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18 湘教版必修11.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处为末次间冰期B.图中C处为现代间冰期C.图中B处为末次冰期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间冰期【解析】 地球气温明显低于平均气温的时期为冰期,明显高于平均气温的时期为间冰期A处气温高于全球平均气温,为间冰期,且为末次间冰期B处为现代间冰期的起点,可见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中C、D处气温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气温答案】 A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地树木生长期间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解析】 树木的生长速度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温暖时期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宽,据该树木的年轮可知,该地经历了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的过程答案】 B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解析】 M处的树木年轮最窄,说明此时树木的生长速度最慢,原因最可能是这段时期的气温较低,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海平面降低。
答案】 C读表,回答4~6题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 852.250~1023 400~15 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 290.000 310.2512027064.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A.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解析】 从表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其“贡献”最大答案】 D5.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C.使太阳活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解析】 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其实质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了,究其原因是大气的逆辐射增强。
答案】 D6.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解析】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很大,今后可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 B7.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全球变暖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解析】 D项中所列举的措施都是针对全球变暖而采取的正确措施答案】 D下图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8~10题8.M点的值可能是( )A.0.4 B.0.8 C.1.2 D.1.6【解析】 从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来看,M外的等值线小于1.5,且该处为大兴安岭山脉,海拔较高,蒸发量较小,故M处的数值在0.5~1.0之间答案】 B9.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C.降水 D.土壤【解析】 ①②两地分别在长白山的东西两侧,其中①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②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从而导致降水存在差异。
答案】 C10.N地年干燥度等值线圈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 )A.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C.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D.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解析】 N地位于大兴安岭山脉,海拔相对周边地区较高,蒸发量相对较小,干燥度也比周边小,使得等值线向南凸答案】 Axx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多地遭遇灰霾天气,京津冀、东北三省、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出现了一条褐色的“污染带”据此回答11~12题11.与灰霾天气出现有关的是( )①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产生量增大 ②连续的静风、逆温天气等气象条件 ③工业污水排放量增大④大气中CO2浓度增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灰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水平方向上静风现象增多,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答案】 A12.下列地区容易出现灰霾天气的是( )①黄淮海平原 ②珠江三角洲 ③四川盆地 ④青藏高原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黄淮海地区、珠江三角洲经济较为发达,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较多,易产生灰霾天气四川盆地因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也是我国灰霾天气较为严重的地区。
答案】 A读下图,回答13~14题注:圆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解析】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且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30%左右,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美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俄罗斯的重化工业规模大,能源消耗多日本的经济规模总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答案】 C14.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 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 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和水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的效率提高,同样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的温度提高,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增强答案】 D15.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30年气温变化图(单位:℃)材料二 中国近50年增温速率图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哪一纬度地区?(3)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趋势会造成什么后果?(4)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试分析大气中CO2浓度升高的原因5)有哪些措施可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结合图示分析即可作答3)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并影响农业生产和水循环4)CO2浓度升高与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两方面有关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是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答案】 (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3)①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改变海岸线,沿海低地被淹;②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低纬度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③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造成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径流量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4)一是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吸收减少,使大气中CO2增多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16.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6.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能源消费构成是指各种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比)材料二 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这是中丹两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甲烷气的收集与利用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削减量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3)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解析】 (1)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b会释放热量,故为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和海水热膨胀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第(2)、(3)题,依据材料联系实际回答答案】 (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冰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2)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3)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二氧化碳减排量,有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与环保意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