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模式 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38604061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变传统模式 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改变传统模式 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改变传统模式 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改变传统模式 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改变传统模式 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变传统模式 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传统模式 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改变传统模式 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改变传统模式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改变传统模式建立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1引言 铁路运输企业是指直接从事社会化运输活动,提供运输服务的经济实体。包括铁路局、铁路分局以及为运输服务的机务、车辆、工务、电务、车务、客货运装等部门。这些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适成人身伤害和企业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社会效益。如1997年4月29日上午10时48分,由昆明开往郑州的324次列车在京广线岳阳县荣家湾火车站,与818次客 车追尾相撞,造成58人死亡,2

2、90多人受伤。因此,多年以来,确保“行车安全、人身安全”成为铁路各站段的最高工作目标,同时也是各级领导进行管理的重点,甚至为保安全不惜代价,在各项考核中安全是一票否决。尽管如此,笔者认为铁路的安全管理目前仍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与oshms相比,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2传统铁路安全管理模式与oshms相比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检查多、对所发现的问题纠正多,制定预防性措施少铁路系统每年进行大量的安全检查活动,还要求各级领导下现场蹲点、检查但这些往往只是针对现象,对所发现的安全隐患虽然要求各部门整改,但未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更缺少根据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每年的检查均发现了不少问题,可

3、常年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发现的是同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每任对发现的问题大多只进行了纠正,把许多问题简单地归咎为员工责任心不强、干部未盯在现场等,而并没两像oshms所要求的那样,从根源上分析、从管理程序上考虑、从工作方法上改进,及时制定预防性措施并按体系要求进行有效性的跟踪和定期评审,从而造成同样的问题常年发生。同时,安全管理部门把安全检查借误地认为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取全部内容,而在oshms体系中安全检查仅仅是一种主动的监测万法。不是安全管理的全部内容,更不能简单地代替安全管理。如笔者在某机务段进行绝缘手套、绝缘棒、安全带管理的目核.发现安全室无台账,无定期

4、的试压记录。 2.2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经验缺乏继承性铁路系统曾发生过许多事故,也对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制定了措施,其中有很多措施是科学且行之有效的。但并未将有效的措施整理后写入工作程序、操作规范鱿将原有的文件修改完善,作为企业的工作标准去执行,却往往以报告的形式下发各基层或以会议的形式传达,执行后报个总结取上级部门下基层检查后就结束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该项措施无人问津。这徉,就造成了同样的事故一再发生.发生后制定的指施又是曾制定过的。许多领导经常讲举一反三,但是缺少系统的观念将有效的措施形成文件.纳入日常工作的控制监督和评审中,并不断改进。 2.3危险源识别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制度化 进

5、行安全管理时,主管部门也是抓关键点,即重大危险源,但往往是仅针对日常生产存在的明显的危险因素和经验中所了解的危险因索辫识得较好,但对异常情况和新的问题所产生的危险源缺乏足够的辨识和控制,而致使在改变运行条件或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改扩建时,发生事故。同时,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关键点的控制往往凭经验,缺少科学的评价方法。造成采取控制措施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oshms要求.要考虑正常、异常倩况,过去、现在和将采动态地辨识其危险源。同时形成程序化的制度要求,以实现动态地监控危险,确保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特别是随着铁路系统的改苦和铁道部提出跨跃式发展的要求,动态地、科学地辨识和评价危险源,制定有效的控制程序

6、以保证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显得更为重要。如机务乘务员从过去包乘改为轮乘,则乘务员超劳作业所带来的行车及人身安全就成为了新的危险源。 2.4安全管理制度和文件缺乏定期的评审和持续改进 多年安全管理经验的积累,铁路运输企业也制定了大量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技规”、“事规”、“行规、“运规”等。随着铁路系统运营科技水平、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随着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和工作程序的改变,过去一些安全关键点已不复存在,相应的控制措施已失去意义。同时又产生了新的不安全因素,却很少对现有的安全管理文件、制度进行评审戴修汀,对一些过时的规章制度文件不敢修讨和废止,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严重影

7、响工作效率。并且,新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未投入足够的资源。许多规定是依据个人经验和责任心对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防范,造成个别部门执行政策的随意性,上级检查与实际情况的不一致性,这也是造成名基层单位的安全工作参差不齐、安全状况不稳定的重要原因。oshms要求对文件进行动态的管理和定期评审,以满足不断更新的安全管理的要求。 2.5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忽视多部门的接口控制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有效的检查要求。如目前执行最多的机务安全管理万法“915对规”,对涉及铁路安全的安全管理、安全培训、调度安全、重要的施工安全、待乘和休息、指导司机、防超劳、安全装备等8个方面进

8、行了检查,但并未对部门戴活动之间的接口关系进行检查,而事故往往出在各部门或各活动之间的接口关系上。oshms管理体系强凋系统的思想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强调协商与交流,关注各相关方,以确保安全信息及时传递、及时报警、及时处理和改进。 2.6缺少系统化、文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铁路安全系统总结并制定了大量的制度同时,也经常以文件、电报、通知等形式来补充制度中的不足或提出新的安全要求.但这些文件是凌乱的、不系统的,有的甚至是矛盾的,对这些文件缺乏系统化的分析整理。造成文件的不落实和闲置。而且.各关键岗位不一定了解文件的具体规定与要求。尤具是一些颁布较早、但仍然适用的文件戴规定,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或人员的更替

9、被各级领导和职工所淡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就是朱建立一个系统化、文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动态地凋整安全管理要求。 2.7重视行车安全,忽视职业伤害多年以来,“行车安全、人身安全”是铁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人身安全仅仅是包括控制历亡事故的发生,并不考虑职业病的防范和控制。故此,在很多企业辨识危险、控制安全时,根本未把职业病作为具应辨识的危险或伤害。另外,有些铁路部门也未建立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人员定期体检的制度取定期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监测。在体检中,已发现有个别员工受到职业伤害却朱做进一步检查,或调整工作,或加强防护措施。这与oshms体系的要求完 全相背离。重视人权,关心员工健康

10、,减少职业伤害也是安全管理的内容,这在铁路系统安全管理中被普遍忽视。 2.8铁路行业需要注入新的管理观念 多年以来,铁路行业自成体系,比较封闭,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如与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沟通和其他行业安全管理的交流。随着国家安全生产法、特大行政事故的追究条例等安全法规的实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航空运输的不断投放必将带来运输行业的竞争加剧,也必将迫使铁路系统进行改革和市场化运作。目前,已成立的客运公司、特种车辆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就是最好例证。为了迎接竞争和挑战,提高效率、减少风险,建立与外界的交流,注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铁路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建立oshms对铁路企业的意义 综上

11、所述,笔者认为在铁路系统面临改革实现跨跃式飞跃的同时,改变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铁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迎接竞争,真正实现行车安全、人身安全的必由之路。建立科学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将为铁路企业带采以下益处。 3.1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宗旨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事后管理,平时的任务是搞检查,发生事故时搞追查。安全工作随着事故的发生而变化,事故频率高、低*高,安全工作紧,松、紧。形成了“一人得病,众人吃药”的不良格局,往往是别人的教训吸取了,自己的安全关键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更无法谈及“预防”。oshms强调危险辨识与评价,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实现预防为主的目

12、的,并对各种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使损失最小化,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宗旨。 3.2有助于铁路安全规范制度的贯彻执行,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oshms充分体现系统化的思想,强调体系的策划,在结合已有的安全制度的同时,按照科学、系统的思想,建立一套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平台,以改善企业oshms的整体绩效。 3.3使安全管理从被动强制制度变为主动自愿的行为 oshms强调全员参与,强调工会的监督作用,通过体系的建立提高员工的安全慧识。从被动地接受检查到主动地改善安全状况,从被动的事故调查到主动地监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从而提高安全管

13、理水平。 3.4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形象 保持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铁路系统只有打破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oshms,才能真正使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扩展阅读:健康管理的营利模式及体系构建 健康管理的营利模式及体系构建 引言 在80年代,跟随西方工业发展的脚步,中国喊出了“管理出效益”的口号。从此,中国企业管理开始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代。90年代,一些高科技公司提出了“管理出技术”的理念,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由此身价百倍,技术创新走出了神秘的“黑匣子”首度和管理联姻。21世纪伊始,一个新的声音从美国破空而来,“管理出健康

14、。”于是,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开始了漫漫的探索之路。 美国的研究认为,健康是可以管理的,只要对诱发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那么得病的概率将大大降低。根据我对健康管理的理解,它的内涵可以表达为10个字,那就是健康、个性、过程、科学、管理。 健康是对服务领域界定;个性化是指根据客户个人特殊的健康状况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它一般有量身定制的内涵;过程是指管理的重点在健康演变的过程,揭示生活中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在疾病产生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期待的结果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一旦患病,其结果就属于医疗的范畴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服务的连贯性,有些

15、健康管理机构也提供医疗等延伸服务;科学是指健康管理利用疾病预防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it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手段,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所谓管理,它提供的就不是某个单一的服务项目,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由不同的管理服务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可分解可量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健康管理的理念传入中国后,众多有识之士纷纷看好这个新兴的市场,一 时风起云涌,在短短数年间迅速使健康管理成为发展一个产业。仅以杭州为例,三年间就冒出十五家健康管理机构,这还不包括那些三甲医院、疗养院正在筹建的国际保健中心和衍生服务机构。但奇怪的是经过五年的发展以后,很多健康管理机构开始进入调整期,目前杭州的健康管理公司已经先后有三家倒闭,四家调整了业务方向,还有三家业务基本属于停顿状态。据了解,这一地方性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那么为什么一个朝阳产业在短短五年间,会出现这么惊心动魄的潮起潮落呢。这里面,应该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经验教训。 本文试图对健康管理业的营利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就健康管理 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大家分享。 健康管理公司的主要营利模式 要了解健康管理业的现状,就有必要对健康管理公司的营利模式和业务构 架进行分类。目前国内的健康管理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一、体检主导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