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教案反思.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8927412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教案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教案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教案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教案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教案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教案反思.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原来是相互关联的说课稿教案反思课题名称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 五 年级 上 册第 一 单元 第 18 页至 19 页设计者设计思路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九课内容。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植、动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且借助观察记录表和小组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观察的结果和结论。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观察动物的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知识,知道不同的动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因此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从

2、观察动植物的某部分形体特征入手,对植物的叶子、动物的身体的各部分进行观察、比较,初步了解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其次鼓励学生围绕观察所得大胆猜测(既然不同生存环境里的植物的叶子因生存环境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特征,那具体表现在哪里?动物的迁徙与获取食物有哪些联系?动物的减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借助一些图片和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想,交流自己的新发现。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通过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了解植物的叶与环境的适应性。2、通过比较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能力目标: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会分析生物与环境中的一些问题。情感目标:增

3、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生物的体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它们生活环境的联系。教学难点了解生物的体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它们生活环境的联系。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鱼和蚯蚓的特点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讨论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的关系。1、 展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信息,引导学生观察三种植物的叶子有什么不同?2、 提出讨论的问题:a:三种植物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怎样的气候条件下?b:你认为这些植物的叶子的形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3、 小组讨论后,指导学生填写讨论报告表。植物名称叶子特征生长环境叶子的特征与生长环境的关系香蕉松树仙人掌结论植物的

4、形体特征和 有着密切的联系1、 小组内展示收集到的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子和有关三种植物生长环境、叶子形态的图片信息,观察、比较三种植物的叶子、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2、 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a:三种植物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怎样的气候条件下?b:你认为这些植物的叶子的形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3、讨论后填写讨论报告表。首先为学生创设观察、比较、探究、交流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比较三种植物的叶子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认识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其叶子的形态特征也各不相同。如香蕉由于生长在南方,温暖多雨,阳光充足,所以叶片宽大,生长旺盛。而仙人掌生长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为了更好地保持自身的水分,

5、减少水分的蒸发,其叶子已经萎缩成针叶状。其次鼓励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大胆猜测、联想,最终通过筛选、综合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记录和研究的方法。二、讨论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1、 播放关于白鹤、天鹅的生活录像,介绍两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获取食物、迁徙)。2、 出示白鹤、天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这两种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获取食物之间的联系。3、 参与各小组的讨论,指导学生填写讨论报告表。形体特征形体特征与获取食物的关系白鹤嘴脚、腿颈天鹅嘴脚、腿颈结论动物的形体特征和 有着密切的联系。4、 分析两种动物的迁徙习性与获取食物之间的关系。5、 组织讨论:这两种动物数量的不断减

6、少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如果你是动物保护使者的一员,你想到什么建议去保护这两种候鸟。1、 观看关于白鹤、天鹅的生活录像。2、 观察图片,了解这两种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获取食物之间的联系。3、 小组根据表格内容展开讨论,填写讨论报告表。4、 分析两种动物的迁徙习性与获取食物之间的关系。5、 小组讨论、猜想:这两种动物数量的不断减少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生存空间的缩小、食物减少、环境和食物污染、人为非法捕杀)如果我是动物保护使者的一员,会想到什么建议去保护这两种候鸟?1通过对两种动物生活情境的再现,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感受动物与自然的和谐与美,提高学生了解自然、了解动物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

7、爱护动物的良好意识。2通过对两种候鸟的体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了解,使学生发现动物与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其次联系两种动物数量的不断减少,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发现其中原因,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意识。三、交流收集的资料1、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鱼跟蚯蚓的资料。2、 引导学生分析鱼和蚯蚓的这些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3、 提出问题:蚯蚓能不能在水里生存?1、 交流收集的鱼和蚯蚓的资料,2、 讨论蚯蚓能不能在水里生存?。通过对鱼、蚯蚓和我们自己同一种活动的观察、比较,发现动物的身体特征和活动特点与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然后通过对书本三个问题的讨论,归纳出动物与环境是相互关联的。四、活动总结1、 提

8、出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小组内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想,并说一说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长环境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对本次活动自己的收获或感想的交流,更深刻地认识动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密切联系。五、作业布置观察你身边的一两种动物或植物,想一想它们有哪些形体特征或习性与环境有密切联系。对本次活动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兴趣。板书设计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关联 植物 叶子形态 生长环境 也是相互关联的动物 身体结构、特征 生存环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感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课件的制作和利用也都非常到位合理,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上,我也尽可能

9、的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尽量的体现公平性原理,在教学理念上,也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在授课中也尽可能的与环境保护教学联系起来,加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教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 在整堂课上教师都在扮演一个提问者的角色,在科学探究中,他们提倡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今后教师应更多的考虑学生,为他们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 教师的语速过快,以至于有些同学特别是后面的同学不能清楚的听到老师的话,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其实这是我的一个老毛病,不过听一些教师说相对以前语速要慢了许多,今后继续努力一定能做得更好。3、 板书没有起到

10、作用。其实上课设计了简单明了的板书,由于教师的基本功太差,字写得难看,所以就没敢拿出来出丑。今后有待加强。4、 对学生的评价太小,没有很好的去激励学生,使得回答问题的学生相对较少。本来在课前跟学生讲了要选几位表现好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的,但教师忙于授课,把对学生的许诺给忘了。为了不失信于学生,下节课得补上。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做一个生态瓶说课稿教案设计2套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做一个生态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它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并以做生态瓶为

11、例子,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知道思维活动在前,实践活动在后,用思维的成果指导实践活动。本课教材内容分三部份:(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态环境。让学生知道自然环境下的池塘是什么样的,存在那些生物和非生物。(二)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让学生考虑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准备怎样的非生物环境条件。(三)做一个生态瓶。按照设计好了的生态瓶建造方案运用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生态瓶。2、说教学目标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的归宿。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池塘里的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

12、生态瓶的建造方案。能力目标: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情感目标:(1)能互相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2)树立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以及根据方案来做一个生态瓶。(2)教学难点:理解在生态瓶中放置生物的数量,以及这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 4、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2)教师准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影视资料、查阅资料的电脑。二、学生情况分析在本课学习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中动植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能在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找出其中的

13、食物链和食物网。但针对现在的学生比较少接触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理解比较肤浅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观察熟悉的自然环境,并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思索,把学生带到一种力所能及、引人入胜的探索性活动中去,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更多新的发现和新的惊喜。三、教学策略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和技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学习建构而获得的。结合这一理论,我对本课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法:1情景教学法。本课我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水底生物的环境以及做生态瓶的几个步骤,吸引注意力,激

14、发兴趣。2刘默耕的“引导探究”法。在教学中我以“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做生态瓶交流评比”为线,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探索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并在做生态瓶中探究如何维持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内的平衡。3应用开放性原则,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我首先播放课件,给学生展示五彩缤纷的水底世界,让学生初步感受真实的水底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鱼类与水藻等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让学生感受生态系统的奇妙,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2接下来再让学生观察池塘的生物环境,让学生尽情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或发现到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假如池塘里没有水草,鱼会什么样?提出问题后,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这样,学生在探究交流中知道自然环境下的池塘是怎样的,存在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并知道这些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例如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还要知道非生物对生物的作用,从而明确群落中各部分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探究交流,设计方案科学要根据事实来说话,不能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想。因此做生态瓶前需要设计一个方案,利用收集的事实来导行。用思维的成果指导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突破难点:1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