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工具书资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38622922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工具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文工具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文工具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文工具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文工具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文工具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工具书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文工具书资料工具书: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提供某方面的知识和资料,专供查阅的图书。工具书的特点:目的上的查考性;内容上的概括性;形式上的检索性工具书的作用:查找词语释义;了解图书内容;提供文献线索;检索参考资料;掌握学术信息;获取各科知识。工具书的分类:字典和词典;类书;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图录;地图;名录。类型1文种:中文、外文2学科内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3编撰时代:古代、现代4刊印形式:书籍、期刊、单幅图片5功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古代字典、词典统称字书。字典:以字为收录单位,解

2、释文字形、音、义的辞书类工具书。词典:以词语为收录单位,说明一般词语和特殊词语的概念、用法、读音的辞书类工具书。(1)字典 说文解字 中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尔雅 第一部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 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 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 整理加工而成。 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广韵 现存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宋)康熙字典 首部以“字

3、典”命名的字书(2)词典:语文字典和词典、学科(百科)词典、专名词典国语词典 黎锦熙1937 首次按注音字母排列辞海辞源 首次创立“词条”(3)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一切知识门类广泛的概述性著作。具完备性、先进性、客观性、国际性等特点综合性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专科性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4)类书:类书是辑录古籍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类书:辑录古籍片段、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的类似百科全书的大型工具书。但只罗列资料类书起源:两汉辞赋讲究广征博引,故需有抄集典故,临文参考之工具,助皇帝读书览古。体例源头:汇集各

4、类事物而言,上推至诗经;分类排比之书,最久远为尔雅;将古书的材料汇集始于皇览。类书的编排体例:以类系事以字系事以韵隶事:韵海镜源、永乐大典、佩文韵府、佩府群玉按内容类书可分为综合性类书、专科性类书(太平广记);按编录体裁可分为徵事性类书、徵事兼采诗文类书、专收诗文词藻的类书。类书的功用:核事典之出处、考故事之演化 备诗文之寻检、撰文作诗之助 辑故书之遗文、校传本之谬误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纂了皇览,全书已佚,现只有辑佚残本。完整保存至今的较早的类书是唐高祖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全书100卷,引用古籍1431种,其中90%为今不传之书,有10%是唐前古本。宋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编纂太平御

5、览1000卷,引书1694种,十之七八已经失佚。其中有汉人传记100余种,旧方志200种,十分珍贵。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等编纂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按洪武正韵编排,是我国最大的类书,至今留存的只有800卷。现存最大的类书是清康熙、雍正之际,先由陈梦雷、后由蒋廷锡等编校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10000卷,目录40卷。按类编排。类书的局限性:书中有不少错误;包含封建观念和迷信色彩。类书和丛书的区别:丛书是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了许多种书的一套书,每个单行的图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目。类书则是把许多图书中抄录的资料分类汇编。类书和诗文总集的区别:诗文总集以篇为单位收集,按作品时代、作者

6、、体裁等多种形式编排;类书辑录资料既有整篇作品也有片断资料,按资料内容或韵部编排。类书与政书的区别:类书是一种资料汇编,而政书是一种历史著作。类书与百科全书的区别:类书汇集前人著作,内容上沿袭传统观念;百科全书采用条目形式,把某项内容写成专文,对各类知识作全面系统的叙述与介绍。(5)政书:记载典章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最早开创政书这种体裁的是唐开元年间刘秩编成的政典。唐杜佑通典最早开创政书体例。政书分两类:通记历代典制及其史实的“十通”与只记一代典制及其史实的“会要”、“会典”十通唐 杜佑通典 宋 郑樵通志 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 (三通)清 官修 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

7、通考 刘锦藻 清朝续文献通考会典、会要唐 苏冕会要 唐 杨绍复续会要 宋 王溥新编唐会要(现存最早会要)唐官修唐六典 元元典章 明明会典 清清会典(6)年鉴:汇集一年里重要的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综合性中国百科年鉴专科性中国经济年鉴(7)手册:汇集某方面经常要查考的资料,放在手头随时备查综合性人民手册 专业性各国货币手册(8)书目: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记录书的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等情况,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收藏情况等(9)索引(引得、通检):汇集书报、文集内容。书籍索引十三经索引 报刊索引全国报刊索引(10)文摘(论文摘要):简明摘录论文观点。(11)表谱:以编年或

8、表格形式记载事物发展。记载人物生平陆游年谱、历史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职官历代职官表、地理历代疆域表、学术先秦学术年表编年是表谱的主要形式。(12)图录:以图像表示事物形象。包括地图和其他图录。工具书的结构:工具书的整体构成形式和各部分的基本体制。字典、词典的整体结构主要由前言、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几部分组成。前言是对字词典编纂意图、编纂过程、编纂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以及主要内容、功用的概略说明。凡例是对字词典编辑体例的介绍。主要包括选收字词的原则,解字释字的体例,词条的编排方法,特殊标记符号的说明等等。附录提供一些常用的参考性、指南性资料。如“历史纪年表”、“计量单位表”等。索引是查

9、考内容的检索途径。正文是主体,由词条构成。词条是对一个单位字、词的解释说明,包括词头(又称词目、字头)和释文两部分。释文主要包括:注音(韵部是古代韵书中对同韵汉字的归并、声纽是声母的别名)、释义和举例。类书经历了专辑“事迹”类资料向“事文并重”的转变。这种转变发生在唐代,标志是艺文类聚开创的“事文合编”的体制。类书分类大多以“天、地、人、事、物”五大范畴分类。如艺文类聚五大类下分46部,下辖727子目。有的类书在子目下列出概括性短语来分类类似“提要”,如唐虞世南北堂书钞。有的类书子目之下依然分类归并,如古今图书集成子目下按汇考、总论、列传、艺文、选句、纪事等分类。类书除“事以类聚、事类相从”的

10、分类方法外,还有“以韵统字,以字隶事”的按韵分类法,但是韵字下还是要分类,它只是把完全的分类形式变为韵目和分类相结合的形式,强化了类书的检索功能。政书在结构上和类书相似,整体结构以分门别类的形式出现。如通典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9大门类。政书对具体典制的记述方法,一般是按时代顺序,叙述、论说、自注相结合。叙述是对典制基本内容、沿革变化的概括说明;论说是时人及编著者有关的议论评说;自注是以随文注释的形式补充说明有关问题,如训释文字音义、列举史实典故、考证补充史事、注明资料出处等。这种“三结合”的方式使得政书的记述有较强的系统性、较强的资料性。政书本身是一种历史著作而不是严

11、格意义上的工具书,除了卷首简单目录外不具备其他检索系统,因此查阅需要后人编制的专门索引,有的政书没有索引,查考不方便。百科全书的整体结构包括前言、凡例、正文、插图、附录、索引等几部分内容。正文由条目组成,条目由条头、释文和参考书目。百科全书编排方法主要有:分类编排法、字顺编排法(按字母、笔画等)和分类与字顺相结合的编排法。百科全书的内容要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全书大部分内容应能够有10年的参阅价值。百科全书有很好的修订制度。年鉴的结构形式是部分、单元、栏目的集合,整体构成一般包括概况、百科或专题、专栏、文章、附录、目录与索引几部分。 百科或专题是年鉴的主体部分,分门别类地记述具体的事件、进展、动

12、态、资料等。百科或专题编排方法主要是分类编排和字顺编排。专栏是百科全书主体部分以外介绍专门内容、提供专类资料的部分,一般所占篇幅较小。年鉴中的文章主要包括专文和特稿两类。年鉴的附录一般是汇集参阅性、实用性、指南性资料。年鉴的目录用以展现整体框架结构和层次隶属关系的概貌,便于使用者从分类角度查考具体内容。年鉴中用以表现内容的主要形式是条目。条目存在于栏目之中,一个栏目只有通过若干条目的具体记载,才能最终完成内容的表达。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法:形序排检法、音序排检法、分类与主题排检法。形序排检法主要包括:部首法、笔画法和号码法。部首法首创于许慎的说文解字,分540部。明代梅膺作字汇减为214部。康熙字

13、典沿用字汇214部。现代新华字典分189部。辞海(1979版和1989版)采用250部。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采用200部。许慎的“以义归部”;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据字形定部”笔画法:笔画法按汉字笔画数目来排列顺序。少者居前,多者居后,笔画相同的再看起笔笔形。笔画笔形相同的,再看字形结构,先左右形字,次上下形字,后整体形字。号码法:以数码代表汉字的某些笔形或部首,并据以排列先后顺序的方法。有四角号码法、庋撷法。四角号码法:据汉字四角决定其代码,小码居前,大码居后,相同的看附角号码,附角号码相同的看汉字所含横笔数量,少者居前,多者列后。音序排检法:根据汉字读音设计制定的排列方法,主要包

14、括韵目排检法和汉语拼音排检法。分类和主题排检法有分类法(将词目、条目或文献按知识内容、学科属性分门别类地加以归并集中,按逻辑原则排列顺序的一种排检方法)和主题法(以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为标识符号,来标引文献中心内容的一种排检方法)功用1解释词语 2了解图书内容 3提供文献线索 4掌握学术信息5获取各科知识工具书发展简况一、 春秋战国:对工具书的需要不迫切。二、 汉:经济文化发展,为工具书发展奠定基础。工具书开始出现,【说文解字】三、 魏晋南北朝:工具书有一定发展。四、 唐宋:工具书数量多、部头大、类别多。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五、 辽金元 :工具书较少,韵书有一定发展。六、 明:国家统一,经济文

15、化发展,工具书发展永乐大典。七、 清:继承总结过去的成果八、 近代:工具书内容变革、种类增加、编排方式改进。九、 建国后:内容与旧时代根本不同。汉语拼音方案。十、 近十年:工具书大大发展,出现很多大部头工具书。查考古今常用字词:新华字典:建国后编纂的一部质量较高的小型字典。最早出版于1953年,后经多次修订,目前通行的是1979年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收单字11000多个。收字范围以一般常用字为主,兼收部分古籍、方言和各行各业的常用字。单字下兼收以这个单字为词头的词语。新华字典名曰字典实际上也有词典的性质。对于所收单字均先注音后释义。注音包括汉语拼音注音和注音字母注音;释义通俗简明,并注意辨明义项之间的源流递变关系,引申义、比喻义、转化义等均予注明。单字后面还列出该字的异体、繁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