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389245081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复班大学语文笔记(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笔 记2008年4月26日 注 意:一、知识点 二、原 典 1、读 2、记 3、方法 三、考试题型(总分150分)1、选择题 2、词语解释 3、古文翻译 4、分析(语段阅读) 5、作文 四、课文题目前带号为精读篇目,要掌握到字章节,其他为一般篇目 要 求:一、预 习(1)读一至二遍 (2)对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看原文下的注释(了解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二、学 习知识点归纳:1、作家作品(10%15%),注意文后的“题解” (1)作 家 称 谓 成长经历,重大事件,受到什么影响 评 价 (2)作 品如以鲁迅为例: 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朝花夕拾、野草 杂文:坟、热风 2、

2、时代背景 (1)作家所处的时代:如艾青我爱这土地、闻一多发现处于抗战时期,因此表达的是爱国主义 (2)政治文化背景 如王安石 政治主张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 政治主张庆历革新 韩 愈 政治主张谏迎佛骨表 (3)文学运动背景 如韩愈、柳宗元文学复古运动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欧阳修、范仲淹反对宋初迤逦浮艳文风,倡导文学复古革新 文学流派: 先秦散文诸子散文:如课文1、2、3 历史散文:如课文4 秦汉时期历史散文:如左传、战国策、史记,课文15、16、17 政论散文:如课文5、6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即“韩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诗词流派

3、现实主义流派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篇B 汉乐府C 曹 操D 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E 白居易: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F 现代现实主义诗人:艾青、闻一多 浪漫主义流派 A 屈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B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C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山水田园诗派: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 A 魏晋时期:谢灵运,是第一位写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B 魏晋时期:陶渊明,是第一位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C 唐代:王维,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语) 孟浩然 王维、孟浩然被称为“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被称为“

4、高岑诗派) 新乐府诗派:即“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象征诗派李商隐、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戴望舒 宋 词:分为 豪放派:“苏辛”(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3、字、词、句、段(占70%)(1)字、词:即解释,要记住特殊的词法、语法: adj. v., n. v. 动词:A 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为“使变绿”B 意动用法,如“不耻下问”中的“耻”为“不认为为耻辱” 通假字“同”“通” 古今异义:如“百川灌河”中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淮水”专指淮河,“泗水”专指泗河等 (2)句 子 判断句:“者,也。”即 “是。” 被动句:一般而言,句子当中有“

5、于”、“见”、“为”等字,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翻译时要翻译成“被”句。 宾语前置句:分为A 否定副词的宾语前置: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B 疑问句的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 (3)语段分析(占60%) 议论文语段 A 论点:分为总论点:这篇文章 分论点:这段话 位 置:一般在开头或者结尾 B 论据作用:用来证明论点 类型:a、理论论据:如名言名句 b、事实论据:如历史事件、真人真事 C 论证方法比较法:a、对比论证 b、类比论证 归纳法 演绎法 D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对偶、反复、对比、反诘(即反问)、回环、夸张等 E 表达方式:记叙

6、、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F 结构:分为文章结构和段落结构,都有三种类型: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记叙文(散文)语段分析 A 线索结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分为前因、后果) B 人 物 a、性格 b、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服饰描写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 c、形象 C 手法(艺术手法)白描手法 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 象征手法 暗示手法 诗歌 A 主题、体裁 B 抒情方法a、直接抒情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借事抒情:分为借用典故和借今人今事 借人物举止、动作行为抒情c、修辞手法:同上4、作文(占30%) 作文字数为1000字左右,要多写,多锻炼,可以

7、写好后发给老师看,老师邮箱位置为,msn为sheng_xjhotmailaaa第1课 季氏将伐颛臾 书中人物:季氏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名由,字子路孔子:名丘,字仲尼 古时人有姓、名、字、号、又字、又号、乳名(贱名)等 古时“家“指采邑(即封地),大的封地叫“国” 伐:即讨伐,“讨”为“宣”的意思,“讨伐”即为有宣而战,不宣而战为“袭” 本文是揭示季氏的野心,又批评学生的不作为 第一段:1、“季氏将伐颛臾”,是文章的背景。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是一句被动句,“于”为“被”的意思,“见”为“召见”的意思。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事”指“军事行动”4、“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该

8、句的修辞手法是呼告(指直呼人名,表示一种感情的发泄,即“求!”,呼告的手法一般常用于祭文)、反诘。“是”是指“这”,“与”是通“欤”。本句是批评冉有、季路的失职,导致季氏的决策失误。 古语的反诘句: “岂耶?” 即“难道吗?” “得无乎?” “无乃与?” 5、本段的论点是“无乃尔是过与”,论据是:一是东蒙主,二是邦城之中,三是社稷之臣。5月10日(续)第1课 季氏将伐颛臾一、字词1、无乃欤?2、是 古:代词复指:这些 单指:这 代人代物 今:判断词 动词:认为是正确的 固定词组:“是故”,是的(以是)由是 远指:那,那些;近指:这,这些3、过 责备 错误4、以为认为,动词 以之为:把看作(作为

9、,当作)5、伐:讨伐二、 反诘句:无乃尔?(定不吗?) 句式 宾语前置句:何以伐为? 判断句:者也,也(是),翻译时翻出是三、修辞:呼告,反诘,借代四、 文体:议论文论点:(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 车蒙主 (先王礼遇)结构 论据 邦域之内(构不成威胁) 社稷之臣(臣不叛君)(“社稷”是借代) 论证类型 理论论据:名人名言 事实论据 历史 现实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理论:对话五、涉及到人物:季氏、冉有、季路、孔子季氏与冉有、季路 是 君臣关系冉有与季路 是 同学关系冉有、季路与孔子 是 师徒关系六、事件: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七、关于孔子 孔子:儒家学派(称谓)。政治思想:仁(仁者爱人)。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即教育没有差别;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人的兴趣教不同内容。晚年整理“六经” 论语:内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编辑: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八、第二段夫子欲之:季氏要这样做。 吾二臣也:我们两个都不愿意这样做。 再任“ ”:古代史官有说过这样的话:“ ”危:帮瞎子过马路,瞎子快跌倒了却不扶持,盲人站立不稳,你不去扶持,盲人将要跌倒,你们不去搀扶,那要你们这些搀扶瞎子走路的人做什么呢?三层论证:孔子认为两个学生失职,在推卸责任,在帮助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