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数一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89279721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243 大小:5.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数一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43页
人教版小数一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43页
人教版小数一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43页
人教版小数一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43页
人教版小数一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数一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数一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数一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准备课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的认识”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是认数教学的任务,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理解数的意义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数的组成去理解,通过组成理解数的大小和多少,加强对数的感知。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通过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在生活实际中的意义,使抽象的数和具体的量有机的结合,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这两种方式有

2、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数一数”先呈现了一幅“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接着从中抽取出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最后配合此部分安排了对应的练习题。“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计数资源,通过计数图中人或物的数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和读数的情况、观察事物的方法、语言表达的能力等,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奠定基础。同时,借助这个主题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好好学习、锻炼身体等。教科书P45用集合图表示

3、事物,出示相应的数,让学生体会到情境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来表示,既渗透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了数学化的过程,又将数数与认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多少”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准备性知识。教科书用“小熊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科书通过两个层次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习“比多少”:第一层是利用小兔与砖、小熊与木头的数量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第二层是通过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使得观察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更加多样化,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观

4、察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入学前,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由于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学校大门,他们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而且容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科书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数量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他们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培养。二、单元目标拟定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

5、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二)教学重难点1.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学会按顺序数数。2.会用一一

6、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观察、数数、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比多少”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培养,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

7、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在观察、讲解“美丽的校园”时,可以将图中小朋友的状态与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在“小熊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中,可以渗透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教育。活动一:了解学校生活,同时引出计数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任务一: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问题一:数一数活动二:抽取出来人或物,使学生看到主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活动三:认一认、读一读110各数。准备课活动四:强化学生的认知,同时巩固数数的方法。任务二: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活动一:直观理解“同样

8、多”,初步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问题二:比多少活动二:直观理解“多”和“少”的含义。活动三: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1) 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人学教育。“美丽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美丽的鲜花、宽阔的操场以及校园外飞翔的鸽子、整

9、齐的大雁、葱郁的树木等计数资源。此外,也给初入学的小学生展现了校园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关爱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等等。(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情境图中提供的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等),学生在计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中,初步感受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对学习的新奇感,逐步形成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3)在充分计数的基础上辨认110各数。教

10、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和读数的情况、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等,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但这里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比多少”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准备性知识。教科书共安排了三个内容:一是主题图;二是做一做;三是和此部分内容配合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具体编排特点如下。(1)创设了引人入胜的“小熊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创设引人入胜的“小熊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情境,有4个意图: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引出所学内容;

11、三是为教学知识提供现实背景;四是渗透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故事可以这样讲解: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熊在帮小免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2)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比较”资源。情境图中提供了小白兔、小熊、鱼和砖、木头、板凳、胡萝卜、苹果、花等可供比较的资源。利用小免与砖、小熊与木头个数的比较,建立“同样多”“多” 和“少”的含义,初步感受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与少。(3)通过两个层次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第一层是借助小兔和

12、砖比较、小熊和木头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第二层是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寻找资源,充分地进行比较。如小熊只数与小兔只数的比较、小兔只数与胡萝卜个数的比较、苹果个数与胡萝卜个数的比较、凳子个数与动物只数的比较等,不仅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单元数量1单元主题单元名称主要内容课时数与代数准备课数一数1比多少1重点渗透的数

13、学思想方法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学习目标评价形式评价标准1.1数一数目标:借助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并学会数数的方法。任务一:看图说话 任务二:数一数 任务三:认读110各数 任务四:身边的数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同时引出计数图中人和物的数量。2.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人或物,使学生看到主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既渗透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了数学化的过程。3.通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110各数,了解学

14、生认数、读数的情况。4.借助身边的数,强化学生的认知,同时巩固数数的方法。1.2比多少目标: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比较物体的多少。任务一:感受“同样多” 任务二:感受“多”与“少” 任务三:说一说 1.使学生直观理解“同样多”,初步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 “一一对应”。2.直观理解“多”和“少”的含义。3.利用情境中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1.1数一数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借助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并学会数数的方法。2.学习内容分析:数一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的第一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教材图画选择校园里的一处,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本课内容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校园图片,校园中的各类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有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校园图片物体小图和对应的数字。教材图片直观生动、吸引学生眼球。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数数,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2.难点:准确数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