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唐代文学名词解释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51KB
约3页
文档ID:388975893
唐代文学名词解释_第1页
1/3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 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 乐府运动” 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 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 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 ,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 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上官体:贞观诗坛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奉和山野林秋》)他工于五言诗, “好以绮错婉媚为本”,诗作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 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时人谓为“上官体”它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 求诗的声辞之美,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中国较为健康开朗的创 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在唐诗发展史 上,它上承杨师道、李白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他们大都生 于唐贞观年间,创作活动集中于唐高宗至武后时期,都属于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心 中充满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重 视抒发一己情怀,诗中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壮的感人力量他们是当时真 正能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但“四杰”诗风并未完全摆脱当时 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沈、宋:沈佺期、宋之问,是武后时期代表性的台阁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多限于应制酬唱、 咏物、赠别,点缀升平,标榜风雅,难免有词藻文饰,内容贫乏之弊在诗律方面,精益求 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对律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两人最后完成了五律的定型(沈: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宋:《渡汉江》)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除李、杜两位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很高的诗人,可大致分为 两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主要写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描绘自然景色 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常建、祖咏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 色彩淡雅,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 气象万千,情景交融而构成晶莹美妙的诗境受前代陶渊明、谢灵运影响较大边塞诗派: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代表 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所 创新。

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投笔请缨的豪情壮志,以及 征人离妇的忧愁伤感,对战争的态度不同,思想上有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 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七言绝句的形式郊寒岛瘦: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两人以苦吟著称,诗风相近寒”指清寒 枯槁,“瘦”指孤峭瘦硬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 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后也用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韩孟诗派:中唐时期的诗歌流派,兴起、形成于贞元、元和年间,代表人物韩愈、孟郊、贾 岛、卢仝(tong)、马异等作为一个诗派,它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和诗歌的抒情功能,即“不平则鸣”认为诗歌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 裁夺,即“笔补造化”此外,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大胆创新,以文入诗,诗文合一元白诗派: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的一个诗歌流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他们重写实,尚 通俗,强调诗歌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用文学创作来反映社会,汇导人情语言方面 则力求通俗易解发起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 老别》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 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 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 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 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 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 代表性人物花间词: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代表人物: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牛峤等他们的词风 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 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 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 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 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他们的作品合编为《花间集》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和王建乐府诗的并称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先导和重要成员, 所作乐府诗,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以短篇七言歌行为主要体裁,揭露并 抨击统治阶级荒淫横暴、穷兵黩武、混战不休等罪恶行径,反映并同情广大人民遭受剥削、 压迫的不幸遭遇,题材广泛,主题深刻,倾向鲜明又善于运用比兴、白描及对比、映衬等 手法,通过事实和人物语言表现主题,在篇末用重笔突出中心,语言通俗而凝炼,韵律善于 变化,形成了他们共同的诗风三十六体:李商隐、段成式、温庭筠的诗歌由于风格相近,且都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 体这一说法最早见于《新唐书•文艺下•李商隐传》对于“三十六体”的内涵,有各种 不同的说法有认为是指一种诗歌的风格流派,有认为是指骈体文的风格流派,也有认为这 种风格既包括诗歌也包括骈体文更多的时候,人们故意以含糊的态度谈论这个名词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 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为其发 展奠定了基础它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唐传奇“始有意为 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 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 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 子胥变文》等叙事曲折、描写生动、想象丰富、语言通俗,在艺术形式上也有独特的创造 变文在表现上较多地继承了辞赋家敷陈铺叙的手法,而文笔粗犷,以刚健清新见长不过它 往往缺乏后世小说家那种细腻传神的描绘,在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不免有 所局限俗讲:唐代流行的一种寺院讲经形式多以佛经故事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 宣传一般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中国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唐朝是传播佛教思想的 隆盛时代,僧侣将佛经译成文雅的经文;为向人们进行宣讲,又把经文和其中的动人故事编 成通俗文字加以演唱,先用说白散文叙述事实,然后用歌唱(韵文)加以铺陈渲染这种演唱 佛经的形式,称“俗讲”,即通俗讲经之意其文字脚本称“变文”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10 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 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

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 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 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 格比较单调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格律归整、字句精工有时不免显露出 雕琢的痕迹,虽有警句而全篇欠佳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 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 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 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 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 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 杜审言成就最高,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 术水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李峤有咏物诗百二十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咏物诗的诗人 《汾阴行》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