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1.1 工程概况受******************人的委托,我公司承担其******************集资建房工程地基的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拟建场地位于########################拟建物呈矩形布置,总长为10.80m,总宽为7.80m,层高为4F,砖混结构拟建建筑物无地下室该工程项目正在设计中,建筑物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均尚未确定1.2 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根据业主要求及相邻场地已有经验,以及勘察技术及相关规范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情况,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1)查明拟建物范围内场地岩土类型、分布及其工程特性,对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作出评价,并提供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特征值2)查明场区是否分布有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3)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情况,测定地下水位,分析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评价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其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地基土类型、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等5)从安全、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对拟建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并提供相应设计计算参数。
6)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1.3勘察依据(1)勘察合同及勘察技术要求2)国家或行业、地方现行技术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3)业主方提供的拟建建筑物总平图布置图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3.1.4条的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三级(简单场地),地基等级为三级(简单地基),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2 勘察工作2.1 勘察技术方案2.1.1勘探点布置本次勘察依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及业主勘察技术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性质及场地地基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拟建工程勘探点主要沿拟建建筑物周边轴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间距7.80~10.80m。
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1.2勘探点深度根据搜集的周边建筑经验,考虑到可能采用的基础形式,结合场地地层条件,本次勘探点深度:控制性钻孔进入持力层5.00~7.00m,一般性钻孔进入持力层3.00~5.00m2.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方法2.2.1工程地质调查搜集和研究场地区域地质资料,地层资料,调查临近建筑基础形式,初步了解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2.2.2工程测量本次勘察,采用水准仪及钢尺进行放孔和孔口高程测量,地下水位观测等其中,高程系统采用假设高程系统,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各钻孔位置及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2.3钻探采用1台XY—1A型工程钻机对土层进行冲击取芯钻进(岩芯采取率在95%以上),对基岩采用双管单动进行回转取芯钻进,(岩芯采取率在85%以上),直观揭露地层,查明地基岩土结构、性质,鉴别土质类别及特性;确定各工程地质层及其亚层的分布埋藏界线2.2.4水文观测现场观测钻孔内初见水位,二十四小时后观测其稳定水位,并结合区域水文资料,进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2.3 本次勘察工作量我公司于2012年10月25日进场,于2012年10月26日结束野外工作,完成的实际工作量见下表2-1: 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表2-1 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1测放钻孔个43钻探总进尺m26.102施工完成钻孔个44水位观测次82.4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合理,间距、深度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要求。
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其方法和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勘察所获资料真实、可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勘察报告可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该工程场地位于########################,交通便利地貌单元属于属川中浅丘区中的剥蚀残丘坡脚,场地现已被整平,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场内地面高程为300.14~300.45m,相对高差为0.31m3.2 区域气象条件南充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节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日光少、风速小、云量大、温差大、降雨量较多、气温日变化小,介于盆地西部春夏常旱区与东部伏旱区之间据南充市气象站资料,多年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2.8℃受大气环流的控制,降雨分配季节不均,降雨高峰集中在六、七、八月这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降雨量的61.1%,其中以七月份最高,月降雨量一般在176 mm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962.9mm,相对湿度77.5%,枯水期1~3月份南充地区年最多风向为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1~1.60m/s,最大风速25.3m/s,极大风速为27.8m/s,多年年平均风压力为142Pa,最大风压力为253Pa。
3.3 地质构造及地震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的南充背斜北西翼,该褶皱带为东西向的大型宽缓背斜,无断裂构造存在,岩层倾角1°~5°,产状平缓,近于水平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场地新构造运动微弱,无大的构造断裂存在及地质构造活动迹象,区域稳定性好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可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估算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值约为420m/s,根据土层的分类和场区内覆盖层厚度,综合判定本场地建筑类别属Ⅰ1类,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可不考虑抗震设防场地内无可液化土层,不考虑地震液化3.4 场地地层及岩土结构特征经勘探,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J3sn)现将场地岩土分布及结构特征分述如下:①泥岩(J3sn):紫红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夹薄层状泥质泥岩,含砂质团块或灰绿色钙质条带,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具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崩解之特征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泥岩、中等风化泥岩①1强风化泥岩:风化裂隙发育,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岩芯破碎~较破碎,呈土状、饼状,少量碎块状,岩块用手易折断或捻成土状。
层厚1.3~2.0m,平均值1.65m①2中等风化泥岩:风化裂隙不甚发育,岩芯以长柱状为主,中短柱状少量,岩块用手难折断,本次勘察未揭穿以上各岩、土层的分布、埋藏及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3.5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根据统计分析,结合我公司在南充市的勘察经验并参照相邻场地的土工实验资料,将该场地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如下表3-1:场地主要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表3-1 项目指标状态重 度内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承载力特征值γCΦEsfakKN/m3KPa°MpaKPa泥 岩强风化22.5//12.5200中等风化24.0///4503.6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下伏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沿基岩裂隙面流动,受大气降水、灌溉用水下渗补给,顺坡形向地势低洼处排泄,水量极小;泥岩属相对隔水层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贫乏,未见明显地下水位根据相邻场地资料知,本工程场地地下水、土对砼、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3.7 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勘察场地地势开阔,无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岩溶、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地基无暗浜、古河道、大的洞室等不良地质作用,无软土、膨胀性土和湿陷性土等其他特殊性土分布。
4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4.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本区构造简单,挽近期构造运动较微弱,表现为区域性大面积缓慢间歇性抬升,河流多级阶地发育,区内地震活动受外围地震活动的影响,影响烈度较小,未见破坏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年版1:)知:本区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区内无强震区,历史上无破坏地震发生,属地壳稳定区域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勘察表明,拟建场区及附近无滑坡、断层、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也无地下洞室场地地势平坦无明显人工边坡,场地平整后将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不会形成明显人工边坡,则拟建场地稳定综上,场地平坦,交通方便,地貌单一,地层结构简单,无不良地质作用,地基稳定,适宜拟建工程的建设4.2 地基土工程性能评价①1强风化泥岩:工程性质较好,承载力特征值200 kPa,压缩模量12.50MPa,属低压缩性地基土,岩石裂隙发育,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但不宜作为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①2中等风化泥岩:工程性质好,分布稳定,承载力特征值450kPa,承载力较高,是拟建建筑物良好的基础持力层也是桩基础良好的桩端持力层。
5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及建议根据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本工程基础方案较明确,无过多方案比较具体地基基础方案选择评述如下综观整个场地,属同一个工程地质单元,地层结构较简单,根据拟建建筑物特征和场地地质条件,建议本工程采用独立柱基, 以泥岩作为基础持力层6 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1)雨季基础施工中应注意加强排水处理2)深基础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坑壁支护,切实保证安全3)基础施工过程中须加强地基验槽工作7 结论与建议(1)场地地质构造及地层结构简单,地基稳定性好,无不良地质现象,适宜建筑2)拟建建筑物建议采用独立柱基, 以泥岩作为基础持力层3)场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相关参数可按表3-1所列数据选用4)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5)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等相关单位现场进行验槽,并按《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规定》(修定本)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测如施工中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应按规范进行施工勘察6)本报告可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设计施工之岩土工程依据目 录1 前言 11.1 工程概况 11.2 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 11.3勘察依据 1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22 勘察工作 22.1 勘察技术方案 22.1.1勘探点布置 22.1.2勘探点深度 22.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方法 22.2.1工程地质调查 22.2.2工程测量 32.2.3钻探 32.2.4水文观测 32.3 本次勘察工作量 32.4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3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3.1 地形地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