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89279500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PPTX 页数:516 大小:8.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6页
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6页
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6页
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6页
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5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1课邓稼先杨振宁课文整体解析课文整体解析 本文是杨振宁为好友邓稼先写的一篇人物传记。传记,也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传记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通常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散文,而是兼有人物传记与写人散文的双重特征。作者是邓稼先的同窗好友,对他的生平经历非常清楚,因此可以将本文看作是邓稼先的一个小传记;同时,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又饱含着深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亡友的思念之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对邓稼先的事迹

2、作系统的介绍,而且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文章的主题是集中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这样的杰出人物,而邓稼先又通过自己的杰出贡献,使得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一)课时目标1.能通过文章的小标题,把握文章大意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2.学习品读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文章中心和人物形象。(二)导入(二)导入 在20世纪的人类历史上,中国人民经历了由“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巨大转变。“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在他们当中,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的心血,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改变了

3、中国的屈辱史,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一邓稼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邓稼先。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三)活动设计(三)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一:小标题,大作用活动设计一:小标题,大作用1.读标题,从标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谈谈这些小标题的作用。2.结合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三)活动设计(三)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一:小标题,大作用活动设计一:小标题,大作用1.读标题,从标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谈谈这些小标题的作用。2.结合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在历史的背景下引出邓稼先。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通

4、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通过作者与邓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总结评价邓稼先。活动设计二:文章六巧板活动设计二:文章六巧板小组讨论:文章六个部分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本文作者所选择的组合有何价值?(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追加如下提问: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第三部分写奥本海默的目的是什么?第六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三)活动设计(三)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二:文章六巧板活动设计二:文章六巧板小组讨论:文章六个部分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

5、本文作者所选择的组合有何价值?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三)活动设计(三)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第二部分紧接着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通过对比对比突出邓稼先气质,品格和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写对邓稼先品格和精神的评价,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活动设计三:文字太极图活动设计三:文字太极图1.引号的妙用。(1)师生一起回顾引号的主要作用,在黑板上写下来。(2)找出第一部分中使用引号的文字,与同桌交流这些引号的作用。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设计三:文

6、字太极图活动设计三:文字太极图1.引号的妙用。(1)师生一起回顾引号的主要作用,在黑板上写下来。(2)找出第一部分中使用引号的文字,与同桌交流这些引号的作用。引号的主要作用:引号的主要作用:(1 1)做引用)做引用 (2 2)强调)强调 (3 3)特殊含义)特殊含义 (4 4)特定称谓)特定称谓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设计三:文字太极图活动设计三:文字太极图2、“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小组交流:既然是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何又”鲜为人知”,而且是“长期以来鲜为人知”,是否矛盾。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设计三:文字太极图活动设计三:文字太极图2、“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小组交流:既然是做出了“巨

7、大贡献”,为何又”鲜为人知”,而且是“长期以来鲜为人知”,是否矛盾。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既然是“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何又“鲜为人知”,而且是“长期以来鲜为人知”?需要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生平经历。结合人物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理解核试验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及其高度机密性,比如,邓稼先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妻子都要保密保密。在离开家之前,邓稼先曾对妻子许鹿希说:“鹿希,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过得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了解了这些生动的细节,应该能更好地理解邓稼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之间的关系。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四)课堂小结(四)课

8、堂小结 节课主要对全文的思路结构进行了梳理,并学习了文章第一部分,了解了小标题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了品读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基本方法,探讨了语言文字的表层矛盾与深层统一,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和人物形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思考探究: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做详细介绍?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能通过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分析,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2.了解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3.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感受邓稼先的非凡气质和崇高品格。(二)活动设计(二)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1.讲述邓稼先的故事。(提示:引导学

9、生抓住文中的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分析邓稼先献身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一生。)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二)活动设计(二)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2.选择一个事迹说说你的看法。(1)结合第二部分第16段中的一系列表示时间节点的数字,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作用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二)活动设计(二)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2.

10、选择一个事迹说说你的看法。(1)结合第二部分第16段中的一系列表示时间节点的数字,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作用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邓稼先1985年8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可想而知,直肠癌症与邓稼先期从事核试验工作必然有着较大的关系。而半年之后做第二次手术,再两个方后又做了第三次手术,可见病情恶化的速度之快。第三次手术结束三个月之后邓稼先就流然长逝了。从确诊到去世,还不到一年时间。这些密集数字正是邓先生命流逝的暗示。邓

11、稼先去世时是“全身大出血”,从中可以看出他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付出了一切,甚至生命。这句话也与后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一句相照应。在密集的时间叙述中,作者还插入了“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的语句片段,邓稼先是如何忍受病痛折磨完成这样一份重要的建议书,又是以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情怀去做这样一件事?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二)活动设计(二)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2.选择一个事迹说说你的看法。(2)分析第四部分内容的写作意图,重点探究两个问题:首先,为何作者认定寒春参与原子弹工

12、作是谣言?其次,寒春有没有参加原子弹工作,邓稼先应该是最清楚的,为什么说“他觉得没有”,而且还要去证实一下?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二)活动设计(二)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2.选择一个事迹说说你的看法。(2)分析第四部分内容的写作意图,重点探究两个问题:首先,为何作者认定寒春参与原子弹工作是谣言?其次,寒春有没有参加原子弹工作,邓稼先应该是最清楚的,为什么说“他觉得没有”,而且还要去证实一下?第一,美国之所以谣传寒春参与中国的原子弹工作,一是因为寒春曾于20世纪40年代初参与了美国原子弹的制造,二是因为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人能够独立制造原子弹。对于这一点,作者杨

13、振宁先生自然也有疑虑,但出于对祖国深厚的民族感情,他内心又希望这是一个谣言。正是在这样的不盾心情下,当他得知真相时,才会异常激动,以至于“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作者的感情,既包含民族自豪感,又包含为老友、挚友邓稼先的成绩而骄傲的感情。第二,关于“证实”之说。回到当时的语境,邓稼先面对阔别多年的老友,自然想无话不谈,但他的工作是需要高度保密的,因此面对好友的问题,他又感到很为难。说,这可能会牵涉到国家的机密;不说,多年的友情让他不忍欺骗。两难之下,邓稼先只能说“觉得没有,但是确切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实际上,邓稼先是想为自己争取一点时间去向周恩来总理请示。在得到周总理指示“要

14、让邓稼先如实告诉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是中国人自已研制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之后,邓稼先才把这一消息告知杨振宁先生。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二)活动设计(二)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2.选择一个事迹说说你的看法。(3)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作者通过对比,得出了什么结论?(4)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战场古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二)活动设计(二)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活动设计:为邓稼先树碑立传3.在课文中画出作者对邓稼先

15、的评价语句。(提示:评价性语句主要集中在最后两段,中心句是第17段。)4.如果为邓稼先立碑,哪一句话最应该刻在墓碑上?5.请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结合文中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为他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墓志铭。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为邓稼先树碑立传这个活动,对文章二、三、四、五这四个部分进行了学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更加具体地把握了邓稼先这一人物形象,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积累拓展: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部编版七年级第二学期

16、部编版七年级第二学期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整体解析课文整体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减克家的作品,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是一篇结构精巧、事例典型、抒情浓郁、语言典雅的写人记事的经典散文。闻一多先生是新月派诗人,是中国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本文作者臧克家作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也是一位酷爱古典诗词的诗人。本文有不少语句精致凝练、典雅庄重,具有一种诗意美,值得细细品味。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能通过文章的标题和过渡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2.能通过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分析,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导入 我们常说,做人要“言行一致”。但有的时候,言行不一致也未必是错误的。就像闻一多先生,他就是一个“说”和“做”不一致的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减克家的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去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学习他的品格。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一:生命天平活动设计一:生命天平 1、假如你有一个生命天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