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分类 (5)

上传人:m**** 文档编号:38783455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的分类 (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角形的分类 (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角形的分类 (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角形的分类 (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角形的分类 (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分类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的分类 (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安塞县第一小学 闫东芳【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83P84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在数学中应用很广。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方面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角、边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理解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三角形分类”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形象地揭示三角形按角分得的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分类的不重复和不遗漏原则;二是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又包含等边三角形。按边分类较难一些,教材不强调分成几

2、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但在教学中再次用集合图表示,让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思考、操作、合作、交流、质疑、辨析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学会给三角形分类,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正确识别一个三角形。

3、2、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能力及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和合作讨论探索新知,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数学交流及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感受分类思想,学会从不同角度给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找出三角形角与边的特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直尺、学具袋(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个话题分类(板题),听说过吗?把你所知道的分类跟大家介绍一下。师:如果要把全班同学分一下类,可以怎么分?(男生、女生

4、)师:这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性别)师:除了按性别分,还可以怎么分?(年龄、身高、体重、衣着等)师:看来在分类之前,我们要有一个标准。像上面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就是一个标准。师:那分类还应注意什么呢?师:这一些,都是我们平时生活或学习中分类时应该掌握的原则。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不是对分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二)创设问题情境1、课件出示6个不同三角形。引导:你对它有哪些了解?2、设疑:你还想知道它的哪些知识?(生发言)引导:有的同学想给三角形分类(边说边写)再次设疑:看到这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1)三角形的分类有什么样的标准?(2)三角形可以分几类?每一类有什么特点?(3)如果分好类了是

5、不是有它们特有的名字呢?3、研究主题:三角形可以按什么标准来分类?换位:学生讲解,同学们给出合理评价并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结论:三角形可以按角的大小来分,还可以按边的长短来分。(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常规的概念教学既枯燥又乏味,因此以轻松的谈话情境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中明确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提个醒。这样引入,不仅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分类,不至于出现重复、遗漏等情况,也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二、实践操作,探究分类。1、你准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小组合作给三角形分类。(每组利用三

6、角形学具)2、引导:那个小组愿意把分类的情况介绍一下,并试着给大家讲清分类的依据。换位:小组代表发言。(1)预设:我们把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 角形,我们把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 三角形,我们把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 三角形,小组代表发言时可以边说边写。(2)质疑:你们为什么这么分?(3)其它小组同学做评价。3、结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4、小结。师介绍三角形按角分的集合图并板书集合图。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一个大集体的话,这个集体可以分成这样的三类。

7、(边说边完成集合图)5、比较三种三角形的异同点。6、引导:还有不同方法吗?预设:按三角形边的长短来分。(思路同上)(学生操作后换位评价引导)我们将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 三角形。我们将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 三角形。我们将 号三角形放在一起,因为它们 ,命名为: 三角形。(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看、想、议、分、评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对话”的机会,力求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展现做中学

8、,从而获得对三角形边、角特征的认识,进而学会给三角形分类,促进学生的分类、概括、辨析、交流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渐养成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7、辨析理解。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并对三角形进行了分类。根据你的理解,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呢?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1、猜角游戏。师:把三角形藏起来,只露出一个角,你能猜出是哪种三角形吗?(课件分别出示:露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如果有两个锐角,必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2)

9、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4)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 )(5)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3、画一画。在点子图上画任意一个三角形,看谁画得最独特。投影展示,介绍既是什么三角形又是什么三角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力求把学生带人一个活动场,一个思维场,一个情感场!学生在这个场域中游历,逐渐地内化知识、增长智慧、提升能力。)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说吧! 2、完成课本第87页第5题。 3、用三角形拼一幅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

10、总结帮助学生统揽知识要领,完善认知,使得对三角形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再把知识从课堂延伸课外,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实现小课堂大社会,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五、板书设计:可由学生书写,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学反思: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换位评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觉得“要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力”,我决定只要学生自己能说的、能做的我就绝对不说、不做。整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当充分,并不是留于形式,浮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在探索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多次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通过看、想、议、分、评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

11、学生提供更多“数学对话”的机会,力求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展现做中学,从而获得对三角形边、角特征的认识,进而学会给三角形分类,促进学生的分类、概括、辨析、交流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仅仅起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一、引入简洁明了,思路清晰,轻松易懂。最开始以谈话这一情境引入,使学生明确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之后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了解和把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二、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强化操作尝试,注重学生的亲身感悟,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

12、是本节课的突出特点。这堂课中紧紧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探究分类的方法。学生分类的方法有许多,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在这时并不急于评价,而是充分让学生交流,学生在操作、体验、感悟中建构了新的知识系统。如:按角的不同将三角形分类、命名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的不同,明确什么叫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知识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突出。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这一节课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本节课也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学生与教师换位时,在座的学生能针对“小老师”的讲解进行有价值质疑、评价的人数很少。再者,我对“五步教学法”中换位、评价、引导三者的有效结合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摸索并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