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倍数应用题教案及反思横沙小学 陆玉桃教学内容:倍数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会应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加深理解倍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倍数应用题的提高练习 2、能力:培养学生提取题中有用的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思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倍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倍数以及与倍数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口算7×3= 6×5= 4×5= 5×7= 2×7= 7×7=2、口答2的3倍是( )5的4倍是( )6的2倍是( )7的6倍是( )3、画一画第一行画:第二行画: (是第一行的5倍)4、看线段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列式: 列式: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第一题请个别同学说题意和列式,第二题请同桌互说或集体汇报。
二、 应用练习1、课间活动 踢球学生的人数是跳绳的4倍踢球的有多少人?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选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列式计算 3人:?人 3人 3人 3人 3人求3的4倍是多少就是求4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4=12(人)或4×3=12(人)答:踢球的有12人2、 买花 文文送给妈妈多少枝花?学生独立分析并完成3、学校图书室《少年百科》有多少本? 4、我钓了7条鱼我钓了5条鱼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学生独立分析并完成第3和第4题5、(1)兰兰看到多少条黄色的鱼?(2)兰兰比亮亮多看到多少条黄色的鱼?让学生和同桌说说对第(2)题的理解,并独立完成三、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1、看烟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2、吃汤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3、补充条件再解答 ,兔子的只数是长颈鹿的5倍兔子有多少只?让学生补充条件,并指名汇报、订正通过让学生自己补充条件或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倍数有关的应用题,从而正确解答。
四、编题练习我也会!我会编倍数应用题! 5×3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练习,这是学生在已经建立了“倍”的概念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学习了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解答这种应用题的关键是把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练习题我大多选取图文应用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到位”不是一般的简单、粗略看题,而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选取题中有用的信息为下一步分析数量关系扫清一切障碍当应用题出示时,学生首先要明白应用题的内容,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经过是怎么样的:给出了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初步归纳出四字审题法:读、划、演、说读,就是细心读题一般以默读为主,要给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题,碰到既要在图中数数,又要读文中意思的题,让学生学会选取有用的信息,克服以前读而不知其言的毛病划,就是细划题意会读题并不等于理解题意,还需通过动手划、点,促进学生加深对题意的认识。
演,就是演示题意学生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摆、画等操作形式进一步分析题意说,就是复述题意复述不等于复读,可以变动字词,也可以不必说出具体数字,但题意一定要说明白如在教学下题:课间活动踢球学生的人数是跳绳的4倍踢球的有多少人?审题时,先让学生读题,老师适时提问师: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生:课间活动中,踢球学生的人数和跳绳人数相比,求踢球人数的应用题师:请划出关键句(用横线)生:踢球学生的人数是跳绳的4倍师:把谁看作1份?在哪里找?生:把跳绳人数看作1份,在图中数跳绳的人数,有3人,那么踢球人数就有这样的3份接着让学生动手画圈圈图分析先画跳绳3人,圈成一份,然后把踢球人数画3个3份,每一份就和跳绳人数一样多因此,画出的图意就是踢球人数就是求3个3是多少这样就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类题在数量关系上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从而勾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并让学生一画一边“默说”过程,把操作、语言和思维有效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形象——抽象设计多种形式练习,使学生较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的层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开放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体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我设计了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开放练习等到几个层次练习口答、画△和看线段图说图意是为学习后面的应用题作铺垫,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区分倍数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结构,防止学生学习了倍数应用题,就盲目地把用乘法计算所有的题开放练习通过让学生编题,进一步巩固倍数应用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融汇贯通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后,教师只是让一个学生说出了问题,并没有多问几个学生,学生列完式后让学生说出算式各数表示什么,也没有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总怕后面时间不够用,所以没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而前面的铺垫练习所用的时间太多,以至造成“前松后紧”,使到后面给应用题补充条件和问题以及编题不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