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六盘山》课件【三篇】【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毛泽东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理解词义体会所表达的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诗词,背诵并默写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背诵并默写难点:体会所表达的感情一、自主学习1、给字加音逶迤磅礴丸崖岷2、理解词语含义望断:长缨:屈指:苍龙:3、理解句子含义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二、合作探究1、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2、作者远看六盘山的景象,又想到了什么?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词的理解三、展示反馈1、默写《清平乐?六盘山》2、说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给你的启示四、拓展延伸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教学难点: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1.还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4.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3.自由读课文4.自学生字及词语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5.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6.检查生字读音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缨、缚、梁、眺、陕、诵(2)交流难点字的识记方法"缨、缚、梁、眺、陕、诵"六个字可以用与形近字相比较的方法识记缨--樱缚--搏梁--粱眺--跳陕--峡诵--通读准后鼻音字:缨、梁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1.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长缨山梁陕北缚住谈古论今天高云淡红旗漫卷瓦窑堡不朽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理解"山梁"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眺望、吟诵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词5.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
)四、指导学生写字1.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梁"字上部的点画较多,注意写好眺:左边是"目字旁",不要写成"日"朽:与"巧"比较识记2.自由书空写一写3.将每个字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五、作业设计1.把这篇课文读流利,读给家人听2.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3.找找长征的故事,读一读篇三】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词包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1、复习导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4.课题质疑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3.自由读课文4.自学生字及词语坐姿端正,自由出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音,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5.汇报交流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缨、缚、梁、眺、陕、诵读准后鼻音字:缨、梁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3.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四、创作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
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五、理解课文,感悟朗读1.过渡: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2.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
""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2)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1)、指名读词额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2)、指名反馈: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3)、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6)、指导有感情朗读7)引导背诵与辛弃疾的《清平乐》相比较,看看有何异同七、课堂练习1、这首词的作者是--,他是在--年--月,在--写的2、不到长城非好汉,使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表达了----------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指--,表达了诗人----------------的情怀板书设计:21.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9月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壮志凌云)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