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1.形态特征当归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根系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邹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芦头〔归头直径1.5~4厘米,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厘米,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当归干品横切面显微鉴别: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有少数油室;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油管类圆形,直径25~160纳米,外侧较大,向内渐小,周围分泌细胞6~9个,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2.生物学特性2.1种子特性当归的种子薄片状,千粒重1.8~2.0克当归种子寿命短,在室温下,放置1年即丧失生命力;若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寿命可达3年以上。
当归种子内胚乳的体积最大,占种子的98%,它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基础当温度达到6℃时,当归种子开始萌发,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速度加快温度达到20~24℃时,种子萌发最快,一般4天就可发芽,15天内即可出苗当归种子萌发时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当吸水量达到种子重量的25%时,种子开始萌动,但萌发速度较慢;当吸水量达到种子自身重量的40%时就接近其饱和点,种子的萌发速度最快2.2气候条件当归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要求较严在生长的第一年要求温度较低,一般在12~16℃当归生长的第二年,能耐较高的温度,气温达10℃左右返青出苗,14~17℃生长旺盛,9月平均气温降至8~13℃时地上部生长停滞,但根部增长迅速当归耐寒性较强,冬眠期可耐受-23℃的低温当归是一种低温长日照类型的植物,必须通过0~5℃的春化阶段和长于12小时日照的光照阶段,才能开花结果而开花结果后植株的根木质化,有效成分很低,不能药用因此生产中为了避免抽薹,第一年控制幼苗仅生长二个半月左右,作为种苗;第二年定植,生长期不抽薹,秋季收获肉质根药用留种田第三年开花结果2.3土壤条件当归适宜在海拔2000~2500米的高寒阴湿生态区生长,喜凉爽湿润、空气相对湿度大的自然环境。
当归叶片角质层不发达,叶肉内栅栏组织只有1层,海绵组织中有大的细胞间隙,因此当归属喜阴湿、不耐干旱的植物类型当归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黑土,最好是黑油砂土土壤酸碱度要求中性或微酸性2.4养分要求水分对播种后出苗及幼苗的生长影响较大,是丰产的主要条件雨量充足而均匀时,产量显著增多;雨量过大,土壤含水量超过20%,容易罹病烂根当归苗期喜阴,怕强光照射,需盖草遮阳,因此产区都选东山坡或西山坡育苗,当归生长期相对湿度以60%为宜二年生植株能耐强光,阳光充足,植株生长健壮2.5生长发育当归全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第一次返青、叶根生长期、第二次返青、抽薹开花期及种子成熟期五个阶段,历时700天左右当归药材栽培一般为3年,第1年是苗期;第2年是成药期,形成肉质根后休眠;第3年是结籽期,抽薹开花,当归根严重木质化,不能入药由于一年生当归根瘦小,性状差,因此生产上采用夏育苗<最好在6月上中旬>,用次年移栽的方法来延长当归的营养生长期,但一定要控制好栽培条件,防止当归第二年的"早期抽薹"现象采用夏育苗后,当归的个体发育在三年中完成,头两年为营养生长阶段,第三年为生殖生长阶段当归第一年从出苗到植株枯萎前可长出3~5片真叶,平均株高7~10厘米,根粗约0.2厘米,单根平均鲜重0.3克左右。
第二年4月上旬,气温达到5~8℃时,移栽后的当归开始发芽,9~10℃时出苗,称返青,大概需要15天左右返青后,当归在温度达到14℃后生长最快,8月上、中旬叶片伸展达到最大值,当温度低于8℃时,叶片停止生长并逐渐衰老直至枯萎当归的根在第二年7月以前生长与膨大缓慢,但7月以后,气温为16~18℃时肉质根生长最快,8~13℃时有利于根膨大和物质积累到第二次枯萎时,根长可达30~35厘米,直径可达3~4厘米第三年当归从叶芽生长开始到抽薹前为第二次返青此时当归利用根内储存的营养物质迅速生根发芽开始返青后半个月,生长点开始茎节花序的分化,约需30天,但外观上见不到茎,此时根不再伸长膨大,但贮藏物质被大量消耗从茎的出现到果实膨大前这一时期为抽薹开花期,根逐渐木质化并空心随着茎的生长,茎叶由下而上渐次展开,5月下旬抽薹现蕾,6月上旬开花,花期一个月左右花落7~10天出现果实,果实逐渐灌浆膨大,复伞花序弯曲时,种子成熟当归药品规格分为:全当归一等:干货,上部主根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根梢不细于0.2厘米,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具油性,气芳香,味甘微苦,每公斤40支以内,无苔根、杂质、虫柱、霉变。
二等:基本同上,每公斤70支以内三等:每公斤100支以内四等:每公斤110支以外五等:〔带头归干货,除以上分等外的小货,全归占70%,渣占30%,有油性,无苔根、杂质、虫蛀、霉变归头一等:干货,纯主根,具长圆形或拳状,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断面黄白色,具油性,气芳香,味甘微苦,每公斤40支以内二等:同上,每公斤80支以内三等:每公斤120支以内四等:每公斤160支以内3.药用成分及标准当归根含挥发油和非挥发性成分,挥发油中的中性油成分有:亚丁基苯酞、β-蒎烯、α-蒎烯、莰烯、对聚伞花素、β-水芹烯等,尚含其他成分,如:豆甾醇、谷甾醇、豆甾醇-D-葡萄糖甙、十四醇-1、钩吻萤光素等,此外,还含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E;17种氨基酸以及钠、钾、钙、镁等20余种无机元素《中国药典》质量指标: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浸出物不得少于45%;阿魏酸不得少于0.05%当归新品种推介自1990年以来,XX市旱农中心就着力于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及优化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工作采用集团选择、单株选择、重离子辐射、人工常规杂交、化学诱变等育种方法,先后选育出当归新品种岷归1-5号;黄芪新品种陇芪1-3号;党参新品种渭党1-3号,其中:岷归2号和渭党2号获XX省科技进步进步三等奖,陇芪2号获XX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中药材新品种正在生产中被示范应用。
1.岷归1号品种名称:岷归1号选育单位:XX市旱农科研推广中心、XX农业大学品种来源: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当归新品种岷归1号为伞形科三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染色体基数X=11第一年为幼苗期,株高15~20厘米,茎半直立,叶色、叶柄淡绿;主根淡黄白色,圆锥形,百苗重70克左右第二年为成药期,株高30~40厘米,叶片深绿色,叶柄紫色,为典型的2或3回奇数羽状复叶,根长40厘米,平均鲜根重80.9克第三年为开花结籽期,株高120厘米左右,茎秆紫色,花顶生,白色,种子淡白色,长卵形,种果千粒重1.9克,种子发芽率92.5%总灰分5.0%,酸不溶性灰分0.6%,浸出物58.8%,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特级、一级品出成率分别为24.1%和29.3%,较对照分别提高2.5和4.2个百分点根病平均发病率6%,病情指数2.4%,较对照分别降低0.7和0.4个百分点;提前抽薹率平均19%,较对照降低1.3个百分点产量表现:2001~20XX在岷县十里、渭源县会川、漳县大草滩、陇西县碧岩、岷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等点的地区区试中,岷归1号平均亩产鲜当归767.9公斤,较对照增产19.4%,居参试材料第一位。
栽培要点:当归育苗地宜选择在海拔2400~2600米,年降水量600毫米的阴坡或半阴坡,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通气、透水性好幼苗怕强光直射,一般采用秸杆覆盖遮光育苗时间6月上旬至6月下旬,苗龄100~120天,密度3500~4000粒/平方米;成药期要求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化肥纯氮16~17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3~4公斤合理密植,采用密植稀定独苗栽培技术,要求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亩保苗6000株综合防治病虫害,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无公害的农药;结籽期种株返青前,追施磷酸二铵10公斤/亩,在抽薹期适时摘心打顶,当果皮淡紫色,果穗稍下垂时及时采种适宜区域:适宜在XX市岷县、渭源县、漳县、陇西县及陇南市、XX州、XX等地海拔2000~2600米,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的二阴及高寒阴湿生态区种植推广2.岷归2号品种名称:岷归2号选育单位:XX市旱农科研推广中心、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岷县药材产业发展局、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品种来源: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当归新品种岷归2号为伞形科三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染色体基数X=11第一年为幼苗期,株高15~20厘米,茎半直立,叶色、叶柄淡绿;主根淡黄白色,圆锥形,百苗重65克。
第二年为成药期,株高30~40厘米,叶片绿色,叶柄绿色,为典型的2或3回奇数羽状复叶,根长40厘米左右,平均鲜根重78.5克第三年为开花结籽期,株高140厘米左右,茎秆绿色,花顶生,白色,种子淡黄白色,长卵形,种果千粒重1.9克,种子发芽率90.5%总灰分3.9%,酸不溶性灰分0.3%,浸出物68.6%,阿魏酸0.148%,质量综合指标显著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特级、一级品出成率分别为23.2%和29.7%,较对照分别提高2.7和3.7个百分点岷归2号麻口病平均发病率4.4%,病情指数1.8%,较对照分别降低1.3和0.7个百分点;提前抽薹率平均14.8%,较对照降低3.7个百分点产量表现:2003-20XX在岷县寺沟乡、渭源县会川镇、漳县殪虎桥乡、陇西县碧岩乡、岷县十里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五点的地区区试中,岷归2号平均亩产鲜当归808.2公斤,较对照增产12.2%,居参试材料第一位栽培要点:当归育苗地宜选择在海拔2400~2600米,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的阴坡或半阴坡,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通气、透水性好幼苗怕强光直射,一般采用秸杆覆盖遮光育苗时间6月上旬至6月下旬,苗龄100~120天,密度3500~4000粒/平方米;成药期要求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化肥纯氮16~17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3~4公斤;采用密植稀定独苗栽培技术,要求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亩保苗6000株;结籽期种株返青前,追施磷酸二铵10公斤/亩,在抽薹期适时摘心打顶,当果皮淡白色,果穗稍下垂时及时采种。
适宜区域:适宜在XX市岷县、渭源县、漳县、陇西县及陇南市、XX州、XX等地海拔2000~2600米,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的二阴及高寒阴湿生态区种植推广3.岷归3号品种名称:岷归3号〔原代号DGA2000-02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XX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品种来源:重离子束Ar辐射岷归1号种子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岷归3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染色体基数X=11第一年为幼苗期,第二年为成药期株高25~35厘米,主茎淡紫色,叶绿色,为典型的2或3回奇数羽状复叶,叶边缘有缺刻状或钝锯齿,根长23~31厘米,芦头径粗2~7厘米第三年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进入开花结籽期,主茎高108厘米左右,花顶生,白色,未开放的花苞呈淡紫色,果为双悬果,由二分果构成,分果内有种子一枚,种子白色,千粒重1.97克,种子发芽率65.5%。