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借调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最新版本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87KB
约5页
文档ID:386056362
借调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最新版本_第1页
1/5

借调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借调人员行为,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防止人员借调的随意 性,本着控制数量、严格审批、规范管理的原则,根据干部 人事有关管理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借调是指因工作需要暂时将工作人 员从原单位借用到其他单位执行指定的工作的行为,借调人 员在借调期间与原单位人事关系保持不变第三条 公司及所属单位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因工作确需借调工作人员时,必须具备以下条 件:(一) 在一段时间必须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或上级部门所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本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不足的二)工作任务较重,本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确实不足, 不能保证工作任务完成的三)因专项工作设立机构,暂时无法解决人员编制的第五条 拟借调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正式在编在职人员二)思想素质好、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具有责任感和 奉献精神三)具有借调单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和其他条件;借调 到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的人员需有相关学历或职称四)身体健康,大专以上学历,年龄一般应在 40 周岁(特 殊情况除外)以下第六条 工作人员借调期限借调期限以完成相应工作为限,一般不得超过半年;借 调期满后返回原单位,由原单位妥善安排工作。

如因工作需 要,确需延长借调工作时间的,应提前一周向人力资源部提 出书面申请,重新办理借调手续关键岗位、涉密岗位原则 上不使用借调人员第七条 借调人员审批程序一)由借调部门(单位)征得拟借调人员所在单位及本 人同意后,提出借调意见,按干部管理权限报人力资源部审 核借调意见须注明被借调人的基本情况、具体借调的岗位 (承担的业务)、借调理由及借调期限等二)借调部门(单位)在市公司人力资源部领取《借调 人员登记表》,填写有关内容,经借调部门(单位)及拟借 调人员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分管领导及经理批准,人力资 源部备案第八条 借调人员的日常管理一)借调人员在借调期内由借调部门(单位)负责管理 参加借调部门(单位)的一切集体活动(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享受借调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同等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 等待遇二)借调期间,借调人员与原单位的劳动人事关系不变 薪酬福利由原单位发放,借调单位不承担借调人员相关薪酬 福利待遇借调人员不再承担原单位工作任务原单位应按 规定做好借调人员的工资调整、职称晋升等管理工作三)借调人员在借调工作期间,按照国家规定享受节假 日和产、休假等待遇借调人员的工伤和住院治疗期待遇按 有关规定办理。

四)借调人员的年度考核,考核年度当年在借调部门(单 位)工作不足半年的,在原单位参加考核借调单位应对其 借调期间的工作表现作出鉴定,向原单位反馈;考核年度当 年在借调部门(单位)工作超过半年的,由借调部门(单位)进行考核并提出定等意见,向原单位反馈五)借调期间,如遇原单位竞争上岗、岗位调整等情况 原单位应将借调人员与在岗职工同等对待,做好借调人员定 员、定岗、定级工作,保证公开、公平对待借调人员六)借调人员应严格遵守借调部门(单位)各项规章制 度,自觉服从借调部门(单位)的管理和领导,认真完成工 作任务凡违反有关规定、玩忽职守、贻误工作、不服从领 导以致造成不良影响的,随时予以退回,并视情节给予相应 处分七)借调人员借调期间,借调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借 调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借调期满后,由借调部门(单位) 对其借调期间的思想、工作表现做出书面鉴定,按照审批口 径,报审核备案,并向原单位反馈第九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借调部门(单位)应及时解 除借调关系一)借调期满,未办理续借手续的二)借调期未满,工作任务有变动或工作任务提前完成, 不再需要继续借调的三)因原单位工作需要,借调人员无法继续从事借调部 门(单位)工作的。

四)借调人员因个人原因提出结束借调关系,并得到借 调部门(单位)同意的五)借调人员违反借调部门(单位)劳动、工作纪律, 致使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的六)借调人员因其他原因不适合继续借调的第十条 借调工作纪律一)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本管理办法,根据实际工 作需要借调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对借调人员的管理对因工 作不负责任随意滥借,造成工作人员人浮于事,或者因疏忽 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将根据情节追究部门(单位) 主要领导的相应责任二)有关部门(单位)接到借调通知后,应及时通知借调 人员按规定时间报到,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理由妨碍借调 工作的正常进行三)借调期满后,借调人员回原所在单位工作,借调部 门(单位)和借调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提出其他要求四)已借调到各部门(单位)但没有办理正式借调手续 的人员,现确因工作需要借调的,按本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 办理借调手续否则,一律予以清退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