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与运作模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38924448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与运作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3章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与运作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章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与运作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3章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与运作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3章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与运作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与运作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与运作模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3章 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与运作模式教案基本要求:近年来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发生深刻变化,重塑了投资银行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投资银行运作模式的新趋势和监管体制的新变革。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投资银行运作模式的新趋势和监管体制的新变革。难点是传统的混合经营与目前国际上混合发展趋势的联系和区别。 第1节 投资银行的监管体制本节主要讲授投资银行监管主体、我国投资银行监管体系、以及投资银行的资格和业务监管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投资银行的监管主体综观世界各国对投资银行业的监管方式,一般分为以政府主导型的外部监管和市场自律管理两个层次。其一般架构如图31所示。所谓外部监管主要是通过政府设立

2、监管机构负责对全国市场进行监管,这种监管方式是带有强制性。 图31 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架构 授课中注意突出投资银行业协会和投资公司协会的自律性质 (一)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外部监管模式目前世界主要的外部监管模式 1.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为最高管理层的监管主体。它直属于美国总统,不受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管辖,主要任务就是监督并实施美国的证券法律,具有立法和执法权。 2.以德国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作为最高的监管主体。德国强调对投资银行的自律管理,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法律,各州政府负责法律的实施与监督。3.以英国金融服务局为投资银行业的最高监管机构。1998年6月1日,金融服务局成立,对英国的金融

3、市场实行统一监管,原来较为松散的自律管理格局逐步被集中监管的格局所替代。4.以日本金融监督局为主要监管主体的政府监管模式。 授课中注重分析美国监管体制的特征 (二)以行业协会与交易所为主的自律管理模式除了政府机构实行外部监管以外,各国投资银行一般都成立行业协会与证券交易所一起对市场实行自律监督管理,并且交易所的自我监管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从微观层面讲清以下3个问题 一是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二是确保市场公平、公正和公开。不同投资者的身份不影响他们在市场交易地位,包括信息获得、市场准入等方面。三是降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二、我国对投资银行的监管体系我国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历史沿革目前的投资银行业监

4、管模式(如图32所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图32 中国投资银行监管模式 (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是依照法律法规对证券期期市场的具体活动进行监管的国务院直属单位。证监会设发行部负责我国证券发行监管事宜。 (二)证监会地方派出机构1998年,中国证监会将地方证券管理部门收归证监会直接管理,并将原来的35家机构缩减为9家大区派出机构。此外,在北京和重庆等地还设立了直属派出机构。在大区派出机构下,再设立了25家地方特派机构。这些地方特派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证监会和大区派出机构进行监管。 (三)证券业协会 中国证券业协会正式成立于1991年8月28日,是依法进

5、行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由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自愿组成的行业性自律组织。它的设立是为了加强证券业之间的联系、协调、合作和自我控制,以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证券交易所 作为自律性的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能包括对证券交易活动进行监管,对会员进行监管以及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 讲授中简要分析我国证券业监管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三、对投资银行的资格监管 l 投资银行设立的特许制与注册制的含义注册制是指投资银行只要符合有关设立标准的规定,只需要在相应的金融监管部门和交易部门注册登记,便可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采用这种方式的大多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特许制是指投资银行在设立

6、之前必须向有关监管机构提出申请,经监管机构核准以后才能设立。采用这种方式的典型国家是日本。l 中国目前对投资银行的资格管理采用特许制。 (一)中国证券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事项的审批,统一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 (二)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行业务资格管理制度 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承销、证券自营、网上证券经纪、资产管理和证券投资咨询等业务须分别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单项业务资格。 讲课中,注意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特许制与注册制的比较 四、投资银行的业务监管 (一)投资银行业务管理的一般内容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分为发行与承销业务、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资产管理等。这是证券监管部门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监管的重点

7、所在。1.在发行与承销业务方面,各国对投资银行的监管主要着眼于要求投资银行以诚信为本,禁止欺诈、舞弊、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据例说明(比如我国新股发行中的 成都红光、琼民源事件等)2.在自营业务方面,主要从防止投资银行在交易中操纵证券价格、将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合并经营而侵犯客户利益以及限制投资银行的风险等方面进行监控。 3.在经纪业务方面,各国监管部门要求投资银行的行为以保护客户利益和保证市场公正为基础,禁止投资银行在交易中的欺诈行为,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投资者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我国对投资银行的业务监管主要从我国投资银行业实践角度来分析,要求学生大概了解即可1.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8、实行任职资格管理和谈话提醒制度。2.证券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3.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子公司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财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办法。4.公开发行股票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子公司应根据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进行公开信息披露。 5.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子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制定安全保密措施,妥善保存客户开户记录、交易记录等资料,防止资料、数据丢失和泄密。严禁篡改资料和数据。 6.证券公司须遵守有关的财务风险监管指标。 第2节 投资银行运作模式 本节主要讲授投资银行得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我国

9、投资银行业发展对策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分业经营型投资银行运作模式l 美国分业经营产生的历史背景 1927年麦克法顿法进一步放松了商业银行承销股票的权力,使商业银行大规模地进人证券市场。而当时的联邦政府对证券市场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致使恶性投机行为不断加重,最终导致1929年10月的股市大崩溃,美国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1933年证券法、1933年银行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以及以后的1935年公用事业持股公司法、1938年马伦耐法、1939年信托契约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1940年投资顾问法相继问世,美国证监会也于1934年正式组建。一系

10、列法律和监管组织的建立把美国的证券业与银行业彻底分开,开始了世界金融史上最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这一经营模式对世界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l 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与分业经营其中,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最先在法律上确立了分业经营型投资银行运作模式。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规定,任何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除了可以进行投资代理、经营指定的政府债券、用自有资本有限制地购买某些股票和债券三类证券业务之外,不能经营证券投资业务,而经营证券业务的投资银行也不能经营吸收存款等商业银行的业务。这样一来,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有效地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活动,从而控制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11、作为分割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的“防火墙”,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与其他美国金融法律一起保证了美国金融与经济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持续发展。 讲授中注意:1,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产生的历史背景;2,对比1998年为什么废除该法案。l 分业经营型投资银行运作模式的要点是:(1) 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准经营股票发行与交易业务,投资银行不准经营信贷业务;(2) 投资银行的经营活动集中由政府任命的证券监管部门监管,而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由中央银行监管。 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讲授分业经营的优点:1.建立防火墙制度,分散和降低金融风险。2.便于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管理。 3.有利于实现市场的公正、透明和有序。 当然,分业经

12、营型模式也有自身不可避免的缺点,它使整个融资体系人为地分割为两块进行运行,客观上制约了银行业的发展规模和综合业务能力,限制了他们的竞争。比较混业经营型模式的全能银行制度,分业经营模式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混业经营型投资银行运作模式l 混业经营模式的含义所谓混业经营型模式,是指在法律上允许同一家金融机构可以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相互之间在业务上并没有法律上的限制。其中最典型的是德国。德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模式具有很长的历史,尽管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分业经营方面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它始终维持着传统模式。这种在当时属于非主流的经营模式,为后来德国经济的

13、起飞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其银行业也不断巩固和发展壮大。这一巨大的成功不但使实行分业经营型模式国家的银行业刮目相看,而且也成为日后美国银行业要求取消分业经营、实行混业经营的一个成功例证。除了德国之外,实行混业经营型投资银行运作模式的还有瑞士、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国家。混业经营型模式与美国、英国、日本的分业经营型模式完全不同。在这一模式下,没有银行业务之间的界限划分,各种银行都可以全盘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租赁、担保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至于每一家银行具体选择经营何种业务,则由其根据自身优势、各种主客观条件及发展目标等自行考虑,国家对其不作过多干预。讲课中注意与分业经营的

14、对比,便于理解l 混业经营的特点 对于混业经营的特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价格阐述 第一,混业经营型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远远高于分业经营型模式。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各自的硬件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往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在不增加资源的情况下进行合并,就可以获得比不合并情况下双方各自的效益之和还要大得多的效益。 第二,双方信息沟通能力的加强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入。 第三,混业经营型模式扩大了单个银行的规模,增强了全能银行的竞争实力。 另外,混业经营型投资银行不如分业经营型投资银行那样容易监管,容易自律。它因信息的便利而容易产生内幕交易,如果内部不加防范,就会导致诸如挪用客户存款于证券投资等弊病,增加金融风险。 三、不同模式的比较分析 主要对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利弊进行分析 1.分业经营型模式的利弊分析l 分业经营型投资银行运作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其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体制运行中的风险。l 有益于保障证券市场的公正与合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型可以减少投资银行利用“内幕信息”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与合理。l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促进了金融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两者分别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l 分业经营型投资银行模式的最主要缺点是它限制了银行的业务活动,从而制约了本国银行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