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调音必知的7个声音频段和其量感控制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8KB
约4页
文档ID:387894067
调音必知的7个声音频段和其量感控制_第1页
1/4

调音必知的7个声音频段和其量感控制当今音响技术的日益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的爱乐者踏足“发烧友”的行列, 这其中有初涉圈子的“新新烧友”、但也不乏深谙音响理论的“资深烧友”在 这么一个繁花似锦的好时代,我们该如何来认真的审视与区别各类设备间的差 异,特别是声音上的差异就变成了一道让大多数爱乐者难以分辨、 取舍的选择题了事实上,大家在选择设备时还是以耳朵来实地聆听为主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听的声音呢?什么才是正真意义上能让听者产生愉悦心情的、自然平衡的声音 呢?带着这个问题,小编将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有关“好声”的话题什么是声音的量感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只要高、中、低频段的量感调到一样大,那么出来的声音就 是平衡的,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从我们广泛聆听的一些音乐软体中会有大量的 管弦乐团或是爵士、流行乐队的编制从这些音乐中我们不难了解, 好听的高、中、低频段量感的分布应该是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也就是说低频段的量感占最 多数,它能形成一种低频基础占据次位的是中频段量感,而高频段的量感会略 少,这样的整体听感才会舒服那么,为何高频段的量感要略少呢?这主要是因 为人耳对于2000Hz到4000Hz的这一频域段最为敏感,量感一多的话就很容易会 产生噪耳、刺耳的反应。

如果有一些使用音箱听音乐的用户, 那么你们在实际的 聆听空间就必须要适当的使用一些吸收高频的手段才行在控制力方面,功放的输出功率、以及功放的阻尼系数高低都会对各频率的控制 力造成影响,其中的表现不仅仅只针对低频段事实上无论是高频段、中频段或 是低频段都需要良好的控制力,这样才不至于让乐器与人声的形体无法凝聚、或 外溢出来聒耳只要高频段的控制力良好,那么我们在听小提琴拉到高把位的时 候听感反而会觉得比较内敛而中频段控制力良好时,乐器与人声会变的饱满, 形体浮凸如果低频段的控制力保持良好的话,那么它不仅可以产生宽松的弹性, 而且最关键的是它将大大的提升低频的解析力声音的7个频段1极低频从20Hz到40Hz这个八度频域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约只有低 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才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 由于这并不是这些乐器的最美音域段,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的那么低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流行音乐以及一些电子合成器的刻意而为, 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爱好者们来说实在用处并不大有人会觉得虽然乐器的基音并没有那么低, 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一下其实这 个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乐器的最低音,声音只会以 2倍、3倍、4倍、5倍等整倍数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

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形 象的实验,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四分子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频率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 音色这就是为何小提琴与长笛即使演奏相同的基音(音高,例如中央 A是440Hz),而我们还是能够很清楚的分辨出两者谁是小提琴的声音,谁是长笛的 声音2低频从40Hz到80Hz的这段频域称为低频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 巴松管、低音伸缩好、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与男低音等都是属于这个频 率段的乐器与人声这个频段就是 构成浑厚低音基础 的大功臣一般来讲,有许多人会将这一频段误认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确实是已经很 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的话,那些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会没有, 同时也 会导致中高频与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在听感上不久耐听大提琴3中低频从80Hz到160Hz之间的这段频域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很多音箱用户很挠心 的事件,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 这个频段很容易的就能 产生峰值,其 实这是与聆听的环境有关,比如房间的长、宽、高三维比所以大部分的人为了 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而想方设法的去吸收、改善这个频段,使耳朵不再有轰轰然 的感觉。

然而万事都不会一帆风顺,当你的耳朵听感上不至于轰轰然的时候, 那么下沿的 低频与上缘的中频恐怕都会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现凹陷的状态, 而使得声音听起来偏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有很多人会因为峰值的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 是对的,这也是造成许多人在家里面用音箱听音乐时觉得声音不过丰满润泽的原 因之一这段频域中包含了上述低频段中所提及的所有乐器4中频160Hz到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 640Hz、1280Hz)之间的频域称为中频 这个频段几乎把 大部分乐器、人声最常出现的频域都包含进去了, 所以是最重要 的频段大家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在于此处 例如小提琴的大多数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是一般大家都误以为它很高还有,不要以为女高音的音域很高, 事实上,女高音的最高音域也只是在中频的上限而已同时这个频段的重要性也可以从双单元扬声器的分频点来说明 一般双单元扬声器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至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的由高音单 元负责,2500Hz以下的由中低音单元负责这 2500Hz大约是1280Hz的两倍, 这就说明,为了防止中低音单元在中频极限处产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 设计者们会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两倍处, 这样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频 单元发出了。

那么,高频单元有是作什么用的呢?假如在现实生活中你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 元,听到的是一片“嘶嘶”声,其实那就是大部分的泛音所在处如果没有高音 单元发出“嘶嘶”声,单用一个中低频单元来重播音乐的话,那将一定是晦暗不 堪的当然,如果是三单元设计的扬声器,这段中频部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会被 包含到中音单元中去的钢琴5中高频从1280Hz到2560Hz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些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四分之 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 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弦乐群的高音域以及木管 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这点要请你特别 留意长笛6咼频从2560Hz到5120Hz之间的这段频域称为高频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 经是很少有机会摄入了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 其余大部分的乐器在演奏时都不会出现在这一频段内还是再来说说扬声器的分频点,我们可以发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了高音单元 中正如前面所说的,当你将耳朵靠近高音单元时,你所听到的大多数都不是乐 器的高低音调,而是一片“嘶嘶”声从高音单元的这种表现中,可以再次证明 高音单元几乎很少会发出乐器或者是人声的基音, 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数泛音而已。

小提琴7极咼频从5120Hz到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被称之为极高频讲到这里,大家都可以 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这一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仅是乐器与 人声的泛音现象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越高处能量越小,换句话说,高音单元 要设计的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声音 在这里,就会发生一件让扬声器制造商们很是困扰的事情, 那就是要如何才能“两 全其美”?何为“两全”?请你试想一下,假设一个高音单元为了能够清晰再生 所有细微的泛音,而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的由 这个咼音单兀所负责的大能量咼频信号与中咼频信号极有可能就会时常处于 失真的窘境,因为这两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 这也是市场上有很多的扬声器(其中也包括部分耳机与耳塞)在高频段以上很清晰,但又却容易流于刺 耳的原因之一写到这里,小编想说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国外或是国内的扬声器品牌都推出了带有 超高音单元的扬声器并且这些扬声器的声音都很柔和悦耳,那么为什么它们在 有了高音单元的情况下,还要加入超高音单元呢?这样的声音不会过于锐利吗? 其实不然,设计师们在初期的着眼点就是为了让高音单元不失真, 且又能再生极高频,所以那些超高频单元都会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使得扬声器在实际的 运用中能够重播出音响性与音乐性兼容的美好乐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