓意的作用品读细节描写,补全括号内的心理描写,体味寓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笑着问道:“赫拉

6、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试探地 得意地 急切地 小 结讲寓言故事明寓言深意解寓意情节的关系小试牛刀 运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学法完成蚊子和狮子一文的学习任务。1.把握情节,建立情节和寓意之间的关系。2.品读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寓意的作用。3.改写寓言,理解故事和寓意的关系。把握情节,建立情节和寓意之间的关系开端:写蚊子向狮子挑战,要同狮子“比一比”。发展:写蚊子与狮子的战斗。蚊子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使狮子之长无法发挥,从而

7、战胜狮子。结局:写蚊子胜利后的悲剧。寓意: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品味描写,体会寓意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学习任务三改写寓言,加深理解情节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改

8、写寓言,理解故事和寓意的关系 如果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这两个故事的部分内容做出改动,它的寓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想象,改写故事,赋予其新的寓意。要求:1.想象合理,构建故事情节。2.运用描写,拟人修辞的方法。3.寓意明确。改写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人间。展开想象,设计情节,赋予寓意 这个故事适用于 的人。改写寓言,理解故事和寓意的关系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蚊子。蚊子了狮子,又。蚊子时,说:“。”这故事适用于那些 的人课后作业 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以后,如何看待赫耳墨斯的雕像成为“添头”?阅读蚊子和狮子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在班级“借奇思妙想

9、,展社会生活”的经典想象作品品读会与创作交流会上与大家分享吧。寓言四则第二课时穿井穿井得一人得一人第 六 单 元第 六 单 元 第 二 十 二 课第 二 十 二 课吕 氏 春 秋吕 氏 春 秋A Man Is Cut Through The Well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吕吕氏氏春春秋秋又又名名吕吕览览,先先秦秦杂杂家家代代表表作作,战战国国末末秦秦相相吕吕不不韦韦集集合合六六客客共共同同编编写写而而成成。全全书书共共二二十十六六卷卷,分分为为十十二二纪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学习任务一 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说说它的寓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可以先与同学交流,对不能

10、解决的词句,可以向老师咨询。完成后分小组进行展示。抓标题把握作品内容抓标题把握作品内容 穿穿 井 得 一 人井 得 一 人题 目题 目“穿 井 得 一 人穿 井 得 一 人”结 合 课 文 内 容 分 别 可结 合 课 文 内 容 分 别 可以 解 释 为 哪 两 种 意 思以 解 释 为 哪 两 种 意 思?宋宋 之之 丁氏,家无井丁氏,家无井 而而出出 溉汲溉汲,常一人,常一人 居居 外。外。及及 其其 家家穿穿井,井,告告人曰:人曰:“吾穿井吾穿井得得一人。一人。”有有 闻闻 而而 传传 之之 者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丁氏穿井得一人。”表承接打水浇田。汲,从井里取水等到开凿助词,的停留代

11、词,他告诉得到,这里本义指节省听闻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外出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人在外(专管打水)。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外出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开凿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等到他家开凿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开凿水井得到一个人。我开凿水井得到一个人。”表承接传播代词,丁氏说的话的人有人听到(他说的话)就传播说:有人听到(他说的话)就传播说:“有个姓丁的人开凿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个姓丁的人开凿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国国人人 道道 之之,闻闻 之之 于于 宋君。宋君。宋君宋君 令令 人人 问问 之之 于于 丁氏,丁氏丁氏,

12、丁氏 对对 曰:曰:知道、听说,这里指:使知道对,向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四处讲述这件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四处讲述这件事,使使宋国国君也听闻了这件事。宋国国君也听闻了这件事。讲述居住在国都中的人派派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丁氏对答说: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丁氏对答说:回答回答代词,这件事代词,这件事向向“得得一人一人 之之 使使,非,非 得得 一人一人 于于井中也。井中也。”求求 闻闻 之之 若此若此,不若不若 无无 闻闻 也。也。劳力劳力不如不如得到,此实得到,此实意为节省意为节省得到,此实得到,此实意为发现意为发现在在的的定语后置标志定语后置标志

13、若此之求闻若此之求闻求取求取像这样(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求取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像这样(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求取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听到,此指传闻听到,此指传闻像这样像这样听到听到“(开凿水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发现一个人。(开凿水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发现一个人。断句读读出你的理解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

14、此,不若/无闻也。再读穿井得一人,请你概述这则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故事概述:宋国丁家打井,如同得到一个劳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人。寓意: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抓标题把握作品内容抓标题把握作品内容 穿穿 井 得 一 人井 得 一 人完 成 了 学 习 活 动 一,完 成 了 学 习 活 动 一,再 看 题 目再 看 题 目“穿 井 得 一穿 井 得 一人人”你 的 理 解 是 什 么你 的 理 解 是 什 么?学习任务二理解寓言如何利用情节突显寓意。研读把握情节,建立情节和寓意间的关系开端:宋国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劳动力,相当于家里多了

15、一个人。发展: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变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结局:国君调查,弄清真相。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后一句作者发表议论,点出了寓意,这个寓意从反面告诉我们不要怎么做,但是从肯定的角度如何做呢?1.再读这则寓言,概括情节,思考情节和寓意间的关系?品读体会描写对表现寓意的作用 2.让我们再读课文,勾画出国人和宋君面对传闻的做法,想想它的作用?国人的“闻而传”的做法即听到并传播。宋君“令人问”,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相。两处动作描写,写出了国人和宋君面对传闻的不同做法。它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学习任务三根据情节多角度解读寓意。宋之丁氏

16、,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寓意:根据情节,关注人物,补填寓意关注人物,多元解读,补写寓意站在国人的角度(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切忌道听途说。(3)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站在丁氏的角度(4)语言表达必须做到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小 结1.通文意把握内容2.析情节理解寓意3.多角度理解寓意 运用穿井得一人的学法完成杞人忧天的学习任务。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说说它的寓意。2.理解寓言如何利用情节突显寓意。3.根据情节多角度解读寓意。小试牛刀左传左传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